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诗意在课堂中栖居,让美的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当前诗词教学中存在教师引导的不到位、学生自主赏析的程度不深的现象,阻碍了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发展。本文立足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引导、诗词的赏析以及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
情境,是一种情绪上的代入仪式,是一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心灵沉浸的梦幻。作为小学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古诗词中的文化魅力去影响学生,逐渐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在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是第一步,就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来看,情境创设更加契合学生的心理,诗词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非常的遥远,这就需要一种带入感,需要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指明鉴赏的方向,使学生走进诗词的世界中去体悟其中的美妙。
在《清平乐·村居》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词的意境。这首诗词中采用了白描手法,写出了农村生活图景,学生虽然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在把握意境上还有所欠缺。于是,教师将这些画面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古筝曲的背景音乐下进行播放,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的进入了诗词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在朗读之前先观看这样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这种平时生活的和乐,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朗诵诗词,就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代入感,立即就会与词人产生深深的共鸣了,这首词也就无需过多的讲解了。这样的情境创设要关注到它的个性,不是每一首诗词都可以这样来进行表达,所以,学无止境,教师要立足于诗词本身的思想内涵,去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不能是一种形式化的教学环节,而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诗词本身的内容进行创设。教师可以用讲故事、主体鉴赏对比等活动,来引导学生去理解诗词中潜藏着的情感,要将诗词交给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分析。
每首诗词都是古人的智慧展现,每个词句都饱含深情,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打开古诗词学习之门,发现诗词中潜藏着的情感,让那些闪光的词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诗人的知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份,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适时开展精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维,感受古诗词句的魅力。
在《黄鹤楼送别》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去畅快地朗读这首诗,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诗呢?”学生们很快就回答了,“是关于送别的诗。”于是教师又引导学生,“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用得好呢?你认为哪个词更能体现出离别的情感呢?”学生们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教师觉得‘孤’和‘远影’这两个词用的好,写出了离别时的情感。”还有的同学说,“我认为‘尽’和‘惟见’这两个词用的好,这两个词表示什么都没有了,只看见长江水,表达了一种送别的情感。”由此可见,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自主发言的机会,他们会让你感动和惊讶。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感悟诗人的情感,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该坚持的原则。
自主性,是鉴赏诗词的根本,意境的把握需要学生去自主探究。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分析字词的作用,获得审美情趣,在自主性的研究中获得古诗词学习的方法,学会把握关键词句体悟情感的方法。
有的学生会说,诗词已经距离我们这么遥远了,它其中蕴藏着的情感态度,还能够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实践么?中华传统文化已经绵延了五千多年,它无论在任何时代对于我们青少年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古诗词中,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利用古人的精神,指引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游园不值》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采取了自主探究分析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是一首叶绍翁的诗,在这首诗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朗读是第一步,教师让学生化身诗人,设置探究问题:“如果你是诗人,你去拜访园主的话,会有怎样的体会,这是一怎样的园子?”这样的问题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在这种角色带入中,更容易懂得诗中的作者情感。“我看到的是春天的气息,有杏花,很美丽。”“我看到那里环境幽静,没有人打扰,好像园主是一个隐士。”“我看到那条长满青苔的小路,很安静。”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究诗歌的思想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致。
学生的品质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逐渐体悟情感,用情感去影响自己的思想品质。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背诵式的讲解方式已经不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诵读,引导学生去分析诗人的遣词造句,利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让诗意在课堂中栖居,让学生的思想品质获得提升,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熏陶下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