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成建萍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高密度讲解过程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也让学生阅读走向被动。进入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教师要善于读法的渗透,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叶圣陶也曾强调“施教之重在导”。因此,授人以“渔”,就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合理运用阅读方法,促进阅读目标的实现。
面对新课改形势,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灵活地推进阅读教学。要分析影响学生阅读主动性的因素,善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怎样让阅读课堂变得有趣味?我们可以引入角色扮演阅读法,以学生为人物角色,从角色演练中,增进阅读体验。如在《两小儿辩日》的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字词不易理解,阅读困难。为此,我们结合该文内容,挑选学生扮演孔子、小儿甲、小儿乙,以课文为对话,进行情境表演。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对话内容,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通过言语表达、肢体神态、动作变化等方面,让枯燥的文言文阅读变得趣味横生。学生从角色表演中,深化了对人物角色的感知,大大提升了阅读有效性,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阅读教学,并不局限于阅读本身,还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渗透仿写训练,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言语表达方法,增强语用能力。对于阅读摘抄习惯的培养,很多教师虽然鼓励学生摘抄精彩片段,但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仿写训练。读到某篇文章,看到好词、好句、好段,我们可以让学生及时摘抄下来,并结合语境,启发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阅读文本,认识和体会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在仿写训练上,要让学生把握清晰的条理。先写哪里,再写哪里,然后写哪里,最后写哪里。要结合一件事的发展顺序,按照相应的逻辑来表达。同时,在仿写时,要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挖掘语言知识,让学生体会描写手法的变化。生动的描写,更有助于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增强文本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阅读《少年闰土》时,对闰土的形象刻画,我们可以从其外貌特征把握。找一找鲁迅描写闰土的句子,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银项圈”,写出了闰土是一位“健康、可爱、活泼、乡土气息浓郁”的小孩。如果我们去描写一个人物,通常会怎样去写?我们借鉴鲁迅的写法,去描写班级某一个学生的外貌,应该怎样写?或者,我们围绕班级学生,通过一连串的外貌描写,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学生是谁?由此让学生理解,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的词汇,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当然,描写一个人,方法很多,可以是外貌体征的描写,可以是人物肖像的描写,还可以是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注重细节点展现,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而让描写更加生动。在阅读中,以仿写渗透来增进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难免会有阅读不懂或理解不透的地方。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中通过圈点和批注,增进对文本内容、情感的个性化体验。有道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通过有效的注解、点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永正提出:“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在读书时,要拿起笔,边读边注,随读随注,将所思、所感、所疑、所想等批注出来。在预习时,通过圈点生字生词,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在再次阅读时,通过批注,对主要段落、重点语句进行感受;在多次阅读中,对文本的人物、内容、事件等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见解,增强学生的阅读整合能力。如在读《祖父的园子》时,可以围绕“园子里都有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批注:作者从一系列的花鸟动物写起,有树,有花,有菜,有蜻蜓,有蝴蝶,有小鸟,有云朵等等,将童年的乐园描写得丰富多彩;通过对“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等内容的描写,从中聚焦祖父对作者深切的爱。借助于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对整篇文本进行梳理,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阅读思维力。
总之,阅读教学,既要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讲究阅读方法的运用,指导学生从阅读体验中释疑解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