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天津市财政形势分析与预测

2020-11-25 23:52徐寅丰王利江
天津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财政

◎文/徐寅丰 王利江

2019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统筹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增速逐季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 15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5941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9203亿元,同比增长6.5%。在减税降费的大趋势下,财政收入亦呈现增长趋势。

一、2019年前三季度财政运行情况

2019年,天津财政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9月,全市一般公共收入累计实现1644.8亿元,完成预算83.1%,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1240亿元,同比增长0.2%,占一般公共收入的75.4%;非税收入405亿元,同比下降0.2%。一般公共支出2328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预算78.4%。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收入超序时进度

前三季度收入完成年初预算1980亿元的83.1%,超序时进度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预算71.3%,非税收入完成预算167.7%。分级次看,市级收入671亿元,下降1.7%,完成预算83%;区级收入974亿元,增长1.3%,完成预算83.1%。

(二)减税降费效果显现

市财政局在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自选动作,努力将天津打造成全国税费负担最低的地区之一。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1月~3月、上半年、1月~9月,税收增幅分别为 1.9%、0.4%、0.2%。从主要税种看,1月~9月,增值税实现收入562.6亿元,增长6.7%, 比 1月~3月、1月~8月分别回落3.8个、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257.5亿元,同比下降1.4%,主要受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以及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等因素影响。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76亿元,同比下降27.4%,主要受提高起征点、调整税率、增加6项专项附加扣除等减税政策影响。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其他地方税收受小微企业普惠性减免政策的影响,收入343.5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75.4%,与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

降费方面,全市先后免征耕地开垦费、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费、无线电频率占用费、废弃物海洋倾倒费,取消住宅气源发展费等各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成为全国较早实现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的省市。2018年底,在市委出台的“民营经济19条”中,提出“三个一律免征”。因此,非税收入中涉及降费政策的有关收入继续下降,前三季度行政事业性收费下降27.6%。

(三)第三产业税收拉动明显

分行业看,1月~9月,第三产业实现税收865.1亿元,增长1.1%,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69.8%。其中,交通运输业(45.8%)、金融业(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8%)、房地产业(3.1%)税收收入增速排在前列。从在全市税收所占比重看,房地产业实现税收270.7亿元,占税收收入比重为21.8%,金融业(14.1%)和批发零售业(13.9%)排在其后。

第二产业税收收入374亿元,下降1.7%,其中制造业中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制品税收分别下降46.1%、10.5%和8%;电气水生产供应税收下降17.2%。

(四)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市财政部门面对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压力,主动作为,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落地。1月~9月,全市一般公共支出2328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预算78.4%,支出进度比去年同期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5.6%,教育支出增长12.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民生支出总额为312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4018亿元的77.6%。前三季度,民生领域中社会事业支出487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教育支出311亿元,增长12.7%;社会保障支出367亿元,增长1.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支出513亿元,下降0.3%;节能环保支出58亿元,增长48.2%。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市财政坚持精打细算、有保有压,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零基预算要求,分别按照15%、50%的比例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项目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 、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同时,努力开源挖潜,全面清理预算单位资金,将长期沉淀结余资金收回财政统筹安排,重点保障民生领域支出需要。

总之,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老年人生活补助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修复湿地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保障了各项社会事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支出需要。

二、2019年前三季度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天津财政收入增速显著放缓和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现象并存。在经济增速稳中趋缓、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收入比2018年同期增长0.1%,全市一般公共支出比2018年同期增长5.6%。“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压力尤为严峻。1月~9月,天津一般公共收入规模位居全国第18位,相当于北京的36.5%、上海的 27.6%、深圳的56%。如果一个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对较高,就说明这个地区政府财力较为充裕,能为城市的公共服务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天津一般公共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8%,北京、上海、重庆这个比重分别为19.5%、23.5%和10.1%。同北京、上海相比,天津这个比重还是比较低的,财政收入规模不大,财政收入增幅回落,意味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减弱。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税收增速下降5.2%。其中税收收入负增长的是石油加工(-46.1%)、黑色金属冶炼(-10.5%)、化学制品(-8%)、医药制造(-4.5%)、电器机械制造 (-3.2%)。石油化工行业减收11.7亿元。第三产业中税收占比最高的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逐渐回落,一季度、1月~7月、前三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6.2%、5.7%和3.1%。随着减税效应逐步释放,税收增速已呈回落走势,全年维持增长难度较大。

同时,财政部门面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混改,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湿地修复保护、渤海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大力推进 “一老一小”、棚户区改造、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刚性支出需求较多,财政收支平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基层财政运行风险较大

