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榕清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瑞沟小学 福建 仙游 351252)
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它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中作业评价是检查课堂效果的延续,它反映了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新课改的推行,要求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需要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提高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1]。所以,在课堂中良好的作业评价机制,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调动小学生课堂积极性。
小学数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数学教师都会在课堂马上结束时,给小学生标注本堂课的重点知识,然后让小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应试教育下有些教师会采用题海战术,用单纯的成绩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改的提出,更加注重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孩子们减负的同时也要对小学生的作业评价进行改革更新。每位小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善于知识理解,他们普遍学习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多动,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自身成绩不理想。所在,我们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要积极鼓励小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努力为作业评价作出改革[2]。
2.1 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提高学习趣味性。数学教师在作业的布置方面需要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很多内容略显直接生硬,导致小学生难以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为小学生布置一些有意思的作业。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重,他们对一些新鲜事物积极性会很高。因此,我们要把抽象的问题转为更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思考能力。
2.2 数学作业应具有层次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小学生,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3]。由于小学生们的家庭不同,生长环境也不同,致使孩子们所受的教育背景和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对知识领悟、接受能力都会出现不同的差异。数学教师平时要多与孩子们做一些沟通交流,掌握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进度,然后依据不同学生的差距,去合理的进行作业布置,注重体现作业的层次性。有时候教师甚至可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布置不一样的家庭作业。比如说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小明陪妈妈去市场买食物,妈妈准备买1个西红柿、3个土豆,标价牌上写着西红柿3元一个、土豆2元一个。小明应该让妈妈准备多少钱才是刚好可以买这些菜?在运算过程中,小学生可以运用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综合计算:3+3*2=9元;另一种是分步计算:3*2=6,6+3=9。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思考角度去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一般喜欢运用综合运算的孩子其思维都是相对敏捷的,他们平时更习惯用综合计算法;运用分步运算的孩子其计算思路会更加清晰。类似这样的家庭作业布置,会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也会让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有更深一步了解。
2.3 教师积极鼓励小学生完成作业布置。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作业都一般都是由老师来布置的、其实这样布置作业的方式缺乏变通性。数学教师需要明白小学生才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老师要给予小学生在作业布置上的一定自主选择权。比如:教师在讲课结束后,我们布置作业的40%,另外的60%需要孩子们根据课堂重点内容,不解的点进行收集布置。这样布置作业的方法,可以让老师既得到课堂反馈,又可以让老师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着重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想要改变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机制,这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我们现在实施的作业评价改革首先贯彻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体现,其次作业评价改革将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位小数数学教师,需要着重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平时教育中还需要和小学生多多进行交流互动,拉近师生距离。既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要通过作业评价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证数学教学有效实施,增强小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