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雷,蔡佩瑶,刘 婧,刘 睿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而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中最具创新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就业保障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小微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截至2018 年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707 万户,仅占全国小微企业总户数的16.9%。 在正向激励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虽逐年提升,但是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银行总贷款余额占比却没有相应提升,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未能有效扭转。 与此同时,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使大量渴求资金的小微企业转向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成本。 据测算,民间借贷平均利率位于15%至20%区间,是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利率的3倍。 从理论上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和成本收益不匹配,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从而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这些金融创新可能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应用、业务流程或创新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供给侧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在小微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成为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指出,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管式精准扶持,加快完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引导企业征信机构利用替代数据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度,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019 年10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
综上,金融科技通过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 等前沿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能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等“金融排斥”群体,满足其“长尾需求”,从而真正实现小微金融服务的低成本、广覆盖和可持续,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因此,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课题。 本文从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机理、典型案例、存在问题以及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全面梳理相关文献,厘清演进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为后续进一步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小微企业融资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提供借鉴与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的高经济贡献度与低金融支持率的矛盾日益凸显。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如何通过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新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中,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机理研究,是开展后续实证研究与创新应用的基础,因此获得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 尹优平(2017)认为金融科技引领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需求。 章更生(2018)认为大型银行应该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围绕银行不敢贷、银行放贷积极性、银行自身对小微企业服务的方式方法这三个问题,通过对建设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探索,得出金融与科技融合实现了增信用、提效率、降成本,且大型银行要成为小微金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郑志锋(2018)从技术面和商业面切入,理清其技术脉络和商业逻辑,探求两者内在结合的深刻机理,进而结合金融监管环境和苏州金融实际,通过分析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金融行业技术脉络,从关注渠道变革到关注风险定价的金融科技商业逻辑,以及技术、商业和监管融构,阐明了金融科技驱动下的苏州地方金融发展方略和未来的发展之路。
除了从理论与技术角度分析作用机理外,部分学者还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实现路径。 周科(2018)研究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现状和趋势以及FinTech 与传统金融机构边界形成的背景,并指出了FinTech 输出中的难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同时,认为形成金融科技公司服务小微企业的良性局面,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手段来整合数据、算法、理念,以实现赋能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更好地运用线上、自动、批量等方式服务小微企业的目的。陆岷峰等(2019)分析了金融的政策性作用与商业性作用的内在对立。 基于理论分析结论得出要鼓励发展金融科技、强化金融科技的监管应用、推进金融改革、鼓励传统金融创新等为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的相关建议。 刘满凤和赵珑(2019)通过构建借贷市场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和贷款利率竞价博弈模型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及融资机制能有效降低借贷市场中相关环节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促进有效借贷市场的形成,实现借贷资源的高效配置。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有中小企业本身风险高、市场不稳定、产品科技水平低、缺乏抵押品等自身的问题,也有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启示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徐磊(2015)基于互联网金融思维,就P2P 网络借贷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解析了中小微企业如何利用P2P 网络借贷来取得进一步发展,同时结合相关案例,从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要慎重选择网贷平台、了解网贷平台的运作方式、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评估网贷平台的可靠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重视客户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提高对高收益网贷平台的警惕以防范投资陷阱和欺诈风险等对策建议。 王丽辉(2017)基于博弈论的视角,通过对金融科技平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主动学习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及业务流程、选择适合本企业融资模式的重要性,分别从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从监管机构角度,首先要完善政策法规,其次加强监督管理;从金融科技企业角度,首先要加强平台建设,建立专业化平台,其次加强网络监管以及强化风险管理;从中小企业角度,要促进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并重视信用建设。 高琪(2018)以“东方微银”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金融科技新技术的“银税互动平台”和智能决策系统落地国内20 多家银行,全方位赋能小微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并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修永春(2018)从国内外金融科技在征信领域应用的若干创新案例出发,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征信行业带来的挑战和变革,分析了大数据征信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的优势,提出要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为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同时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护。 王能(2018)通过对桂林银行融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主要症结在于信息不透明,究其根本是传统信贷模式的银行无法消除与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只得以降低风险识别标准,转而寄希望于高风险溢价和强担保措施弥补损失,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弱化了银行关键信贷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了小微贷款可得性。 