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萍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生动可变的概括,是对强调过程的预先设定、计划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动态”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指教师要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活组织教学进程,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需要指出教师在动态生成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那么如何促进音乐教学动态生成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教师主宰课堂,掌握课堂前进的“方向盘”,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们可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生成栏——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让预设的方案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时,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需求临时调整,临阵不乱,彻底摈弃以线性、严密、机械的方式构筑起来的教学流程。
如歌曲教学《粉刷匠》,我在预设教案时,通过对不同粉刷匠的弹性预设,自然达到课堂生成。课堂中学生演绎出有勤快的、愉懒的,熟练的、生疏的,慢的、快的,轻的、重的,长刷的、短刷的,高的、矮的等等不同的粉刷匠,通过学生形体表演、声响模拟、歌声表达等把歌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情境是教学生成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和谐、融洽、愉悦的情境氛围中,才会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产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的互动欲望。音乐课堂教学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抓住时机,创设良好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功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促使课堂成为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互动场景,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情境的创设是创造性的工作,依赖于教师多方面的审美能力和教学想象力,其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叙述一段材料或者口述一段故事让学生提问题;或在教学中糅合绘画的元素,营造出作品中特有的意境;或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制作具有背景材料的多媒体演示文稿;或采用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或演出小品,甚至老师可以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舞蹈表演辅助教学……但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感悟学习内容,而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热闹。
再如在教学《哈里罗》这一课时,可以课前复习一些学过的少数民族歌曲,师生交流谈话中讲一讲少数民族的节日,师生载歌载舞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人们欢度节日的热闹喜悦的氛围之中,营造活跃、充满朝气的课堂气氛,接着教师导语:居住在非洲特立尼达的人们也是能歌善舞,听他们开始唱起特立尼达民歌了。此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也贴合本节课的整体情绪,歌曲是特立尼达民歌,曲调欢快活泼,人们能歌善舞,因而很自然地使教师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建立了交流沟通的互动场景,并为歌曲律动环节时促使学生自创动作表演做好铺垫。
学生天生有探求学习的欲望,如果只按预设规定方法和教材规定知识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只有教学的动态生成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本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式问题、各种想法,持各类观点,生成出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与利用。互动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如在欣赏《快乐的小熊猫》时,我不告诉学生乐曲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去聆听,听完后,我让每位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曲子的初步感受,提出了许多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歌曲一开始好象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谁好像在唱歌?有一种胖乎乎的动物来了,它是谁?乐曲是轻快、活泼的,它很高兴吗?为什么这么高兴呀?他们这么高兴,想干什么呢?……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再听乐曲,边听边思考,然后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讨论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乐曲的内容。最后我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把整个故事情节串联了起来。整堂课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出问题、互动交流,同时教师必须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再次出现的各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说。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出现的创造“火花”应即时抓住,并予以升华,使不同的体验有讨论交流的机会,让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布卢姆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了。”在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捕捉、筛选和把握来自学生的非预期的有教学价值的信息,并且激活、运用这些资源,促使其成为有意义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