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宽伟
(青海省海西州高级中学 青海 德令哈 817000)
伴随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逐步深化与实践,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将“生活化教学”理论融入其中。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理论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学理论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参与高中生物教学,将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促进我国高中阶段生物教育的顺利实施。
1.生活化教学遇到瓶颈。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大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可是这种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还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没有将课堂归还与学生,导致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思维,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2.教学案例背离学生生活实际。
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通常运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教师队伍中年化,与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年龄差,由此产生的代沟导致了教师列举的生活案例与现阶段高中生实际生活相背离,无法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间的距离,不能够完成生活化教学理论目标。
3.生活化教学并非口语化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这一种现象,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性知识,通常将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词语转变成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口语进行教学,虽然使学生充分理解了专业术语所表达的含义,但是并不能使学生扎实地记住专业词语,无法完成教学目标,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未来生物学科的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1.切实贯彻高中生物生活化教育以学生为主。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是现阶段高中生物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日常授课中,应该做到尊重学生课堂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思考能力。教师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理论,让学生热爱生活,了解生物科学,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知识能力。
2.充分挖掘生活中教学素材拉进学生生活,创设教学环境。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出发,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引入一个小故事:“在太平洋里有一个小岛,岛上呢生活着100多个居民。他们都有着白到发光的皮肤,但是眼睛不好非常怕光,视力极差他们昼伏夜出,从不敢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出门,原来啊他们都得了一种病-白化病,他们为什么得了这种病呢?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可以解开这个谜团。”教师通过这则小故事的引入,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加深学生这节课的印象,为课程教学增添趣味性。
3.改变口语化教学,加强专业化词语授课。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科学类学科,需要教师增加专业化词语的使用,虽然在日常授课当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对理论概念进行讲解与阐述,但对于科学类学科教学来讲,运用专业化词语授课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词语使用,并且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并运用专业术语。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出现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突变、诱发突变、减数分裂、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细胞水平基因重组、分子水平基因重组、染色体等专有名词必不可少也不可更改,但是在教师讲解DNA的分子结构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记忆可以将DNA的分子结构比作“麻花”“麻绳”,完成了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与生物学科专业化的有机融合与合理运用。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育应该与“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的融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归还与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热情,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和科学合理运用教学模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生物教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化理念作为指导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