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孔维清
不久前参加了一次组内语文研讨课活动,一位老师执教的研讨课看似行云流水,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配合得严丝合缝,毫无破绽,整节课显得非常成功。但当我们对52 名学生进行课堂学习问卷调查时却发现:有82.4%的学生认为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前已经学会,有79.3%的学生认为课堂中教师的语言缺乏足够吸引力,有77.6%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的环节缺乏新意。这样的调查结果令我们震惊,同时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课堂看似热闹,实则低效,教师看似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却学得索然无味?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与不教一个样,学生未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呢?在与调查学生进行交流时,我们听到最多话的就是“老师这节课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我们都能猜到。他说了前一句,我们就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孩子的眼中失去了陌生感,学生自然也就缺失了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当下的时代发展迅速,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多彩而又丰富的自媒体世界,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与思维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理解与认知。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抓住学生的视线,真正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价值呢?
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主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一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依据,但不是全部。在课堂教学前,大多学生都已经将课文进行了预习,认真的学生甚至已经能够背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就课文讲课文,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乏味。一位高明的语文教师则能够从普通教学文本中提取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所需,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想象的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必定是学生自学时未曾发现的,同时又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每一节课都能精选一些充满未知的教学知识,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想象体验,学生又何尝不对语文课充满期待呢?
如罗才军老师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紧扣“喜”字不断生发,引导学生从诗中想象发现七重未知之“喜”:喜从天降、喜极而泣、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喜不自禁、现实之喜、想象之喜。整节课来源于文本内容,但同时又高于文本内容,教学内容从文本中来,却又处处充满想象的乐趣,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探索未知的热烈的学习氛围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往往呈现出随意的表达习惯,缺乏严密的语法逻辑,缺少应有的语言美感,甚至每一节课总是那么几句耳熟能详的提问语,试问这样的教师语言又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呢?一位出色的语文老师尤其善于修饰自己的语言,无论是课堂中的提问语,还是对学生表达的评价语,抑或是对文本讲读时的解说语,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并且这些充满着文化情味的课堂语言又是多变的、新鲜的,学生听来如痴如醉,沉浸其中。学生在对教师语言的想象与享受中获得语言的熏陶和感染,语言能力的发展自然也就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了。
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时,课堂语言充满变换,时而如溪水潺潺流过,时而如飞瀑急流直下,教师语言和文本语言交相辉映,加之对学生的评价语也是恰如其分,妙语连珠。学生身处这样的学习氛围,浸润于这样的语言环境,在充满想象的课堂里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岂能不爱?
语文课堂的学习,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丰富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针对不同文本的教学,一位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恰当而高效的想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利用适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积极想象,主动学习,获得高效的发展。
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到文中去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体会,随即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瀑布声音描写的比喻句,体会文中比喻描写的准确和动情,进而根据自己的理解也来用比喻句赞美一下瀑布,最后理解作者在文中移情的写作手法,并将课堂中学到的写作策略直接运用起来,尝试修改一段文字,呈现表达的准确和生动。课上,薛老师利用想象指引学生由现实走进文字,再由文字回到现实,在一进一出中,学生思维快速运转,想象奇妙生成,真实经历着由不会到会的神奇转变,学有所得,学而能得,令人为之赞叹。
小学生对于新鲜未知的事物天生就充满好奇,对于想象有着天生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份好奇天性,在语文课堂中巧妙设计充满想象的知识内容、精心编织激活学生想象的课堂语言、精准选取激发学生想象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活动中来,学生才能真正发展起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丰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