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生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广场小学,甘肃武威 733006)
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实际生活情境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1]。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体验中获取知识,从而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逻辑思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更侧重于科学性,导致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时,也较为侧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忽视了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教学课件或一些情景设计均套用网上教材,或依据班级特点进行简单的改动,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但因素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背离,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情景创设不合理的问题,其原因有两个。其一,过于重视数学化。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教学方式守旧、教学过程过于重视分数的问题仍然存在,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推进有较大难度。其二,过于重视生活化。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如果课堂教学全部采用生活化,将会极大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忽视学习的目的,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课后作业布置缺少生活化因素是当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常见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主要为教材课后习题或练习册,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而且作业量较大,内容枯燥,极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数学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课后作业设计缺乏递进层次感,难度较为集中,无法评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态度;最后,课后作业布置缺乏趣味性,纯理论的习题占了较大的比重,且与学生日常生活严重脱节,操作性极低。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时,通常采用举例子的方式来阐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但是对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应用却严重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课件多采用网上的模板,甚至有部分教师忽视了课件的准备工作,直接采用口述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此外,生活化手段的缺乏,也会导致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仅停留在浅层的理解上,也无法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2]。
教师作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之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忽视生活化教学,其根本原因是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不准确,只是单纯地将生活化教学作为提升数学学习趣味性的一种方式。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深入学习当代数学教学新理念,明确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有意识且合理地进行生活化教学,为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视角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通过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和奖励,鼓励学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大胆实践和创新,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与自身实际生活相联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利用身边事物,如筷子、花瓣等进行加减试验,通过数学结果对比实物验证,加深理解。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失误,加深其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能使其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达到生活化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许多知识点较为抽象,小学生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所蕴含的内容,更遑论对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将数学教学内容向生活化方向转化和延伸,通过生活化事例将抽象的数学逻辑关系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例如,在讲解概率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抽奖活动作为例子,然后利用不同的纸箱和不同颜色的彩球做概率实验。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充分地了解数量和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理解概率的相关知识点。此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合理布置生活化实践作业,如利用数学原理制作小发明等,并通过比赛和展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小学生受到年龄限制,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逻辑性较强且单调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含义及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兴趣的同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深化和探索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生动形象的例子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还能使其了解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相关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大对教学生活化的重视程度,优化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切实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