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彤 周颖 刘红江
虽然目前的英语教材编写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学生缺少的是走入英语学习世界的“开门钥匙”,语言的基础是词汇,对词汇的掌握度低就不能形成语言,不能形成语言就联系不到生活实际,更无法促进语言环境生活化。 目前广泛使用的单词记忆方法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法、大量阅读记忆法、词根词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简单粗暴直接背单词书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色,不过目前多数单词记忆软件主打一种方法,相对缺乏完整的单词记忆体系,而单词记忆的底层逻辑是指背过的单词不忘记,且有趣有效率,实现新单词内化。
文章尝试提出一种基于刻意练习的单词记忆方法,学习者通过逻辑推理,找到自己的记忆弱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实现单词记忆的事半功倍。 刻意练习理论要求学习者是在舒适区以外,持续不断地尝试刚好超出其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并且需要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 而在英语单词记忆中,单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之一,在不同情境下,单词的意义是依托于表达者的文化背景、语气等进行动态变化的。 所以首先要摆脱单词记忆的固化印象,背单词不等于简单记住单词的中英文释义,从“背词区”到“用词区”的试错转变,是单词存储量螺旋提升的重要标志。 同时,刻意练习包含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 在以往单词记忆的实践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结合各类记忆方法指向性定点练习,如从听觉记忆指向发音训练,视觉记忆指向图像记忆,行为记忆指向肌肉记忆练习,典型表现为重复手写单词。 有目标的背记单词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在练习过程中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如确定一个小时内能记忆的单词量,要专注,要有反馈,并思考存在哪些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模式,达到记忆效率最大化。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 刻意练习的方法论指出,最有效的练习是有目的的高强度精英式练习。 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做的都是“天真练习”,指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并指望靠那种反复来提高表现和水平。 当然这样的做法收益甚微,例如有些人喜欢弹钢琴,每天都会练习几个小时,可是练习了十多年,水平可能还在原地踏步,因为他们并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思考如何进行改进,所以也不会有进步。 同样,在单词记忆中,反复训练达到的效果只针对已经实现记忆的单词,将其从短期记忆不断重复变成长期记忆。 而要实现整体单词量的提升的话,由“收益递减原则”可知,所积累的单词量越多,想要继续输入同等量的单词所花费的精力更多,只有“记忆”这样一个动作,却没有思考和复盘的话,单词记忆难免变得枯燥乏味及难以坚持。
已有相关论文对单词记忆App 功能进行了分析,如郭倩茹、周榕的《“互联网+”时代下移动学习App 对比分析——以百词斩和扇贝单词为例》(2019);郁欣萌、沈春晖、居嘉婧(参考文献处未体现这两篇论文)等在论文《英语词汇学习App 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效果调查与分析——以“百词斩”为例》(2017)等。 根据调查来看,各个单词记忆软件的共同特点是在学习新词的过程中,兼顾旧词的复习;建立学习小组,督促用户背单词;记忆和复习模式较多,常用的有“看单词选释义”“听单词选释义”“看释义全拼单词”几种。 目前市场主流单词记忆App 在用的单词记忆法有以下三种:
1. 感官记忆法
把耳、口、眼、手调动起来,把听、说、读、写统一起来,尽可能地运用多个感官,达到记忆目的。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强化大脑皮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持续运动使相关信息反复刺激大脑中各个相应的神经中枢,加深大脑皮层上的记忆痕迹,可以有效提高记忆效果。
2. 分类记忆法
把单词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忆。 分类的方法因人而异,灵活多样。 可以按其性质、用途等来分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更容易巩固记忆,如:按颜色、学习用品、交通工具、食品、生活用品等种类进行归纳。
3. 联想记忆法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联想是记忆的基础。 联想记忆法就是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一个单词尽可能多地联系到与它相关的各种形式、结构及用法等,使所要记忆的英语单词生动、形象、系统化,使新词和旧词之间建立一种荒诞夸张、稀奇古怪、难合情理的联系,令人终生难忘,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的目的。
上述三种方法历史悠久,各具特色。 感官记忆法通过多感官协调记忆,特点是生动形象,但同时也存在记忆只停留于表层的缺点,体现在学习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认得出却不会写,拉低了学习效率;分类记忆法适合逻辑思维好、有条理的学生,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分类,有很多同学甚至找不到分类的标准,或者当需要记忆的单词量大的时候,分类后每部分依然还有大量词汇,这就使得分类法失去了本质的意义;而联想记忆法的基础是拥有发散思维,使新习得的单词与旧词之间搭建联系,这个方法的弊端很明显,当学生用一个单词去与延伸的多个单词构建关系时,时常容易混淆,从而忘记或弄混构建关系的途径,使得单词记忆陷入混乱,得不偿失。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20 分钟里就会遗忘40%左右;一天以后,遗忘就达到66%。 所以要注意赶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 根据学生记忆单词的情况来看,通常在第一遍记住后,还需要7~10 次的循环才能将词汇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2. 过度学习理论
