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 激活数学课堂

2020-11-25 17:08
名师在线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角形利用过程

谈 静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江苏扬州 225000)

引 言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引导,而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提问这一环节并不是非常重视,这就浪费了问题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并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课堂在问题的引领下更加精彩。

一、利用趣味问题,激活学生热情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中,很难有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学完一整节课,他们的注意力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然后利用趣味问题来激活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方面能够烘托出有趣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千克与克”时,笔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几个有趣的生活化问题:大家有没有逛过超市啊?在超市里面,你们会买些什么商品呢?有没有买过水果或者蔬菜呢?买水果和蔬菜的流程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能够唤醒学生的回忆,让学生想到买水果或者蔬菜需要到秤上称好之后再付钱。随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秤称重,我们可以知道蔬菜或者水果有多重,那么想要表示商品有多重,应该用什么样的单位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有趣的问题能够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有效激活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

二、利用恰当问题,引导学生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部分知识如果教师直接讲给学生,不仅不能使学生加深印象,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方向性地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既能够动手,也能够动脑;既能够享受操作的乐趣,又能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组织学生认识长方形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的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以及比一比等方法来寻找长方形具有哪些特征,并进行验证。例如,有的学生猜想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那么大家就可以把长方形纸对折,看看两个边是否能够重合,由此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再如,有的学生猜想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就可以动手利用直角三角板来量一下,看看猜想是否正确。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验证了很多猜想,并且各自汇报了结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利用探究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必然要经历有效的思考过程。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形成技能[2]。

以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一个应用题来带领大家学习混合运算:兰兰买了3个笔记本和1个书包,笔记本的价格是每本5元,书包的价格是每个38元,问兰兰一共用了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利用分步列式的方法得到了答案:5×3=15,15+38=53。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提出几个问题:(1)大家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15+38当中的15表示的是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3)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什么?(4)大家能否尝试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出综合算式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很快就学会了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应当合理地利用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成长。

四、利用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合作,在课堂上为了保持纪律而不设置合作活动。实际上,学生的合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活跃自己的思维,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共同协作来解决问题,进而得到共同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一个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是仿照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尝试利用拼一拼的方式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合作之前,教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进行拼图?能够拼出什么样的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大家合作探究,通过思考和实践得到了不同的拼法,并最终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一方面能够明确合作的任务和方向,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可谓一举两得。

五、利用开放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无限潜能,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进而增强其数学能力。

例如,圆的周长是重点知识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现在有两名运动员A和B,A在圆形跑道上跑步,B在正方形跑道上跑步,正方形跑道的边长和圆形跑道的直径是一样的,两位运动员跑的圈数也是一样的,那么最后谁跑的路程远呢?在这个问题中,学生会将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通过画图的方式,学生很明显能够发现在题中的情况下,圆的周长要比正方形的周长短。由此,教师激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要如何计算。大家可能会想出各种计算周长的方法,如用绳子在圆上缠一圈,计量绳子的长度等。

像这样利用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学中的常用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开放性的问题,我们要合理设计,合理运用。

结 语

综上所述,一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离不开问题的引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增长离不开问题的引领;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增强,也离不开问题的引领。所以,我们要合理设计问题,利用问题来引领、激活数学课堂,为小学生打造出更好的学习平台和机会,促使他们进步和成长。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利用过程
利用比例尺来计算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学会利用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