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偶绣塑艺术创作研究

2020-11-25 09:06
新疆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偶新疆创作

依照人体自身比例创作的人偶,自古有之。《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说文》:“相人者,像人也,名俑。”秦汉时期达到高峰,为始皇帝“嬴政”陪葬的万人俑坑,其规模最为壮观。妇孺皆知的童话故事《匹诺曹奇遇记》也是木偶经典范例。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并公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布偶定格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更是巅峰之作。人偶的功能和作用,从早期的祭祀陪葬的冥器;发展到宗教场所的造像崇拜;再到现代社会的偶像和玩具;艺术收藏品等各个领域。其制作材质、生产技法、审美观念、受众群体,而伴随社会发展进步,人偶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停地演化着。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产生于新疆的绣塑人偶艺术的创作进行梳理,为产品设计进一步开拓创新,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一、绣塑艺术的缔造者

新疆绣塑艺术,是一种将刺绣与雕塑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新兴艺术门类。它在纺织物立体构成的空间基础上,将布偶的针绣和线塑,紧密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本土原生性。研发人单秀梅女士,通过自己首创的这门新颖的造型语汇,创作出大量耐人寻味的优秀作品。她经常说:“想要找灵感,就要经常去烟火气浓厚的地方。要让布偶展示地域文化,那就先要走到生活里去。”为了收集素材,她经常驻足于毡房外升腾的袅袅炊烟旁;凝听着吐鲁番坎儿井的潺潺泉水;注视帕米尔高原鹰舞的雄姿;徘徊在喀什古城的街角;沉迷于天鹅湖畔那高亢的长调里……似乎每一个定格的画面,都会打动善于观察的她,并带来无穷的创作灵感。从她手里幻化生成的人偶,每一个生动角色,都有其真实的生活原型。这些日积月累的素材,来自天山南北农牧区各族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新疆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

每一件令人怦然心动的艺术品,都是艺术家从生活中提炼,凝结着艺术家的智慧和汗水。十几年来,单秀梅独立完成的绣塑作品屡获大奖,为宣传“大美新疆”、“民族团结”、“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作品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作品《乐迷》在2002年春季,获得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三年后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上,作品《十二木卡姆》不仅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百花杯”金奖,还选入《中学美术课教材图例》。她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

2006年,她依照自东汉至唐代年间,在丝绸之路著名的龟兹国境内(今阿克苏地区)开凿的千佛洞壁画遗存,而创作的《龟兹情》系列作品。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将古代西域胡姬舞蹈的一招一式曼妙的肢体语言,刻画的栩栩如生。突出了浓郁的西部风情,将传统服饰的材料与现代材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二维壁画上的线描人物形象,通过二次创作变成绣塑的立体造型,对进一步研究龟兹地区文化历史,提供了多维度观察的立体模特。

另一套代表性的作品是《56个民族56朵花》人物群像。以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为题材,根据“全家福”式合影加以创作。以纳绣填充为主,在高弹力材料制成的胎体上先后将布偶的五官进行塑造,然后按照不同民族的体貌特征,再逐个单独精雕细琢。人物面部表情惟妙惟肖,再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勤劳勇敢的精神面貌。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肢体语言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烘托出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整体形象(已被南昌工学院校史馆陈列展示部收藏)。

二、业态分析和对比研究

人偶形式的艺术纪念品或工艺美术衍生品,材质规格各不相同,种类繁多、各有侧重。在国际市场上,好莱坞颁发的奥斯卡“小金人”奖杯,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而产品销售数量最多的,也是以美国影视剧而衍生的人偶产品:“芭比公主”。女主人公生活在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人物性格善良美丽,善于时尚打扮。其身体是注塑材料制成的,衣物做工考究、配饰质地精美,创作团队为低龄消费人群,特意营造出与剧情相符的童话世界。随着剧集的不断深入,商家为了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热销,研发力度持续投入,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俊男美妇,相竞粉墨登场,并成功的赢得了消费者的追捧。

近年,国内有位一线男影星,依照自己当红女友的形象,订制了一款价值三十万的人偶订婚礼物,被娱乐界炒作的沸沸扬扬。这种高品质人偶,每件作品都是绝世无双的精品,并非“芭比公主”那种大规模、流水线、机械生产的类型。此款人偶以陶瓷为材料,用料讲究,手工精细,每只制作要耗费一千个小时以上,所以价格斐然。这位俄裔女艺术家:Marina,自本世纪初开始研制瓷偶创作,为了使得产品更赋有灵气,肢体造型可以任意设置,可以摆出各种形态,作品惟妙惟肖,犹如神来之笔。成为目前国际人偶界最高端的奢侈品牌,被誉为“娃娃爱马仕”。

国内市场最常见的人偶类型,称之为:公仔,即卡通玩偶。词源来自于香、澳等粤语文化地区。公仔的人偶形象,属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幻小说、影视动画、漫画书刊、电子竞技、网游角色等有故事情节的角色衍生产品。公仔的种类,通过材质大致可归纳为:软体(填充)、硬体、平面三大类型。世界各地著名的公仔品牌有:中国不倒翁、俄罗斯套娃、英国仙蒂娃娃(Sindy)、意大利魔法俏佳人、美国球体关节兵人、泰迪熊、非洲娃娃(African doll)、东南亚巫蛊娃娃(Voodoo doll)、胡桃夹子人偶(Nutcracker)、锡兵(Tin soldiers)等。批量化生产的公仔产品,因价格优势所以占据了全世界销售的主要份额。

