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蕊
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首次以“精准”为要求,提出应“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2016年教育部相继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建立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并提出“强化精准服务”和“实施精准帮扶”的要求,推动大学生实现精准就业。此后,政府相关部门把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作为重要目标。但学生信息采集不精准、高校教育培训不精准、企业岗位匹配不精准和帮扶政策落实不精准成为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的主要问题。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等领域的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追溯性、开放性和不可篡改性等特点,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大学生精准就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提供机遇。
宋天华和邹大勇(2017)认为,精准就业是高校或政府相关部门依托信息平台,为大学生个体准确对接到适合其发展的相关岗位,让其长期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促使个体和雇主双方满意的就业服务行为。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精准、教育内容精准、就业指导精准、信息对接精准、对象识别精准和政策落实精准等内容。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高校共有在校大学生2831万人,可见高校学生人数众多,所需采集的信息量较大。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人数较少且其日常工作繁忙,无法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仔细核查学生信息采集是否完整。这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的信息没有采集或是采集后没有成功录入,导致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完善。此外,大学生对于信息采集对就业的重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部分大学生没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使得较多采集到的信息失真,难以发挥信息采集的真正作用。同时,错误信息也给高校和企业人才对接的过程中带来麻烦,造成双方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生就业信息采集不精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精准就业。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让学生独自动手实践的课程较少,这使得部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钩而难以真正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但是就业过程中企业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其能够较快适应工作环境,顺利上岗。但现实情况往往是理论学习不扎实且实操经验不丰富,导致大学生上岗后需要从头学起,便给企业带来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课程对象主要限于应届毕业生,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因而对就业没有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即使了解当前就业现状,其也不清楚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招聘中很被动,从而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差异依然较为明显,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选择。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时的第一选择,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南部地区甚至都不在毕业生的就业考虑范围内,这导致东部地区就业市场上供过于求而中西部地区却出现人才紧缺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宁可在经济发达地区找一份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从事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从整体上降低了毕业生能力与招聘岗位要求的匹配度。此外,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给岗位招聘精准性造成较大影响。由于人力和资本等机会成本限制,用人单位无法对求职的学生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只能通过应聘者简历和较短的面试情况来快速判断其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同时,大学生也只能凭着岗位招聘简介或是企业招聘讲座等形式来判断该工作是否合适自己,难以对岗位需求、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极易导致应聘学生上岗后才发现与岗位工作不匹配,从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技术水平和道德风险等因素的存在,目前我国就业困难人群还不能进行有效识别,这给政府等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来解决主要的就业困难问题造成难度。因为帮扶对象不精准使得无法精准找出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同时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就业困难人群进行帮扶。另一方面,就业帮扶政策落实过程中相关部门工作的部署和执行还存在薄弱环节,并且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就业歧视、黑幕现象等问题依旧未得到有效解决,难以真正发挥帮扶政策的作用。此外,当前的技术水平也无法实现帮扶政策落实效果的量化,导致政府部门不能明确知道就业帮扶政策是否真正有用,难以进一步开展相关帮扶活动,同时,公众也难以有效监督帮扶政策的实施过程,无法构成监督制约因素。
区块链是由分布式账本、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组成的技术体系,可以实现防篡改的数据存储、可追溯的数据查看、可信任的点对点传输以及可解决无第三方监督下的信任建构难题。该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开放性和可追溯性等特点,同时拥有共识机制、形成智能合约等优势,这为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精准就业中存在的学生信息采集不精准、高校教育培训不精准、企业岗位匹配不精准和帮扶政策落实不精准的问题提供机遇。
区块链系统是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并且所有节点共同维护的系统,否则系统正常运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将有效避免学生信息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完整现象。因为,如果学生信息采集不完整,部分节点出现问题,区块链系统内部分功能将难以正常实现,这将提醒系统管理人员信息输入和输出出现问题,从而大大减少管理人员信息核查的工作量。此外,区块链的可追溯性能够有效解决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因为区块链上每个节点都具有很多区块,而每个区块上都记录着相应时间段的具体数据,并且区块的生成时间也被记录下来,按照区块生成时间的先后有序排列着,这将为针对某些具体信息进行追根溯源提供便捷,有利于查询人员迅速核对所采集的学生信息是否与其档案信息相符,大大提高了所采集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区块链系统中除用户加密的私人信息外,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供所有人查询,这将有效解决高校课程与社会实践脱钩的难题。因为高校可以通过区块链系统公开查询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各部门日常运营情况,对用人单位的相关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了解,从而可结合岗位需要来适当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专业最前沿的知识,掌握岗位最需要的技能,实现高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设置的匹配。此外,区块链的开放性也能够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培训的全覆盖,学校的全体学生都能够在系统中同时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这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较早地了解就业形势,及时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使得他们未来可以更从容地面对就业挑战。这也有利于高校实时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培训情况,从而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校就业指导课程适当调整,更好地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
在就业招聘中,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应聘者上岗后无法适应和满足岗位要求而离职的现象时常发生,这极易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使得企业对员工的忠诚度抱有疑虑。而区块链具有去信任化的特点,系统中有交易的运行,节点数据的上传、验证等均遵循协商一致的规范与协议,同时交易双方可以通过签订智能合约来有效约束对方权利和义务,从而使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能够在不考虑信任问题与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开展自由交易,这将降低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入职后再随意离职的顾虑,同时,也大大减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诈骗等违法现象的担忧,从而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能够实现系统内不同参与者之间的验证和信任。如果需要验证某一调查对象是否存在就业困难问题,共识机制能够帮助调查者查询到系统内与调查对象有关的其他参与者的信息资料,通过收集并记录他们所知道关于调查对象的信息,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全面客观地摸清调查对象的真实信息,来检验其是否真正存在就业困难,同时也可以搞清其存在就业困难的原因。 从而利于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现其精准就业。此外,区块链的开放性和可追溯性为公众监督相关部门执行和落实帮扶政策提供平台,因为区块链系统内所有人都能够查询到相关部门公开的有效落实帮扶政策的制定方案,因此,公众能够及时掌握就业帮扶政策的实施进展,并且若对部分环节存在疑问时,可以通过系统开展信息追溯,这便对有关部门执行就业帮扶政策形成有效的监督。
区块链技术是继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后又一引发人类社会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目前已在我国物流运输等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区块链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开放性和可追溯性等特点,将促使该技术未来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因此,区块链技术也将对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所发布的《2019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区块链应用白皮书》可知,2017年以来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并不多,并且全球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对该技术监管标准缺失、监管技术不足及监管经验缺乏的局面,因此区块链技术要想真正应用于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等方面还将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