崔艳艳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尿结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主要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相关,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其他并发症[1]。临床多根据结石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方法给予治疗,部分患者通过药物自行排石,部分患者可采用碎石机冲击排石,还有部分患者需通过手术取石。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该病容易复发。为此,本文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对其认知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尿结石患者。纳入标准:结石的直径小于10 mm;经B超检测患者未存在严重的肾积水现象。排除标准:肾功能较差者;伴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将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35~74岁,平均(49.65±0.55)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50.31±0.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用药监督、生活指导和应急处理。试验组给予系统护理: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告知该病重在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规避高危因素,若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普及最佳治疗时间对于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②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讲解疼痛的原因,告知过度活动对疼痛的影响,应限制每日活动量,并通过看书或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若疼痛症状严重,可使用止痛药或是解痉药治疗。③饮食与饮水护理:根据患者的结石成分制定饮食计划,若属于钙结石则禁食纤维丰富类食物,限制草酸、钙等摄入量。若患者的尿酸较高,则禁食嘌呤高的食物。指导患者多饮水,保证24h尿量>2000 ml,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500 ml。可在睡前或半夜饮水,利于尿液排出,防止形成尿结石。④随访护理:对患者的院外治疗及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随访。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的认知度: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病理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案和自我护理要点等方面,均为25分,满分100分。②预防情况:采用医院自拟的尿结石预防治疗的选择题进行测试,包括不预防、无规律预防、每天预防等。③护理满意度情况:利用自制评价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技能与行为等,共80分。评价标准:7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59~70分为满意,46~58分为基本满意,46分以下为不满意。
2.1两组认知度情况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2周后两组患者对该病病理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案及自我护理要点的认知度评分均有提升(P<0.01),试验组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预防情况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每天预防的比例均大幅提升(P<0.05),试验组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的认知度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预防情况比较[n(%)]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对照组:32例患者中,十分满意12例,满意8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为78.13%;试验组:37例患者中,十分满意25例,满意7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7.3%。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425,P=0.035)。
尿结石的临床治疗多根据结石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虽然治愈并不难,但该病易复发,多次治疗尤其是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该病复发的原因较复杂,除了个体差异外,饮食习惯等生活行为方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加强患者关于该病的认知度,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其复发率。系统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模式,其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其依从性[2];疼痛护理可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舒适度[3];饮食护理可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多饮水能够加快小结石的排出速度,发挥冲洗尿路的作用,进而减少尿路感染情况[4];随访护理可定期评估其院外护理情况并给予纠正[5]。本研究将该护理模式用于尿结石患者,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该病各项指标的认知评分、每天采取预防措施的比例提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可见系统护理对尿结石患者的效果更好。
总之,对尿结石患者实施系统护理,能够改善该病患者的认知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实施积极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