新疆绣塑艺术,由单秀梅独创的这种艺术载体,可以说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新型布艺人偶艺术。以针线为创作工具,采用仿人体肤色的高弹针织面料,赋予西部少数民族独具魅力的形象特征。这种独创的艺术形式,对新疆民间美术未来的创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传播意义。

三、薪火相传的创作团队

一次全国大型文创展览会上,参观的人群里有一位口腔科大夫,在佩服绣塑艺术惊为天人的高超艺术表现力的同时,萌生了想拜师学艺的强烈愿望。参会代表单秀梅,被他自信满满的热情所打动,无保留地给他耐心讲解绣塑造技法基础。这位牙模技术精湛的大夫,在众人期许的目光中挥汗如雨地穿针引线,最终在撤展时还是知难而退了。通过这件事情,单秀梅在荣誉和掌声之后,开始有意识的寻找和培养绣塑艺术传承的接班人了。

2017年,在新疆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赵国洁女士的协助下,单秀梅成功的申请到当年《国家艺术基金·新疆绣塑人才培养计划》专项资金的支持,迅速组建培训管理团队,勘察了教学实训的场地。为了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她还特地聘请了贵州省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严小妮等著名专家亲自授课。从全国一百多位有造型基础的报名者中,挑选出来十三位各族学员,作为绣塑艺术未来的传承人。单秀梅倾尽所学,亲自手把手地传授绣塑人偶的制作手法和创作理念。

第一阶段,通过全日制集中授课的两个月时间,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们,相互切磋、求同存异、各尽所能。在老师言传身教的鼓励下,大家逐步掌握了从缝制“馕饼”的基本针法,到深入刻画复杂程度较高的人物面部的塑造手法。在单元课结束时,每位学员都能娴熟的依照自己对规定科目的掌握情况,制作出一套剧情丰富的人物互动场景。并以独立完成的《男女老幼尽欢颜》规定作业,将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物组合能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不同职业背景的学员们来自社会各界,为了把绣塑艺术发扬光大,走到了一起。学员中有来自牧区的哈萨克族绣娘;善于玉雕制作的匠人;美院雕塑专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美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小有名气的工艺美术师;高校教师等。大家在一起朝夕相处,相互讨论,取长补短。针对创作题材中,叙事画面合理的逻辑关系,经常热议的面红耳赤。通过查阅资料反复的对比和研究,在单秀梅亲传下,团队成员确定了集体创作的题目和实施计划。

第三阶段,田野调查寻找创作素材。于2018年春节后,师生们就踏上了南疆地区采风的行程。针对民族史诗所需的第一手视觉资料,学员们不畏沙尘和严寒,深入乍暖还寒的少数民族聚居。在当地文旅主管部门领导的大力配合下,走村串户、参观民俗陈列馆、与村民们互动联欢、到村委会听取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创作设计稿,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持。近一个月的行程,达一万多公里。团队成员拍摄了几千张人物和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影像,累计了大量详实的创作资料。

第四阶段,集体创作。创作团队很早就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华民族三大少数民族史诗中柯尔克孜族伟大的《英雄玛纳斯传奇》第一章。通过独立场景的设计策划,进行责任到人的分工配合,客观的还原了原著的精神。学员们按照自己擅长的强项,各司其职把主人公一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环节,分别做了着重表现。九组不同的场景,以八边形展台为基础,配合居中的一个主人公特写形象展台,集中展示了英雄玛纳斯的生平事迹。精致的衣物和华丽的饰品,也都是真材实料。最终集体呈现在“天山·欧李画廊”的绣塑作品展,即统一又完整的把柯尔克孜民族史诗,雄浑气势和精益求精的细节,彰显在世人面前,并成功的赢得了国家,最终的考核验收。2019年,学员们均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新疆绣塑人才培养计划”颁发的结业证书。

四、绣塑创作的五要素

立体的刺绣、是柔软的雕塑。绣塑有其独特的造型手法,区别与其他工艺美术形式的个性特征。尤其对人物面部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确定和掌握:“点位、点距、线距、密度、胎形”这五种基木要素。作品人物形象有胖、瘦,眼窝有深、浅,颧骨有高、低。不同点位、点距、线距、密度、胎形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形象。这些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耐心体会和反复操作才能掌握。

五种要素,是绣塑技法的核心所在。点位:在用于制作人物头部的胎首(含高弹力填充物)上,进行刺绣的针出入的位置。点距:点位与点位之间的距离。线距:入针点与出针点之间固定的线的长度。密度:在胎首内的高弹力填充物质量。胎形:含有高弹力填充物的胎体的外观形状。绣塑人物的五官和比例,由点位与点距来确定。人物脸型及面部的凸凹起伏,由线距和填充物的密度与胎形来决定。根据不同的点位、点距、线距、密度、胎形等因素,以其相互之间牵制的关系,就能够塑造出不同人偶的性别、族别、性格、年龄、神情、品行等形象。由于绣塑无法做到每件胎体的绝对相同,故而每一件绣塑人偶都不会完全相同,使得绣塑作品男女老幼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五、结语

绣塑艺术诞生在新疆,从它一经问世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仿佛就是为表现新疆多民族大家庭而生的一块艺术瑰宝。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新品种,目前还处于初始期,还需要不断继续深入探索和逐渐完善。结业于《国家艺术基金·新疆绣塑人才培养计划》的王菊女士,通过参赛绣塑作品组《转场》,获得了2018年度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百花杯”银奖的骄人成绩,成为这支年轻创作队伍中的领跑者。目前喜爱和收藏新疆绣塑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未来它的艺术表现力将会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新疆旅游产品设计方向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舞台,来来新疆绣塑人偶艺术的研发创作,一定会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人偶新疆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创作随笔
新疆多怪
创作心得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