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的建设与服务

2020-11-25 09:06
新疆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群文文化馆群众

随着国家全面小康的到来,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层面的需求后,开始迫切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满足,而且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也已由过去的业余兴趣、个人爱好为主转变为“求乐、求美、求新”为主,由过去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为主,由过去的粗犷式、单一需求转变为精细式、多元定制为主。基于此,作为政府为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而设立的文化馆,如何在新时代、新要求、新期待的背景下,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化、个性化和标准化的文化服务,是摆在每个群文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非常严肃的考题。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现在概括提炼出来与同行们分享。

一、增强文化馆内驱力要走活“三步棋”

国家之所以主导设立文化馆,其宗旨是基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因而其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社会性、服务性、广泛性和现代性等特点。这一宗旨和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应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程中发挥砥柱中流的作用。基于此,文化馆必须强化初心,牢记使命,加紧练好“内功”,做强做大自己,努力建设服务最优、功能最全、发展理念最新的现代升级版新型文化馆。具体应着力走活“三步棋”:

第一步,走活“创新”棋。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一旦离开了创新,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群文事业也不例外。所以,惟有创新,才能使群众文化始终保持那团旺盛的生命之火。文化馆发展至今,传统服务上的“短板”以及与新时代、新要求、新期待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服务设施老化、服务模式僵化和服务供给主观化等与群众文化需求相脱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等等。因此,对于文化馆而言,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就是要以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价值取向,以强化和发展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目标定位,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服务内容及形式为根本准则,以拓展文化需求新领域、提高文化服务新能力及新手段为着力点,以飞快的发展速度打造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高地,让更多、更优的公共文化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步,走活“服务”棋。免费开放是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最直接的象征,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最具体的体现。但是,免费开放对文化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将这项民生民权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需要文化馆严格遵循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工作方针,切勿只讲普及不讲提高,或只讲提高不讲普及。要围绕打造现代升级版新型文化馆这一主线,补齐软硬设施短板,加大改造提升力度,拓展免费活动项目,塑造特色文化品牌,让文化馆成为传承群众文化主战场、创造新文化主阵地、实现文化需求主渠道。同时,要加大宣传、传播、开放、活动和辅导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文化馆的社会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让更多群众“登堂”走进和亲近文化馆、“入室”了解和感受文化馆,让更多群众真正树立起“文化馆意识”,使文化馆真正成为更多群众心目中的文化殿堂。

第三步,走活“人才”棋。打造现代升级版新型文化馆,基础在队伍,关键在人才。首先,加强文化馆干部队伍建设。打铁须自身硬。“文化馆要想有作为、有成果、出精品、出亮点”①,就必须锻造一支艺高业精、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综合能力突出的群文干部队伍。针对当前文化馆干部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完善、兼职现象突出等问题,应着重围绕增强干部队伍调控力和执行力加强制度管理,围绕增强部队伍创造力和服务力加强教育引导,围绕增强干部队伍竞争力和后续力加强开发培养,全面激发文化馆干部队伍活力。其次,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应采取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的办法,充分挖掘在文艺创作、艺术编导、文艺表演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和在其他艺术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等文艺骨干的工作潜力和创造潜能。通过举办培训班、选派文化指导员等形式,将文艺新苗育起来,让群文事业薪火相传。再次,加强社会文艺团队建设。“建立起以人才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文艺团队扶持机制,在社会文艺团队中积极引进文化艺术界懂文化、善管理的团队管理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②,提升文艺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充分挖掘社会文化潜力。

二、塑造文化馆新形象要紧扣“三个点”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高档化、精细化的趋势。而当前文化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存在“供需借位”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文化馆在产品供给弹性上功夫,在找准群众文化需求上一功夫,在提高服务供需匹配度上下功夫,从而实现公共文化产品“精准供给”、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优秀文化充盈社会空间等。在具体操作上,要在“三个点”上做好文章:

(一)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这一切入点上做好文章

随着5G、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文化行业,使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不仅催生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新技术,而且对群众文化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也产生重大影响并带来新的改变。在此情况下,文化馆必须从公共文化大格局出发,“促进5G技术和智慧文化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应用,助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③,让人民群众更深刻、更直观地体验和感受信息化引领公益性文化转型升级取得的明显成效。

1.重视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群众的需要、需求创新服务形式、增加服务规范和拓展服务空间,比如在网上提供群文资讯、活动咨询、辅导培训、艺术展示、艺术收藏、文化名片、文化纵横、观众评分等。可以说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促进了群文展示设计、展示手段、展示方式和展示空间的创新。由于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所以惟有与时俱进地对网站进行升级维护,并根据不同群体的艺术价值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模块和群文模块,才能实现文化馆开放办馆和多元发展。

