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阈下校长专业发展策略探析

2020-11-25 23:36刘婷婷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校长人工智能培训

刘婷婷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学系,上海 200062)

1 新兴智能技术助力校长专业发展

人工智能正倒逼教育变革,顺应新兴智能技术的发展是教育领域的必然选择。诸宏启提出,校长专业发展策略就是学校校长所具备的内在结构进行持续的更新与演进并且进行相应的完善的整个过程所采取的措施[1];结合人工智能性质与校长专业发展策略的新要求,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无疑是有效促进当代校长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2018年,国务院和教育部为应对新形势相继出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教育领域发展紧随人工智能的发展,正着力构建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化发展的教育体系。新技术带动着教育领域的改革,推动校长专业发展。如探索机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人工智能与STEAM等课程的融合等。近几年实践方面也出现了如“高考机器人”“AI阅卷”和“早教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回顾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共识。

2 校长专业发展策略的现实应用问题

2.1 个体因素:校长的教育管理知识匮乏、陈旧

校长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在我国起步较晚,入职资格制度又没有真正落实执行。多数校长在任职前基本没有接受过大学研究生院的校长专业基础课程和教育管理或行政管理知识。这使校长缺乏专业知识、理论知识陈旧,大大降低了校长的专业水准。在人工智能时代,各类新兴的信息和知识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很多校长却仍然以传统陈旧的教育管理知识管理学校,显然不足以妥善解决信息化所带来的学校管理新困境。

2.2 保障机制: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不健全

在提升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资格与培训是重要保障。在校长入职资格制度方面,我国的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很多地区这一制度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起到“门槛”的作用。此外,虽然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教育部宏观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分级负责的校长管理体制,但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忽视对校长的培训与考核,也未形成激励机制,导致校长参训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极大地影响到校长的专业发展进程。

2.3 外部环境:互联网的开发应用尚未成熟

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互联网平台环境和课程体系广泛地应用于教师队伍,而对校长这部分相对少数的群体还没有建设完备的系统。现有依托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开展的全员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内容总体上注重理论性、系统性,但过于统一,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培训内容较为陈旧,缺乏时代感,尤其缺少解决当下基于人工智能背景的教育现实问题的课程,对校长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型、升级不利。

3 未来校长专业发展新路径

3.1 校长:要更新思维,丰富知识,积极转变角色

3.1.1 借助网络资源培养校长的互联网思维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校长的专业发展理念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特征。互联网上涌现出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形式与平台也不断多样化,能为校长自主专业学习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校长要增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积极面对变革。借助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多样的学习形式,如慕课、网易公开课等优质平台,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理念和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思维与专业素养。

3.1.2 及时更新与丰富校长的专业基础

我国基本沿用行政体制管理校长,校长一般都是上级党委或政府直接任命或选任的,绝大部分校长对校长理论是模糊的。在校长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掌握不同的教育管理知识。“认知阶段”主要提升校长对教育管理需求的分析能力;“接受阶段”需要加强校长技术知识、教育知识及管理知识的学习;“探索阶段”必须提升校长的情境分析能力;“提升阶段”则要求校长提升技术反思能力[2]。

3.1.3 推进校长转变为“教育+智能”型角色

校长是学校信息建设的带头人,要重视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做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开拓者、创新者和实践者。要密切关注新技术变革趋势,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更要努力推进现代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如校园网络环境持续升级、校园数字平台资源持续完善等。“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促使校长也要转变传统角色,以前瞻性思维推进技术与教育融合,以实践形式创新地推进学校教育改革。

3.2 教育行政部门:要研发平台,完善资源与制度建设

3.2.1 专研校长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平台

校长和教师有一定相通的特质,但也有差异。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校长的实际需求,运用互联网前沿技术,划分板块和栏目,设计专供校长学习的专业平台。这个专业平台可支持课程超市、工作坊研修等丰富的功能,同时提供研修和培训工具,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技术智能记录校长的日常工作、学习和培训,及时反馈分析校长的需求,评估学习效果。

3.2.2 规划网络培训课程体系及资源建设

从已有的教师网络专业平台来看,课程内容建设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全新的学习环境和需求下,研究设计课程的功能结构和内容结构,建设课程体系和资源。从校长的实际需求出发,遵循短而精的课程设计原则,充分体现用户思维,实现课程内容简约化。课程内容涵盖校长专业知识讲座、访谈、教研活动、等各领域,关注互联网前沿性研修资源,建设迭代化、社会化校长专业发展课程体系[3]。

3.2.3 完善人工智能时代的校长培训制度

有了资源的保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佐完善的培训制度,依托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推进以研促培。最为基础的是制定政策,建立培训法规,实施在任校长全员培训制度。其次,要充分利用教师研修网,及时了解需求,确定研修主题及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不断规范校长的参训行为。此外,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评价与反馈能更好确保校长在培训中有所成长。

3.3 社会:要加大关注,利用舆情,集中资源

3.3.1 增强对校长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关注

社会大众主要从学生以及新闻媒体等渠道了解学校,了解校长。作为学校的一线工作人员,社会较少关注与关心校长这一群体。家长、社区以及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等都应积极主动与校长沟通,重视与监督校长的专业知识是否丰富,实践能力是否合格,从侧面激励校长追求自我的不断进步。

3.3.2 充分利用社会新闻媒体传播正向舆论

校长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神秘感。网络时代的新闻媒体可以帮助社会对校长的专业行为予以评价和监督,社会主要指家长及相关利益群体应该提高对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此外,校长之间相互分享管理经验,不仅能提升社会认可度,还能进一步促进同行的交流与共同发展。

3.3.3 集中资源树立校长的社会权威

我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校长专业组织,如教育部设立的中学生校长培训中心,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一些民间力量也逐渐建立起校长专业发展的组织机构,如校长沙龙、论坛等。组织之间应该合作分工,在相互合作和促进的过程中加快校长的发展,提升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权威。

猜你喜欢
校长人工智能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