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养权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福建宁德 352100)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为科学命制高质量的试题,教师必须紧扣化学学科课程标准,把握好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优化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契合初中生化学学情的优秀试题,并坚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逐步发挥试题的检测和促进作用。
设计命题时,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精选一些贴近学生日常和社会生活的化学试题素材,充分展现化学学科特质和应用价值,深度体现化学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联。
设计试题时,必须让试题活起来,不繁杂、不过时、不陈旧,做到创新,就要追求设问角度的新颖,题型、情境、思路鲜活,应特别注重灵活应用化学前沿领域的话题和新科技知识等。
编设化学试题,不应出现化学知识和原理、解题方法、试题背景等科学性错误,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要项齐全;必须精心确定好测试针对的范围,紧扣课程标准,符合试题测试要求,才能体现出测验活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创设化学试题是为了掌握学生对化学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与理解,指引他们学会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积极关注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而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爱自然的良好学科情感和优异品质[1]。
初中化学包含丰富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熟练识记化学基本用语、公式等,并且是中考必考的重要知识。命制试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彻底梳理教材知识,使他们能熟练地掌握化学试题解题的一般规律,学会利用基础知识导图、实验情境、实际问题背景等,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锻炼自己的化学基础认知能力。
通过试题设计和测试,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微粒观,激励他们学以致用,应用微观知识探索解决一些化学宏观问题。这不仅是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重要要求和方向,也是助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形式。并且,学生学会了灵活应用化学微粒知识,能更好地培养其对比分析、探索阅读等能力,解决更多生活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试题命制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学习、主动质疑等能力的培育。通过优化设计高质量的化学试题,触发初中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进一步激励学生创新学习,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激活其探索学习热情,引发其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思维,充分彰显命制化学试题的真正意义。
化学试题命制也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获取现实体验、训练沟通和交流、养成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要结合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目标,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侧重考查学生责任担当、社会实践等素养的题型,鼓励学生在测练中增强社会道德和责任感等。
初中化学的许多原创性试题来自教材文本,是基于教材内容的适当延伸。学生在训练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化学题,这样的试题就是在教材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所以,开展命制化学试题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深度发掘,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中丰富的“探究”“实验活动”“讨论”“资料卡片”“练习与应用”“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单元小结”等栏目内容,整合处理其中的知识要点,用来作为试题命制的有效切入点,或把教材中的某些实验探究和原理进行延伸,改变设计角度,形成更新颖的试题,从而拉近试题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开展作答训练。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活动”,是用来命制实验性试题的绝佳材料,能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载体。例如,开展完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活动后,教师利用“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来设置实验性试题,引导学生加强测试训练。通过实验性试题训练,引导学生更熟练地把握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思想,使他们进一步回顾仪器的识别、装置的选取、原理的确定和反应类型的判断,学会恰当处理、回收用剩药品,重组和巩固基础实验知识。
初中化学试题命制应密切关注现实中的“化学前沿”“能源开发”“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生命健康”等生产生活热点话题,努力应用化学知识和原理有效解析生活实践现象。
教师引用生产生活中的典型热点题材,引导学生探讨、分析、解释各种化学问题和现象,能使他们在关注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社会生活热点问题时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决策的良好意识,初步培育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结合所在城市近期正在开展的“争创文明城市、禁燃烟花爆竹”的活动,选取“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62 个城市除夕夜AQI‘爆表’”的热点素材,设置了试题:“2019年春节期间,由于烟花爆竹燃放量大幅增加,183 个城市达重度及以上污染,62 个城市在除夕夜空气质量指数(AQI)一度超过500。下列措施能减少空气污染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有效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提升其探究行动能力。又如,开展“认识处理三废的必要性、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等探究教学时,可以恰当选取国家正在进行的“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热点素材,进行试题命制,将所在地的污染情况、改善大气质量的有力措施、减少污染的具体建议等信息融入试题中,使学生在训练中学以致用,深切感受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逐渐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关注社会问题的良好情感。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教师仅靠现有的知识是无法有效满足化学教育教学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命制试题时,必须善于从网络上获取有益的试题信息和资源,更好地促进试题命制。
互联网上时兴的网络报刊、期刊文献、化学教学网、网络数据库、影视、新闻素材等都是可供利用的鲜活资源。教师应积极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挖掘、辨析有益的命题素材,例如,可利用期刊网站,搜集整合其他教师的化学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实验改进方案,或搜集“走进科学”影视资料,或引用网络上国内外最新化工科技信息、前沿成果、重大新闻案例等。将海量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加工,作为化学试题命制的有效载体,不仅巧妙利用了网络信息资源,又融合了所学的化学知识,创意十足。它们既富有时代感,又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可有效培育初中生的化学学习思维。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有意识地发掘教材资源,捕捉热点素材,整合网络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化学试题命制活动,注重试题训练的真实效果,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试题训练,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基本解题技能,逐步培养起优良的化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