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力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20-11-25 22:59:23邵玉保
名师在线 2020年24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语境

邵玉保

(福建省厦门市柑岭中学,福建厦门 361100)

引 言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教师听力教学策略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能力。要想使英语教学收到实效,教师就要在现有条件下,摸清造成听力困难的因素,形成良好的教学策略,为教学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材料选择策略

初中英语听力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听力教学原则,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选材规律,切忌盲目随意,要结合学情,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进度,精心选择适合所教学生的材料。一般情况下,选择听力材料时要从材料难度、学生兴趣、材料数量方面综合考虑[1]。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对材料选择就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可理解性是指相对全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而言,所选择的材料中大部分内容应该在学生的可理解范围内,体现教学面向全体的原则。可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是无用的,只是一种噪声,等于浪费时间。不切合实际的材料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负面的厌烦情绪。

那么,听力的难度值应该设置在什么样的程度才是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呢?Krashen 的i+1 实际上指的是听力难度指数,i 表示学生当前的水平,1 表示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这正好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相吻合,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教育理论。在对语言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具体认知状态,并以此为依据,逐步完成对语言的整体认知。如果为学生提供i+0 的听力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懈怠情绪,i+2 以及2 以上的内容又太难理解,多数学生最终只能选择放弃,无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的学习动力。听力材料与学生的兴趣正相关程度越大,学习的关联性就越强,听力输入的语言对于学生语言的习得也就越有利。正因兴趣的存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才会不自觉地对听力内容的意义进行加工理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习得语言。

选择听力材料除了内容难度、兴趣等的考量外,还要注意听音速度、清晰度等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选择语速较慢、声音清晰、内容容易理解的听力材料,为学生提供辨音和理解的必要时间,从而打好理解和兴趣的基础;之后,可选择真实、清晰、快速的听力材料;经过这样的两个过渡,最后选择一些真实、语境多样的听力扩展材料,以常用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材料为主,如对话、访谈、新闻报道、讲故事、打电话等。

二、过程活动策略

听力教学具有动态的过程性、活动性等特点,活动是听力教学的主旋律。听不是简单、被动的感知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解码、认知建构的过程。完整的听力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准备活动、中期活动、后续活动三个部分,通过对听力材料的感知、解析和应用,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听音之前,要积极开展听前准备活动,让学生明确听的目的、任务,使教与学有的放矢。合理处理一些关键词,避免因一些生疏的关键词导致教学失败[2]。通过学生熟悉的话题、预测大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期活动是学生在已有语言认知状态下,将认知对象纳入既有认知体系,依靠既有认知经验,对语言进行了解、分析,形成新的语言认知。除了传统的语言输入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导入视频、表演、听说结合等元素,通过选择、填空、连线、标图、补全信息等题型变换方式,避免因单一题型产生的心理疲劳。后续活动能在深入挖掘听力材料内在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新的认知语言内化,建构新的认知体系,以此为认知基础,实现对更复杂的认知对象的判断、推理。透过讨论、角色扮演、口头笔头转述、写出梗概、同题改写等方式,进行相应的语言输出活动。后续活动侧重语言的输出应用,将听力材料输入大脑的语言意义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认知的重新建构,加以策略应用。应用过程既是对学生听力理解的重新检测,又是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再次促进,为听力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基础。

只有在准备活动、中期活动、后续活动过程中,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听力教学活动才是完整、有效的。

三、语境优化策略

语境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语言的理解、应用都离不开语境因素。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语言和语境是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英语教学也离不开语境。

布鲁纳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创设、优化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语言的刺激,在真实的语境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可能让听力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交流、思维的能力。教学中常用的语境模式有现实语境;媒体语境、活动语境、语篇语境等。现实语境往往是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配合不同的实物道具、肢体语言来创设的语境;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语境,可以为教学提供语言使用、交际的具体情境,形成有声、动态、立体、具体的语境;活动语境多采用游戏、活动等形式创设情境;语篇语境表现为与听力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生词猜测,围绕听力内容预设启发性问题,进行内容的预猜、推理等[3]。

优化语境,是指在听力教学中创设语境时要从语境接受难易度、兴趣激发、文化背景、思维训练等方面综合考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不宜过难或过于简单,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同时,因材施教,创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语境,特别要消除中下等学习程度的学生的疑虑,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展露他们的才华,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语境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结 语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建构,是英语听力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的整体集成,是现代语言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实践摸索的过程性活动,是充满个性化色彩的创新活动,可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意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形成积极的听力心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听力心理建构,从本质上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语境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