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艳
(贵州省普定县白岩中学 贵州 普定 562109)
高效课堂,即让教师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的作用和价值,达到高效、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目标的目的。[1]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减负提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个能力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传统文化恰好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因此二者的结合,能够有效的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将一本书读薄,其次在是将这本书读厚,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效读书。教师在教授课堂内容的时候,往往都是依据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究的,而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都是经过编撰者深思熟虑且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和编制的。但是,由于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仅仅依靠课本教材进行教学很难满足,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课外的知识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对教材知识和课外知识拥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以教材课本为中心,课外资源为辅助的教学原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不会耽误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进度。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特色文化之一,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不同的时期的人文事情,还可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纠正,从而实现学生的智慧和思想的同步提升。因此,教材知识和传统文化内容的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为了更好的在初中阶段推广和实施新课标改革,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经典的故事、书籍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在经典的故事、书籍中,汲取优秀作品中的文化思想和深厚情感。同时,作为教师还需要结合经典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思想素养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耐心、坚持、拼搏的优良精神。
“少教多学”教学思想,是在本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少教多学”的核心内容,即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激发和唤醒和学生潜能为根本目标。“少教多学”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平衡教和学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2]“少教多学”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给予了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人都可以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保证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另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合理的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学生综合化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这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传统故事《狼来了》,让学生明白撒谎的危害,同时,在撒谎的过程中,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也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则故事进行综合讨论,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了诚实的优良美德,使学生意识到思想行为的重要,继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说是整节课堂的关键之处。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课堂中来,从而让教师内容高效、快速的将课程内容讲解完毕。而无效的课堂导入,则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各做各的,最终导致整节课程无法正常教授。传统文化,不仅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传统文化相比较教材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将传统文化当作课堂导入的内容,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石拱桥》的时候,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播放歌曲《小放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获得对石拱桥的了解。文章中讲述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教师通过歌曲的播放给“赵州桥”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欲,同时也让教师的教授过程变得的更加高效和优质,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而言之,教师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时候,需要具备大局观和长远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帮助教师不断改善和提升教学方法,从而早日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