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宗玲 孙崇霞
班级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与质量。中小学班级管理活动需要班主任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同时,树立与时俱进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技巧,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教师要与时俱进,根据新课改要求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班级管理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制定规章制度,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班级管理的规范性。班主任要在彰显权威性的同时,借助诙谐幽默的语言,展现教师的亲和力,营造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效用,增强文化认同感,彰显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自豪感,为班级管理工作服务。
(一)管理手段缺乏与时俱进性 目前,中小学班主任老师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导致管理手段呈现出落后性、单调化的色彩,弱化了班级管理的实效性。班主任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思路,片面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上课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是否违反班规校纪等作为管理学生的依据,不利于平等思维的渗透,弱化了班级管理的信服力。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带有强制性色彩,一味对学生进行压制,长此以往会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疏远了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性 在中小学学生眼中,班主任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和权威,会无条件的服从和信任班主任的管理,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班主任的绝对权威性疏远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不利于班主任全面、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能洞悉学生的需求,致使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即使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交流,试图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但学生却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与老师的谈话,因而学生会有所隐瞒,无法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三)网络媒体影响管理实效性 新时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丰富了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延伸了学习空间。而中小学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去伪存真的能力匮乏,加上网络空间信息资讯的冗多繁杂性,容易使小学生受到不良文化信息的侵蚀,甚至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不利于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网络空间内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导致小学生产生浓厚的主体意识,甚至以自我为中心,会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质疑,引发不认同感,弱化了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小学班主任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因材施教,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中小学班主任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倾听学生的呼声,洞悉学生的需求,有针对的制定管理策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促进对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中小学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彰显民意,进而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同度,提高管理实效性。
(二)打造和谐仁爱的教学环境 中小学学生活泼可爱,喜欢集色彩鲜艳和美感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因此,班主任教师要通过黑板报的设计和张贴富有寓意的海报等方面,为学生营造美丽的教室环境,诱发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自觉爱护班级环境,规范言行举止,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班主任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将仁爱思想贯穿到班级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班级管理的人性化。而且,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资源,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为学生营造清风正气的网络环境。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前选择合适的网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制定合理明确的班级目标 中小学班主任要树立全局意识,统筹考虑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制定班级目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荣辱感。同时,中小学班主任要依托班规校纪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断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班级竞争力。同时,中小学班主任要充分汲取传统文化中仁、义、信等精髓将其有机融入班级文化中,提高班级凝聚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不断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彰显平等、仁爱的思想,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性和文化底蕴。
中小学班主任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洞悉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班级管理的制度。班主任要贯彻仁爱理念,与学生平等展开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班主任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和谐、仁爱和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