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新课改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全新宗旨,尤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学,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三步互助”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学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的互助学习,促进自我展示、合作、探究、自我反思等方面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师的引导和师生间发问式交流的推动下,明学思辨,形成共识,提升素养。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跳跃,由于年龄阶段的限制,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的普遍问题,而小学数学存在诸多相对抽象的知识难点,更令他们望而生畏,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要我学”转变为主动“我要学”,是当下一线教师工作中的共同难题和努力方向。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坚决地抓住“以生为本”教育核心,通过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向学、敢问争先”的源动力。
例如,在学习小数时,我设计了新颖的学生答题板自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初步引导和设问:小数长什么样?为什么会出现小数?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小数?学生们通过对教材的自学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回忆,纷纷在自己的答题板上写出了许多的小数:坐火车时,身高1.5米以下的半票,1.5米以上的全票;超市购买学习用品时,总价格是42.5元;妈妈生病发烧时,体温计显示38.4度等等。充满兴趣和动力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小数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书本知识记忆上,更使他们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深入了解,课堂效率大大提升,效果也事半功倍。
合作学习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前进方向,科学合理的设置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有利于从小对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合作、思辨、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也正是数学核心思维的重中之重。对于学习存在困难或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积极参与同龄人合作探究的鼓励是打开其心扉的关键钥匙,也是中国“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一大体现。
例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我课前做好关于“俄罗斯方块”小游戏的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相关的掌握程度,并用多媒体设计了相应的小游戏程序。在课堂上,我根据调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平时学习困难但游戏天赋较好的学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让平时较为内向不善于互动的学生在游戏带动下融入了小组团队。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氛围中,能够很自然的跟随教师的引导,转向关于“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学习。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同学、团队互助带来的知识进步,使学生们体会到互助学习的好处跟乐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也开始自主地向互学互助方向靠拢,形成了合作学习、团队交流、良性竞争的新思维。
互助学习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容易存在和形成一定的误区。在实行“三步互助”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强调引导的作用。教师应当合理控制和引导学生的“自学、互学”,不能当“甩手掌柜”。无目标、无秩序和无引导状态下的“自学、互学”,课堂效率低下且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贪玩心理,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完成“自学、互学”后帮助他们探寻教学内容本质,启发和培养其探索和发散能力。
比如“圆柱和圆锥”内容的教学,因为之前在几何图形部分已经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何不突兀地将教学内容转向“圆柱和圆锥”是一个难点。我设计制作了一个多媒体动画进行辅助教学:“小熊推箱子”。动画中,小熊要将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箱子搬回家中,然而尽管小熊力气很大,但是箱子重到连它也搬不动。如何帮帮满头大汗、叫苦不迭的小熊把这个大箱子运走呢?单纯让学生进行“自学和互学”,他们未必能够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应适当提示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应用:一个有棱有角又很重的长方体箱子,抱着走和推着走都不如让箱子滚着走省力和方便。最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把箱子装进圆木桶里,放在地上滚回家。这样,图文并茂又顺理成章地从长方体、正方体转变到圆柱和圆锥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联系生活的实践,不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大大拓展,更提升他们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造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各种新式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三步互助”教学模式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应当在这种模式的框架下,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友好互助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乐趣的引领下,逻辑思维、团队合作、探究思辨等综合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