2.重视推动线上与现场互动。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过程中,需要线上与现场彼此融合、有机互动和联动效应。例如,利用线上平台,配合现场举办的相应群文活动,可以增强活动的真实感、艺术感和现代感,扩大文化服务的受众面和覆盖面。但从线上与现场活动的具体情况来看,很多群众还是希望通过参加现场活动,直观感受群众文化的浓厚氛围和独特魅力后,再到线上进行交流、互动、沟通和反馈。这种灵活、合理、协调地运作线上与现场的结合,对于发挥群众主动参与、充分享受、积极创造文化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要借助微博平台、微信空间和“虚拟社区”等,有效扩展群文活动空间和受益群体。

3.重视区域数字联动融合。推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破除馆际之间壁垒、促进区域数字联动、形成“数字阅览”服务,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和共享现有资源,全面提振文化馆凝聚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实实在在提供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公共文化服务。比如,文化馆可以立足本地特点和群众需求变化,将分散、孤立、零碎的基层文化机构统筹起来,整合打造资源共享、服务共推、优势共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市——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三级数字联动体系,扭转长期存在的市文化馆与镇(街道办事处)文体服务中心之间互相分割、镇(街道办事处)文体服务中心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在打造公益文化活动品牌这一制高点上做好文章

创造强势的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对于文化馆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是贴近群众需求、精准开展文化服务的基础,同时也是引导和激发群众文化消费、形成公共文化高地的需要。

1.紧贴中心工作出品牌。正确把握群众文化工作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群众头脑,引领和组织群众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从更高的层面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党和人民赋予文化馆的基本职能和神圣职责。基于此,文化馆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和紧贴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才能用文化的力量激励群众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创业热情,才能用文化的形式为党和政府“说话”,才能用文化的手段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2.协调社会力量创品牌。承办系列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涉及方方面面工作,仅靠文化馆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圆满完成的。再说,由文化馆单独承办系列性群文活动,不仅不符合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内涵,也根本无法适应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由于群众文化面对的是社会各个行业、各个群体、各个人群的人民群众,因而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层次的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共同参与,需要上下联动形成全覆盖的组织网络。基于此,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龙头阵地,应当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凝聚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品牌化、项目化形式,“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④,努力打造市级龙头品牌、街镇特色品牌、社区(村)个性品牌的三级文化惠民品牌格局。

3.贴近基层群众护品牌。文化馆的主责主业,就是要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基于此,需要文化馆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范围、更大的程度聚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目前,晋江市文化馆正在推行的“菜单式”文化供给服务模式,是以基层群众点单为依据进行文化配送服务,其吸引力尤其强劲。这几年,文化馆在开展“文化惠民乐万家”下乡进社区活动过程中,还结合各镇(街道)、村(社区)的人文历史、旅游景点、民俗风情等,引导基层群众延伸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品位高雅的文化系列活动,使“群文活动之树”深深扎根于基层群众,让公共文化雨露润泽百姓心田。

4.敞开窗口阵地树品牌。“文化馆的阵地活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也是群众文化工作最直接、最核心的窗口和门面。”⑤那么,文化馆如何才能把这个代表群众文化形象的窗口阵地守好、用好和发挥好?实践证明,只有敏锐地感受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和精准地把握群众审美变化新特点,才能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馆内资源,才能对阵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为群众打造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文化馆要围绕群众需要与需求来谋划阵地活动项目,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一定要聚焦群众喜欢听、乐于看、便于参与,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强起来、活起来、新起来,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共享群文成果。

(三)在突出文艺精品创作这一“闪光点”上做好文章

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是文化馆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增强公共文化影响力的最佳途径。基于此,文化馆要着眼于将社会上所有的文化细胞都激活起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强势,使业已形成的特色高地升华为属于自己的知名群文品牌,从而树立并提高自身在广大基层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以彰显文化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真正实力和闪光点。

1.吸纳民间文艺资源。作为“人类精神植被和传统文化精粹珍品,民间文艺资源”⑥是一种产生于人们长期生产劳动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经验,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群文工作者进行群文创作至为重要的素材来源。重视、吸纳民间文艺资源,对于汲取民间文化养分、获取创作智慧与灵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化馆作为以活跃群众文艺创作和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职责的群文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对本地民间文艺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整理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更高的水平上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基本条件,更是文化馆在新时代书写华彩篇章的重要资源库。

2.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文化馆应以此为指引,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让高品质的文艺精品成为文化馆的标识为目标”⑦,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自觉投身于新时代火热的现实生活和生动的社会场景中去,努力推出更多集时代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思想深广度与强大说服力、反映最震撼人心的发展变化与最接地气的忧乐情感等精品力作,为新时代讴歌、为当地新发展“鸣锣开道”。

三、结束语

文化是时代精神发出的亮光,是照耀人们前行的不灭灯塔。在新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元化。这迫切需要文化馆和每个群文工作者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主动承担起党和政府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主动扮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划者与推动者的角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守群文理想,加强群文修养,奋力建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⑧的群众文化大厦,为提高当地文化软实力和群众幸福指数,做出文化馆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群文文化馆群众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多让群众咧嘴笑
章堰文化馆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大爱有光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文活动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