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要素及控制分析

2020-11-25 23:36胡继志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接入点干扰源IP地址

胡继志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重庆 401524)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其普及与推广,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诸多便捷与帮助,但在电子通信具体运行期间,诸多干扰因素的存在使得电子通信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甚至对其运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要想有效抑制电子通信的干扰问题,需对干扰要素进行明确掌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对策,来强化干扰控制,避免电子通信受到干扰而无法稳定、安全运行。

1 电子通信常见干扰要素分析

1.1 网络配置干扰要素

作为常见的通信干扰要素,网络配置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电子通信的运行。配置干扰要素具体分为:(1)DHCP错误配置。若在电子通信配置过程中出现DHCP配置错误,网络会无法访问。作为无线客户端与网络的主要连接载体,DHCP为无线网络连接提供地址安排,并且只能接受自分配IP地址的接入。因此,DHCP服务器接入点无法与静态客户端IP进行连接,同时,在现有的网络中进行标准配置,若使用期间对IP地址进行再次分配,会增大发生混乱现象的概率,导致通信设备无法以DHCP服务器为载体进行IP地址的正确获取[1]。(2)WEP协议干扰。若电子通信运行期间出现WEP协议不匹配的问题,极易导致无线网络连接中的设备无法通过DHCP进行IP地址的获取。倘若客户端的IP地址为静态,那么设备无法进行接入点IP地址的PING入。此类干扰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无线网络未进行网络连接而产生。

1.2 硬件干扰因素

电子通信系统囊括技术、硬件等组成部分,其中,硬件组成包括信号接收装置、移动终端设备、传输装置等,是电子通信运行的基础支撑,也是电子通信作用与能效发挥的基础与前提。若电子通信系统中硬件设备出现瑕疵或故障,极易对通信产生干扰[2]。如部分电子元件或连接装置产生故障,会增大电子通信出现网络故障的概率。统计并分析发现,超过68%的电子通信故障干扰现象是由于受到硬件设备的干扰而产生。

1.3 通信干扰

所谓通信干扰,是指设备运行期间在特定区域内产生的电波干扰,如常见的窄波段、全波段干扰。全波段干扰,是指干扰要素可以对设备所有的应用频率进行干扰,并且可以在任何状态下对设备运行进行干扰。窄波段干扰,是指电子通信运行期间,通过窄带信号产生干扰,电子通信的频谱频率会因转型而产生相应的漏洞,此时,窄波段信号对设备频谱频率造成干扰,不仅影响到区域内设备的稳定运行,甚至会增大设备出现故障问题的概率[3]。

1.4 同频干扰

若电子通信运行处于CDMA环境,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同频干扰,进而对关键指标以及系统容量的提升产生直接影响。TD-SCDMA运行期间,同频干扰的危害更大,因其为时分系统,加之干扰问题无法借助扩频方法进行有效解决,导致电子通信运行受到严重的干扰。同时,部分TD-SCDMA系统在建网初期阶段会以同频的形式进行单频点的组网,导致其运行期间会受到严重的同频干扰,对电子通信的运行性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为解决同频干扰问题,部分人员选择借助N频点技术来优化建网,尽管可以起到一定的同频干扰抑制效果,但是无法做到对干扰的有效抑制。同频干扰产生的具体影响,体现为用户即使网络信号良好也无法正常连接,连接后显示信号满格但是无法正常使用网络,或者是在通话、视频过程中出现卡顿问题。通过时,信号显示为满格状态,但存在噪音、不连贯等问题。

