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华,蔡钦卿,于秀青
(宿迁学院商学院,江苏 宿迁223800)
从R&D 经费支出的多少上看,2014 ~2018 年宿迁的经费支出分别为 26.06 亿元、31.04 亿元、36.91 亿元、41.78 亿元、47.58 亿元,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从各县区的R&D经费支出看,总体支出最多的是沭阳县,支出最少的是宿豫区。 相较于沭阳县的高投入,宿城区、宿豫区、泗洪县、泗阳县的R&D 经费支出非常接近,起点都在4 亿元左右,增长速率也比较相似。
关于科技投入强度,宿迁近几年的R&D 占GDP 的比重逐渐上升,2014~2018 年的比重分别为 1.35、1.46、1.55、1.60、1.73,其中 2016~2017 年的上升速度减缓,2017~2018 年的上升速度又回升。 宿迁市的五个区县中,沭阳县的投入多,强度大。 沭阳县2018 年实现GDP 约950.2 亿元,位居全市第一位。 较上年末增长了124.7 亿元,增量居全市第一,名义增长速度为15.11%,比全市增速平均值高了2.8 个百分点。 宿城区和宿豫区虽然投入不如沭阳县那么多,但是投入的强度一直较高;而泗阳和泗洪相对比较弱势。 其中,宿城区相较于宿豫区稍低,但是在2014 ~2015 年飞速增长赶上宿豫区,并于2018 年底超过了宿豫区。 宿城区从结果上来看是超过了宿豫区,但在2017 ~2018 年间,两个区域都处于下降的趋势。 泗洪县和泗阳县起点低,但是一直都是保持稳定的涨幅和涨速,泗阳县在2018 年底靠近了前三个分区,泗洪县与其他区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R&D 经费支出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宿迁的R&D经费内部支出 2014 ~2018 年分别为 238704 万元、286248 万元、330444 万元、375290 万元、460972 万元,呈现上涨趋势。按照活动类型分类,宿迁2014~2018 年的经费主要支出在实验发展研究方面,其次是应用研究,再次是基础研究。 2014~2016 年三年宿迁没有境外基金支出,2017 年支出345 万元,2018 年支出705 万元,虽然有支出,但是相对于企业和政府而言可谓凤毛麟角。 从引进购买和改造技术支出看,五年中引进的技术支出较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消化吸收引进吸收的经费支出也是呈现一个递减的趋势;购买国内技术的经费支出比较稳定,固定在2500 万元上下,但是在2018 年骤降至603 万元;支出最多的是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五年中的最低值也有35639 万元。
1. 从科研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看
2014~2018 年的科研机构数稳定在1000 上下,其中只有2017 年的机构数为 757 个,在 1000 个以下。 2014 ~ 2018 年机构人员合计分别为 14855 人、14276 人、13499 人、11373人、15756 人,从中可以发现2014~2017 年,机构的人员数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2018 年又突然回升,回到了比最初值更高的数值。 2014 ~2018 年的博士毕业人数分别为363人、345 人、340 人、311 人、298 人,可以发现一直是一个递减的趋势。 而硕士毕业人数又分别为 1594 人、1892 人、1500人、913 人、682 人,除了 2015 年回升,几乎也是一个递减趋势。
2. 从专利与论文看
2014~2018 年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有效发明专利数都是上升的,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数翻倍上升。 在专利数上升的同时,专利技术也有少数的境外授权,其中2015 年境外授权数 4 件,2014、2017 和 2018 年各一件。 2014~ 2018 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分别为 88 篇、53 篇、40 篇、31 篇和 32 篇,呈现递减趋势。
3. 从注册商标和行业标准数以及新产品开发看
2014~2018 年的注册商标数稳步上升,于2018 年达到3442 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比较稳定,分别为23 件、38件、27 件、13 件、37 件。 新产品的开发项目数逐步上升,2018年达到2115 项。 新产品的开发经费支出也是逐步上升,2018年高达570659 万元。 新产品的产值比较稳定,在580 左右。新产品销售收入也比较稳定,在500 亿元左右。
宿迁市地处江苏省北部,建市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相对于苏南以及经济发展更为迅速的地区,科技投入还是相对不足。 尽管宿迁市财政科技投入的绝对量在不断攀升,但是财政支出总额的绝对量也在明显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呈下滑趋势。 2018 年宿迁市R&D经费投入量占GDP 的比重增长至1.73%,相对已经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但比起经济较为发达城市早已经突破2.0%的情形,还是有很大差距,宿迁市的发展仍需很长时间的努力。
