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葛玉娟
教育需要“创意”。在当下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实践中,阅读目标被拔高,课外读物脱离学生生活,导致课外阅读不仅成效不明显,反而让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切实重视课外阅读,抓住学生的阅读趣味,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重塑校园阅读生态。
进入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诉求会出现层次偏低、无持久性和低积极性等问题,阅读兴趣明显不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诱导学生重新走进课外阅读,需要从环境、平台、氛围等方面,为学生搭建阶梯式阅读支架。在校园,可以设置阅读标语,开辟“好书推荐栏”,每学期为不同年级学生推送适宜的课外读物;在班级,可以创设班级读书角,整合本班学生课外读物;在走廊,以年级为单位,设置“悦读之星”评选展示栏,营造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让学生随手都能阅读,随时都能从书中得到心灵的浸润。
同时,教师要善于领读。很多高年级的小学生,阅读范围拓展了,但却陷入了浅层阅读,对一些名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书架上,贴出“某某教师正在阅读《青铜葵花》”“某某班主任正在阅读《小王子》”等标语,这些标语能够对学生的阅读方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学生纷纷拿起课外读物进行赏读。再者,加强家校共读建设。以课外阅读专题家长会为阵地,通过家长会,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向家长传播推送正确的课外阅读观,赢得家长的参与和认同,并共同推进课外阅读有序展开。
长期以来,课外阅读被定义为“课外”,教师很少在课堂上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和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坚持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设置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将课外阅读兴趣转化为课外阅读习惯。
第一,在课堂上引入“朗读”。对课外书,可以让学生将课内读书方法应用其中。朗读是一种有声阅读方式,通过朗读,从声音中感知文学世界,增进学生对课外书的理解与体认。如在晨读时间,由教师陪伴学生,共同读课外书的某一章或某一段,让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从抑扬顿挫的朗读体验中,化育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语感与审美能力。第二,引入故事漂流法。所谓故事漂流,即将课外阅读与口述故事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以轮流上台演说的方式,将自己所读的书籍陈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早读课上,可以轮流选派学生上台讲故事。第三,设置静心阅读课时。静心阅读可以选在每天下午,学生自由挑选一本课外书,静心去读,领略故事人物情感,感受哲思,在书海中远航,体味文字之美。第四,倡导周末游学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课外阅读创意指导中,鼓励学生走出家门,走向田野,走进社会。结合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拿起课外书,走进大自然、走进公园、走进社区,将读书与游览结合起来,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想象。
课外阅读的推进,不能离开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师要立足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特点,完善阅读评价体系,驱动学生创意阅读。
第一,绘制课外阅读思维导图。对课外阅读,不能停留于读,还要注重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挖掘课外阅读的知识内涵。以《红楼梦》为例,该书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多样,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串联阅读内容,深化对阅读的理解。第二,引入“悦读银行”激励手段。围绕课外阅读,设置“悦读银行”,每周由学生将所读书名、篇目、章节进行记录,每月进行结算,看谁读的字数多,积累相应的积分,获得相应的称号,兑换相应的奖品。如根据积分,面向学生发送“10 元”“20 元”“50 元”面额的“悦读币”,根据学生读书量、演讲量、摘录精彩片段量,都可以进行累积,这些“悦读币”达到一定数额,可以兑换学习用品、免做一次家庭作业、得到班主任签名的课外读物甚至校长签名的课外读物等,由此来激励学生主动读书。第三,设置“阅读进阶”成长机制,如每学期读书量超过5 本,称为“书香小学士”;读书量超过15 本,称为“书香小硕士”;读书量超过30 本,称为“书香小博士”。赢得相应“书香小博士”称号的学生,可以授予相应的读书证书,佩戴博士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荣耀。
总之,课外阅读的实施与推进,要从兴趣引领、书籍推荐、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评价等方面,打开创意思维,关注学生阅读体验,走出单一的课外阅读模式,集合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启学生的课外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