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11-25 19:44安大胜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习题数学知识解题

安大胜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塔镇右二坝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重习题轻实践”是目前很多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出现的误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过度关注学习做题的数量与正确率,教师更是盲目采用“题海”或“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的传授,但学生接受率不高,还很容易产生对数学的厌烦心理,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逻辑养成的重要阶段,家长和教师要引起重视,不仅要加强学生解题准确率的训练,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渐渗透数学思想。数学作为培养个人逻辑思维的主要学科,小学高年级的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往往习惯具象的思维方式,面对抽象的问题,思维转化难免受到阻碍。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转抽象为具象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难题。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很多习题是在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其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快地分析、解决、探究,为日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小学课堂,学习知识时不能仅让学生正确解题,还要使其正确应用这类知识,从而实现灵活应用[1]。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备课质量

备课是教师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往往会忽视备课这一环节,容易造成教材理解失误或理解过浅。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后期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数学思想。教师在岗时间较长,储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备课仍决定着其课堂实际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刻理解教材内容。例如,教师在准备课上习题的时候,除原有解题方法外,还需要增加其他解题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接收情况酌情调整课程结构,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能够做到创新教材内容,并结合自己的设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同时,把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将这种思想融合在课堂中。例如,在数学教材中,很多学习内容是抽象的符号或数字,教师要能够将这些符号、数字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从而降低学习难度。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检索相关数学知识,将其制作成灵活、动态的课件,在教学时播放,营造课堂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接收度,调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课堂上,教师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较多,需要学生课后加以复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的效果。很多学生对课堂知识不能完全吸收,课后发现不会的地方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对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课后时间的价值,加强课后复习效果,合理应用数学思想。

微课是一种以短视频为载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平台向家长推送视频,让学生课后正确复习知识,对照视频中的知识点查漏补缺,系统整理课堂上记忆不牢固的知识,总结学习成果,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引导,使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就涉及大量生活化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课程中的实践知识,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产生学会—应用—再学会的良性循环。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随处可见的物体,并对这些物体进行测量,如用直尺、拳头、手掌、铅笔等,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三)建立逻辑思维

数学逻辑思维是指学生在处理问题时,通过利用形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对该问题或者该类问题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探索、分析和解决,归纳和总结出其中的技巧,形成一种解题思路。近几年,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新时期背景下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答数学难题,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某一类知识,进而在解题中能够灵活运用。现在,小学试题不再是死板地考查某一类问题,正逐渐转变为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注重数形结合,通俗来说就是用“形”来解“数”的问题,或者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例如,解答代数问题时,可以增加几何图形或思维导图的应用,让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提高学生解答习题的准确率。

(四)创设思考情境

小学生往往没有正确地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将学生带入抽象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创设对应的思考情境,辅助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俗话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创新以往教学形式,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等方法,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将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是循序渐进地使其了解数学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对应的知识体系,学会应用知识。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创设“猜号码”的情境,如号码中最后一个数字能够被二和三整除,以此类推,最终得到目标电话号码。这样学生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质数与合数的理解,进一步分析、探究,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一种感性认知,为自身以后解答习题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

(五)掌握预习方法

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上课之前扫清学习障碍。没有做过课前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相关知识的这种陌生感会加大其学习难度,严重时还会降低其学习信心。如果学生进行了预习,就很容易在自学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虽然可能不会应用,但已经基本消除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课堂上更容易吸收教师传达的思想,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不会的知识点上,从而逐渐提高学习自信心,增加数学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刚刚进入小学高年级时,还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对其有很好的掌握。

例如,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教材中的定义,然后画出陌生的名词,做好学习标注。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例子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多从身边的物品思考,将陌生知识融入生活,加强生活与数学课堂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架构知识体系。再如,在教学“圆柱”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多观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圆柱,并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共同讨论该图形的特点,减少知识学习的阻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都比较稚嫩,自主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习惯都在慢慢形成。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建立数学思维模式,用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猜你喜欢
习题数学知识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