1月~9月,除滨海新区收入增长8.2%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远郊五区收入均是负增长,分别是-8.9%、-0.6%、-0.5%。分区看,有8个区收入下降,其中两个区降幅超过20%。下降明显的区县是河北区(-24.9%)、蓟州区(-24.5%)、和平区(-16.8%)、 南开区(-10.6%)、静海区(-8.0%)、东丽区(-5.6%)。从税收收入情况看,除滨海新区税收收入增长9.7%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远郊五区收入均是负增长,分别是-10.6%、-1.4%、-6.3%。10个区税收收入出现负增长,河北区(-22%)、南开区(-20.4%)降幅超过20%。 和平 (-18.1%)、东丽 (-13.3%)、宝坻(-12.1% )、静海(-10.8%)下降较明显。从天津建立的“三保”风险监测情况看,部分区存在“吃饭财政”、库款低于国家规定水平、暂付款规模较高、债务偿还挤占“三保”支出等问题,目前4个区属于风险预警区,8个区为风险提示区。

(三)部分区税收收入质量有待提高

前三季度,天津税收占比7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6%),比收入质量最好的上海低11.1个百分点。从各区情况看,滨海新区税收收入占比83.3%、中心城区81.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环城四区(71.9%)、远郊五区(6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税收占比低于平均水平的区有宝坻 (45.3%)、蓟州区(59.4%)、红 桥 区 (65.5%)、西青区 (65.8%)、武清区(67.1%)等六个区。非税收入占比高,加剧了未来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压力。由于非税收入中的相当部分具有一次性特征,不能与经常性的税收收入相提并论,这意味着即使短期内财政压力可以承受,中长期财政压力必须有更加可靠的财源来支持。税收收入质量高的是河西区 (89.2%)、河东区(83.7%)、 滨海新区(83.3%)、和平区(82.4%),四个区税收占比均在80%以上。

三、2019年第四季度及2020年财政发展环境分析与预测

2019年以来,在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和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国企混改减少政府干预,通过减税降费刺激生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强化逆周期调节,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处于合理空间。展望第四季度,在政策效应、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下,预计经济下行压力将有所缓释。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预调微调,财政政策重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更加重视补短板和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建设债券可用于基建项目资本金,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同时,第13轮中美贸易磋商取得第一阶段实质性成果。因此,四季度我国经济逐步趋稳,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的显现,以及一系列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政策的逐步落地,新动能壮大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预计天津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一)新动能壮大发展

预计四季度天津经济下行压力将有所缓释,工业新动能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前三季度,滨海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中,生物医药、新能源、资源环境及环保、航空航天等工业新兴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0.7%,比2018年提高1.1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为10.1%,比2018年提高1.7个百分点。石油化工、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完成产值同比下降2.9%,比2018年回落16.9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为38.4%,比2018年下降2.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8.4%,保持2019年以来2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速高于上半年7.3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1.3个百分点。其他领域中,卫生和社会投资同比增长2.3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9.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42.2%,教育投资同比增长13.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8.7%。

(二)短期内财政收入增长面临严峻的挑战

大规模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不仅可以大大激活市场活力,而且在国内外异常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可望超过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天津预计有730亿元的减税降费,预计税收减收500亿元,未来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之举,而大规模减税降费意味着短期内财政收入增长可能面临严峻地挑战。

(三)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将进一步理顺

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缓解财政运行困难,2019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从增值税分享比例、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消费税征收环节等三个方面明确了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为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又为更加规范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构建迈出了一大步。《方案》既是深化财税改革体制总体部署改革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重大突破。将有利于建立更加均衡合理的分担机制,稳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增强地方应对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理顺省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划分关系,均衡省以下地区间财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2020年天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发展也进入新常态,在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财政收支矛盾将日益突出。2020年,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混改,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湿地修复保护、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财政支出刚性需求较多,财政收支平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推动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硬化预算执行约束

加快建立零基预算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和压缩基本支出,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切实增强预算严肃性和约束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降低公务出行标准,立足于保基本、保基层财力,通过节支提效改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投资评审全覆盖,从源头上控制支出,硬化预算约束。

(二)加大对困难地区财政保障力度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带来财政收入的新常态,减税降费短期内给财政收入增长带来压力,保民生、促发展的资金需求仍在扩大。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显得尤为重要。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创新、绿色发展等薄弱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建设。同时强化基层财政运行风险监控,实施风险结果定期推送。强化库款资金统筹调度,健全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资金向基层财力困难区倾斜,确保区级“三保”不出现问题,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三)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在经济动能转换中,存在一些财政金融风险,如地方政府性债务、PPP和政府购买服务中的隐性债务风险等,这些将影响未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地方债的管理,全面梳理存量债务和偿债来源,分级落实偿债责任,严防责任转嫁和风险转移。妥善处置到期债务,统筹运用调整支出结构、债务重组、债券置换等方式,缓解集中偿债的压力。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做好风险的前瞻性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着眼建立现代财政治理体系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推动现代财政治理体系建设。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合理划分市与区之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尤其是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收支严重困难区的转移支付额度,增强基层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能力。

(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经济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随着“一基地三区”的建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津制造业的发展仍是推动经济实力增强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大对制造业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产品迭代,重点支持企业向智能、绿色、服务、高端方向转型升级和改造。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财政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China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四)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