2 电子通信干扰的控制措施

2.1 硬件干扰抑制措施

当电子通信出现故障问题时,首先,需要进行硬件检测检修,依据对区域内通信情况的分析,判断硬件故障的具体成因与位置。若区域内存在设备损坏的情况,只有部分用户能够正常运用,另一部用户出现通信故障,可判定为链接故障,需结合情况检查接入点是否存在问题。具体检修中,若判定为硬件干扰,需通过测试进行故障点位置的标记,处理硬件故障节点问题。若干扰问题为部分零部件损毁所致,需及时更换零部件。连接网线进行接入点调试,精准定位故障节点位置,通过重新连接启动方式进行节点调试,若硬件干扰问题存在与大面积区域,则需视情况检查主干接入点,通过测试标记故障点进行处理。需注意,若电子通信出现大面积干扰故障问题,极有可能因强无线电干扰所致。对此,技术人员需先查明是否因强无线电导致电子通信受到大面积干扰,确定是强无线电干扰原因后,进行IP地址重置,并检查网线是否存在介入问题故障[4]。

2.2 配置干扰抑制措施

若确定电子通信干扰为配置故障,技术人员需首先进行网络运行环境的整体分析,查明通信设备是否处于稳定运行状态。若查明故障点为无线局域网,可借助有线网进行故障处理。具体控制过程中,进行配置测试调试,若调试后设备信号强度在设备未移动的前提下仍无法达到标准,需进行无线接入点频道的转变,并借助设备进行无线信号再次测试。若测试后设备的信号强度显著提升,可进行网络环境的大面积组建。其次,检查无线局域网内是否存在微波炉、手机等设备,清除区域相关设备进行信号再次测试。最后,检查无线网络中SSID的状态,将其修改成无线网络配置,并测试信号是否受到干扰[5]。

2.3 通信干扰抑制措施

针对通信干扰的控制,可借助调整发射频率的方式来抑制全波段干扰,按照规范要求将频率调整至2.4~5 GHz。结合具体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扩频手段,通过信号扩频来抑制电子通信的干扰。若电子通信故障成因确定为通信干扰,技术人员需全面检查覆盖范围内的网络,细致排查以定位干扰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调试与配置干扰区域的网络。同时,外界干扰对模拟信号的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通过提高抗干扰投入来提升通信设备的整体抗干扰效果,确保局域电子通信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此外,需要检查通信设备连接是否合理,并视情况进行测量装置与源信号地线的连接,实现提升设备整体的抗干扰效果[6]。

2.4 同频干扰抑制措施

现阶段,常用的同频干扰抑制措施包括:(1)合理调整发射频率,适用于干扰源、干扰地点无法明确的情况。(2)干扰源消除。必须在技术人员明确掌握干扰源情况及其位置的前提下开展。(3)扩频技术。干扰源确定后,利用扩频技术进行干扰源移除。(4)视情况适当提高带宽,避免同频信号传输出现干扰。适用于同频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拥堵情况,导致信号无法及时传输。

针对接入点位置与数量的确定,需充分考虑到网络组建、网络覆盖模式等因素,做到对频率段的合理规划,以降低出现同频干扰的概率。此外,容量、链路以及频率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若电子通信运行期间出现链路、容量提升的现象,会增大电子通信受到同频干扰的概率。对此,技术人员需重视对容量、链路以及频率关系的优化,避免因某方面出现问题而出现同频干扰[7]。

3 结语

信息时代下,电子设备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通信网络得到不断地创新与升级,在转变民众工作、生活方式的同时,发挥出电子通信工程的最大作用与价值。虽然当前电子通信应用取得可观的成绩与成效,但是仍存在些许问题亟待改进,包括干扰问题。运行期间,因电子通信系统自身存在缺陷,加之外界环境复杂,电子通信频繁受到干扰。鉴于此,为提升电子通信的运行可靠性,务必做到对电子通信干扰要素的分析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落实科学的抑制、控制对策,降低信号干扰发生概率,减小因信号干扰对电子通信运行造成的干扰,在保障电子通信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前提下,为民众构建稳定且高效的通信环境。

猜你喜欢
接入点干扰源IP地址
铁路远动系统几种组网方式IP地址的申请和设置
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系统AP接入点改造方案
IP地址切换器(IPCFG)
基于SNMP的IP地址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三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研究
公安网络中IP地址智能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可移点波束天线的干扰源单星定位方法
一种基于“主动加扰”技术的通信区域精准控制干扰源设计
发射机房控制电路干扰源分析
基于风电接入点的配电网分区保护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