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 方法先行
——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2020-11-25 11:33朱玲玲
小学生 2020年2期
关键词:词语读书课文

⦿朱玲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亲眼目睹租界内中国人受欺凌,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听完杨慧琴老师这节课,感受到杨老师的语文课就像这篇课文,严谨、清晰。简单中渗透着深厚的积淀,朴实中蕴含着浓烈的爱国情。下面是我听完这节课的粗浅感受。

一、生成难点,确定重点

四年级的孩子处于中高段,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预习能力,他们对于简单的字词认识、理解已经不是难点。那么这篇课文讲什么,学什么呢?杨老师通过一份“预习单”了解到孩子们的学习起点,将学习内容前置,将课堂时间最大化。预习单上分三部分设计:1.字词品味营。2.课文脉络场。3.答疑解惑园。孩子们先自己预习课文,将弄懂的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写下来。没有办法解决的疑问,写在“答疑解惑园”里。并提示“《字典》是解决“拦路虎”的小帮手。”

上课前两分钟,被杨老师称做“黄金时间”,短短两分钟,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补充导学单上的任务内容,相互帮助解决“答疑解惑园”中的疑问,这个两分钟,老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孩子们的合作讨论,但是无形中的“小老师”已经产生,他们就是每个孩子,孩子们在你说我说,你说我补充,你说我提醒的过程中,又消灭了一部分“拦路虎”,而且实践证明,同伴之间的“教”效果优于老师的“教”,因为这完全是儿童视角,学生语言。教师巡视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们的学习难点。短短两分钟,孩子们互相学习、修改、补充,杨老师也迅速确定了生字词中的难点词语“背”“奔”的读音,“租界”“欺凌”等词语的含义,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时间”。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体现出语文课堂上教在起点,教在重难点,孩子会的内容不教,这就是真实、高效!孩子们的知识难点是生成的,动态的、真实的,新鲜出炉的,老师当堂确定重点生字词。再者,杨老师还给予了学生个人和小组在全班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把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权都交给了大部分孩子。同时,生生评议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以及知识再生成的过程,两者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正如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彼此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二、以书为经,以读为纬

杨老师的语文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孩子们一遍遍地朗读是这节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融会贯通,没有花哨的课件辅助,一本书,一群学生、一个老师,静静捧起书,读读词语,再读读这句话,再来读读这段话。字词句段文,融会贯通,前后相接,归于起点,归于本真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了解、感悟文本都离不开一个“读”,读是一切教学的基础,结合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比如教到“欺凌”这个词语时,杨老师说到“课文中是说谁被谁欺凌了?受到了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简单地读一读,再读一读,读整段话,一个词语便理解了,透彻了,因为它融于课文了,学生们在不同形式、不同的问题引导下读课文,读得扎实,读得有收获。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了新的认知。

三、一点生发,一课一得

一节课四十分钟,一篇课文几百个字,无法容纳语文的博大精深。这节课上,通过杨老师精妙的指导、点拨,不仅老师预设的目标落到了实处,还激活了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内心去触摸文本。杨老师的课堂主线就是一个主问题,加上一群会思考的学生。学生的合作学习,杨老师引导他们找准研究点——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始终回到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大问题,引发学生思维,以生为本,小组合作探究,老师成了孩子们的“拐杖”,这正契合了《课标》中所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学习文本内容,更多的是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而这一课上,多的就是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研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整节课的教学,杨老师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周恩来心情的变化,“联系上下文”回到主问题“为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一点生发,而后回到这个点,使整节课完整、丰满。一课一得,一课下来,学生有所得,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得到“联系上下文”读书的学习方法。可谓“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这是《课标》中提到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不是单纯的教课文,而是以课文为例,让孩子们在语文实践中习得方法,习得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词语读书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