近年来,宿迁市一直致力于出台各种政策改善财政科技投入。 如在2010 年大力鼓励银行增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在2014 年在技术购买、科技咨询等方面鼓励使用科技创新券,而后在2017 年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并且在2019 年依然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目前,结合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已经明确了安排各类资金发放的部门,包括财政、科技、工信、发改以及部分业务主管机构。 但在实际操作中,财政、科技都无法统筹兼顾,且没有明确的标准进行衡量,就会导致资金经费投入使用之间出现条块分割、重点区域无法明确的现象。 因此,投入的项目之间没有达成和谐有机的逻辑体系,创造的价值上下游之间转化较为缓慢,科技成果也难以实现,就会导致成效的不明显。 并且,现行的科技计划对科技活动不同阶段的投入量和重点缺乏深入研究,也会导致其中某些链条的低效,难以产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同时加剧科技资源投入的低效化。
宿迁市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但1987 年才设立县级宿迁市,并于1996 年终于设立地级宿迁市。 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努力,宿迁市的发展如日中天,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但宿迁辖区内目前仅有宿迁学院一所高等院校,人才输入能力较为薄弱。 宿迁十分重视本土化产业的发展,却对人才输入的重要性有所忽视。 一些宿迁学院的毕业生往往会回到家乡发展,而宿迁本土的毕业生也会投身于大城市的打拼,这会导致留在宿迁的人才进一步减少。 宿迁市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留住宿迁本土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宿迁的建设添砖加瓦。 另外,现阶段宿迁市传统产业发展压力较大,甚至出现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企业想存活或者更好地发展,必须借助于具有公信力的创新平台。 并且发展态势良好的科技平台,可以汇聚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可以更好地支撑企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方针。 显然,宿迁市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R&D 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即投入强度,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水平最关键的指标。 该比重的提升,能明显反映宿迁市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科技投入水平在不断提高。 首先,在增加科技投入总经济量的同时,要保证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性收入的增幅,使宿迁市的科技投入水平向一二线城市的要求靠拢。 其次,要提高创新型企业在宿迁市的地位,加大对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科技投入力度,促进产学研三者有机合作,为科技创兴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要重视创新后的二次R&D 投入,及时了解研发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投入的成果转化质量。
明确科技经费的投向是提升投入质量的有效办法。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使经费的投入有规可循。 其次,要规范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流程,是经费的投入和使用都能够快捷高效有效。 最后,要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提升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
首先,要留住本市高等院校人才。 随着宿迁学院的日益发展,大批的人才从宿迁学院中走出。 但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去大城市就业,于是留住他们成了一大难题。 宿迁市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法,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或以建设大学生公寓的方式,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居住地。 让大学生就业于宿迁,定居于宿迁,为宿迁科技创新提供新鲜血液,为宿迁科技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而振兴宿迁。 同时,把宿迁市对该校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带进校园,在信息上为他们提供准确的支持,给他们留下提供一定的政策保证,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才生留在宿迁。 其次,吸引本市户籍学生回家就业。 “知识改变命运”使得不少本市籍的优秀学生到更高的学府追求知识,但在另一城市更高的工作、生活水平的吸引下,不少宿迁籍的学子更愿意留在大城市里打拼而不愿回到家乡,造成宿迁的人才严重短缺。 但他们是宿迁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把他们吸引到宿迁,科技创新的工作就能成功一大半。 除了给他们输入“振兴家乡”的思想之外,还要给提供他们一个公开、公平、透明的就业环境,如公司要明确用人机制,政府要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使回乡学子有信心留在家乡工作,为家乡科技创新的工作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