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龙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访湘西十八洞村对当地脱贫致富进行实地指导,为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努力促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坚定地走这一道路,与此同时对当地做出明确指令: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当地特色,开发当地优势,弥补当地缺陷,从而使当地实现发展致富。 湘西十八洞村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使得湘西十八洞村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飞跃,脱离了贫困村的队伍。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成了一种新产业新业态,为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的促推作用,在实现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结合发展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生态环境美好、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文化保留完备、国家政策的支持,湘西十八洞村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最终达到了乡村振兴。
湘西十八洞村地理位置在湖南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腊尔山,是典型的纯苗族聚居的乡村发展地区,全村有4 个传统寨院,6 个居民小组,225 户939 人,苗族的民族文化风情浓厚,也使得苗族自然民族文化保留完备。 近几年,在党中央以及当地政府的关注下,十八洞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因此苗寨也变得更加漂亮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 据统计,2019 年1~7 月接待游客超过30 万人,当地人均收入从2013 年的1668 元增加到2018 年的12128 元,实现了全部脱贫。 不仅如此,还吸引了许多同样条件的地区前来借鉴学习。
湘西十八洞村坚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与展开,同时借助独特的地理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民族风情发展起了乡村休闲旅游和民俗观光旅游,乡村旅游逐步成为旅游焦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它不仅是旅游的新方向,而且还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家提供的优越政策环境,为湘西十八洞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机遇。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指导湘西十八洞村以来的几年里,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动、湘西十八洞村民众的广泛参与以及开放教育的普及,湘西十八洞村办起了生态旅游项目,对湘西十八洞村进行了深度的规划与开发,取得了有效的发展,经济表现出稳定增长的健康趋势。 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薄弱、乡村旅游营销战略的滞后、乡村旅游人才的缺乏等原因,使得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湘西十八洞村地处山林地带深处,交通设施难以保证,使得当地居民被迫减少出入,即使在政府的支持下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长期封闭的生活已经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习俗。在产业发展上,湘西十八洞村虽然发展起了一定的产业链,但由于先进的设备跟进不到位且当地产业大都处于加工链底端,缺乏深加工,组织化程度较低,许多新兴产业基础薄弱,难以应对市场带来的风险。 例如十八洞猕猴桃产业,湘西十八洞村目前没有健全的选果、冻藏、包装、外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的加工产业链,产出的商品仅仅局限于初级产品,造成商品的附加值低、产值不高。
湘西十八洞村全村属纯苗族聚居区,苗族风情浓厚,民居建筑特色鲜明,并且与外界进行交流研究较少,原生态传统文化保存完好,当地每逢“苗年”“赶秋节”“四月八”等民族庆典活动,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看原汁原味的抢狮、接龙舞、苗鼓、苗歌、上刀梯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十八洞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建设,而轻视了文化建设,对独特的湘西文化保护、传承的投入较少。村民在获得乡村旅游带来的收益后,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就纷纷盖起了新楼,舍弃了旧楼,这使得当地标志性的建筑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殆尽。 这主要是由于村民之前受教育程度低,维护古老建筑的意识较低,没有认识到传统建筑的意义和价值。
营销策略应该以旅客的需要为出发点,根据之前销售经验以及当前市场的变化提高旅客需求量、购买力以及对旅游地的期望,通过协调一致的商品战略、商品价格战略、销售渠道战略和销售活动战略,从而有针对性地规划商业活动,为游客提供有效的产品和高素质的服务,继而达到经营目的的过程。 由于湘西十八洞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导致湘西十八洞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对市场信息变动的反应慢以及当地采用的主要营销策略是传统线下营销,因此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营销策略,使得湘西十八洞村的营销策略有所滞后。 当地因为常年与外界隔绝,与外界交流少,教育的发展不全面,大多年轻人都是外出务工,而没有学习到实质性的技术,更没有学习到关于营销方面的知识,这也造成了当地丰富的资源虽然开发了,但是没有被推销出去,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剩下的一些老人小孩,大都没有出过远门,对外面也是知之甚少,营销策略在村民眼中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也使得湘西十八洞村的人才在思想观念上难以转变。 目前,湘西十八洞村的居民以老人和小孩为主,缺乏有想法、专业的营销型人才。
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的特征,开发出适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路线,可以选择邀请拥有专业技术的规划团队,有效布局乡村道路、合理利用自然景观、打造适当的发展活动区域等,从而提高基础设施布局的水平。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游客旅游的好感,也能提高当地村民生活的成就感、幸福感。 此外,还应该积极建设当地的基层党组织,提高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解释能力,继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引导村民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发挥当地政府的领导作用,从而当村庄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反应并解决村庄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问题,并为村庄发展总结经验,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另外,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的文化底蕴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健身、休闲、采摘、观光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文化旅游业,以及柑橘、猕猴桃、腊肉、酸鱼、酸肉、野菜、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 打造湘西十八洞村知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立产品产业链,实现对产品的选果、冻藏、包装、外销一体化。
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推动民族文化类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在重大节日和旅游旺季展开民族文化表演,融入十八洞村地方特色,提高十八洞村旅游吸引力。 设计具有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的体验区和特色产品,例如,湘西一带的乡村特色美食、民族传统文化相关手工制作品、苗绣、蜡染、花带、古花蚕丝织布等文化旅游产品。 依托民族文化,开展“过苗年”“赶秋节”“山歌传情”等相关节庆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其中,打造更多参与性文娱活动,着重于农耕文化体验以及传统文化学习传递活动,创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方式,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
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湘西十八洞村乡村旅游的开发,应该在传统线下营销的基础上,拓展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和自媒体营销等互联网营销方式,形成“线上线下”乡村旅游市场互动、整合和精准营销推广的新模式。 在线上层面,应该给予游客更多的乡村旅游信息体验、销售、交互、预订和支付等服务;在线下层面,应该给予游客全面、个性、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体验。 对于游客而言,可通过旅游资源的在线浏览、预订和在线App 等平台的互动,提升游客便利性和体验度。 而在人才方面要适当地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的本土人才,还要通过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合作培养一批乡村旅游的专业人才。 另外,通过政策扶持、专业对口培养等方式培养当地乡村旅游致富的带头人,从而促推当地乡村旅游的积极健康发展。 同时积极发展培训村民事业,提升当地居民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工作能力。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要积极向外拉拢商户,吸引投资以及其他合作,充分展现当地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好村民之间的经济关系,为当地发展展现出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的美好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初次提出的国家战略。 报告明确指出,“三农”问题从始至终都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基础性议题,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处理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 报告强调,乡村发展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阶段性谋划,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由国内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可知,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具有活力的产业,它的发展动态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乡村旅游业是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的新增长点,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湘西十八洞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依靠其独有的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古老的湘西十八洞村落有着奇山秀水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绚烂多彩的民族风情。 独有的优势同乡村振兴战略的碰撞造就了湘西十八洞村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发展使湘西十八洞村乡村道路、水电、通信等设施得到完善;加快了乡村景区化建设,改善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的环境条件,以此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同时,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最大限度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 在当地利用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之前村民们依靠农业种植来生存,而发展乡村旅游后,在不影响村民传统种植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来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村民收入。 游客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普遍会购买当地农副产品以及湘西十八洞村独特的手工艺品。 相较于外销,旅游过程中的直接交易降低了销售成本,还在当地借助农副产品的地域特色、种植体验等附加值提高产品价格,增加了村民收益。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湘西十八洞村乡村文明化的发展进程。
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湘西十八洞村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湘西十八洞村村民的收入,也在不断促进湘西十八洞村的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同时也使湘西十八洞村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丰富资源得到全面开发,从而形成供产销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