周雷等(2019)以全国首个数字征信实验区——苏州市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为例,分析了辖内苏州银行、苏州人保等各类金融机构依托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新技术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效,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部分学者还运用统计调查和计量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典型“落地”场景、存在的优势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周雷和颜芳(2016)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通过收集筛选某著名P2P 平台的58766 条小微借贷信息,对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效果进行了大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处理机制有助于利用网络中的“软”信息,减轻信息不对称,提高小微融资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 周意珍等(2017)通过对上饶辖内60 家样本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有了新变化,即:融资贵问题已明显缓解,但融资难度却进一步加大,表现为从单纯银行融资难上升为银行、民间融资“两难”,加剧了小微企业经营困境。 他提出要搭建银企和民间资金供求信息共享两个网络平台、形成规范资金供求双方不合理行为的机制、强化风险资产处置和失信人员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薛菁(2018)以小微企业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融资方式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影响的实证考察,分析传统和新兴融资方式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的影响,就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设计了有效性分析的模型,并提出创新银行融资服务、规范运作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三点建议。
在理论分析和案例剖析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潘锡泉(2019)基于金融科技视角,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化解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现实问题的策略建议:从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搭建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政策支持体系;从金融机构层面,借力金融科技促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激发金融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金融支持力度;从小微企业层面,加快金融科技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功能性改造触动,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陆岷峰等(2019)对普惠金融概念、作用与发展以及金融科技概念界定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研究,通过构建和解析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矛盾关系图谱,表明金融科技对于解决普惠金融组“痛点”的作用:通过精准化的用户画像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精准化的风险定价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通过集约化的业务流程降低业务综合成本以及通过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优化用户体验。 提出了构建“政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普惠金融、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重视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育等政策建议。 李红霞等(2019)运用专题调查获取的相关资料,分析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平台等金融科技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贷管理科学化水平、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及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并从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配套机制、利率定价、应用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大数据信息采集的深度、加强对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利率价格的引导与监督、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战略地位和完善配套机制建设、发挥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和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作用等建议。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挥金融科技优势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已有文献对于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机理做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包括互联网金融对于减轻信息不对称、提高小微融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以及金融科技引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研究;借助人工智能等手段来整合数据、算法、理念以实现金融科技公司服务小微企业的良性局面等。 同时,已有大量针对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案例研究表明:加强金融科技企业的平台建设、建立专业化平台、完善网络监管和强化风险管理都有助于实现小微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略有遗憾的是,已有文献以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主,基于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开展的大样本定量研究比较少,同时信息不对称和征信问题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之一,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可以提出以下研究展望和建议。
建议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根据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情况和新问题,组织开展田野调查和专题调研,收集一手资料,并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统计学方法开展大样本实证检验,从而有助于验证相关的作用机理,明确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的主攻方向和落地场景,为小微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指导。在专题调研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面向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方和金融机构资金供给方设计结构化问卷,开展大样本问卷调查。 面向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收集企业经营情况、资金需求特征、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对金融科技的认知等一手资料。 面向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问卷,则深入调查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与5G 等金融科技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在小微金融服务的营销获客、风险防控、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的落地情况。 然后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和资料,建立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金融科技的创新特征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契合性”,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现实路径。
要研究应用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合小微企业信息和资产特征的市场化征信体系,创新“区块链+数字征信”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使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都成为区块链上的一个节点,方便对小微企业支付结算、资金流水、收入状况等链上数据进行信用评估,而不需要额外提供报表。同时,运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共识信任,可以直接对小微企业授信,缩短融资等待时间,提高融资服务效率。 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金融科技的集成创新,构建小微企业数字征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有望成为金融科技和小微金融领域新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