学习熟练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 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力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例如学习者在1 小时内记住了30~50 个单词,那么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复习即可。 具体而言,并非在半个小时内一次性完成,而是将其分成3~5 分钟一次,这样半小时就能复习6~10 次。 而要保证能在3~5 分钟内复习一遍的前提就是要在遗忘前复习。
3. 学习金字塔理论
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多感官参与能有效提高记忆效率,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参与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 在两个星期后,靠阅读学习,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靠聆听学习,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靠实践学习,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90%。 所以,在记忆单词时采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立体式和篇章式记忆效果更佳。
根据上述理论,文章提出采用基于刻意练习的单词记忆方法,即专注于单词记忆中的一个方向进行反复细致的训练方法,而反复不等于过度,将练习强度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才能达到学习的最优效果,揠苗助长,反而贻害无穷。 另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始,刻意练习的针对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筑牢单词学习的基本,加强单词黏性,让遗忘在强有力的单词基本堡垒中从本质上被削弱,虽不能违背遗忘的本能,但可以削弱遗忘的效果,理论上也达到了强化记忆的目的。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且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刻意练习可以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信息预先存在的模式(如事实、图片、规则、关系等),这些模式保存在长时记忆之中,可以用于有效且快速地处理大量信息,可以避免短时记忆的局限。 在刻意练习中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水平与改进,心理表征是相辅相成的。
单词记忆方法采取具体的方法论,通过着重关注单词记忆方面已经获取的能力,针对单词量存储的起始阶段或单词存储过程中单词量记忆出现瓶颈的问题,实现单词记忆有针对性的提高,在各个方面实现构建或修改过去已经获取的记忆技能,全方位学习一个单词的四个维度,做到“听清、听懂、会读、会用”。
第一步:图像猜测。
猜测可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猜对了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猜错了学生会自主寻找差错点,也会印象深刻。 利用心理表征的特征使猜测有助于找出规律,即根据已猜测的单词预测到后面类似单词会发生什么,无须有意识的思考,就可以做出下意识的决策。 并且通过此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即理解、解读信息,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
第二步:词根词缀的记忆。
根据现有学习进度,在英语课文中已经学习过的含有相同前缀后缀的单词,以构词形式展示,如evident这个生词单词,显示为[e-+-vid-+-ent],把之前学过的单词如exit、explode、export、effort、elect 以同样的方式展示。 找到相同的组成成分——前缀e-,标明它是“外;在外;向外”的意思。 结合课文的例句详细说明了e-使用的单词和语境。 持续性汇总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同缀词,加深对旧词的记忆,对新词evident 以“向外”为基准,做初步的理解。
再查看词根-vid-的含义,是“看”的意思,变体有-vis-。 在例词中,video(视频)、television、visit、visitor 通过这些已经熟记的单词,逐步推导出[e-+-vid-(看)+-ent→“看得出的”即“清楚的”]。
这样的体系下,有助于组织信息:即会将许多看似相互独立的个体信息,视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大整体的一部分)来看待。 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于拼写和构词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在使用字典时,不仅仅关注中文意思,而是更加全面地了解生词的基本构造,养成回忆联想运用的好习惯。
第三步:跟读。
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同时展示后,联系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表征越好,计划越高效。 即心理表征会有一个从创建到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发展出更好更有效的心理表征,从而让记忆水平更加优异。 在这时,及时安排跟读,单词对单词的一对一的强化记忆,在明晰了单词的构造和读音结合后,在学习中找寻单词拼读规律,在下一个单词的跟读中由学习者自己猜测读音,再跟读。 跟读是一种很经典的听说练习方法,它是指用一种语言接近同步地重复目标语言中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模仿材料中说话者的语气,努力保持同样的语调、节奏和语速。 跟读也是一个耳朵、大脑和嘴巴协调处理信息的过程,不限于单词记忆,对于提升听力和口语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第四步:成果反馈。
上述步骤都遵循少量多次的原理,重复加强记忆,杜绝内容冗杂烦琐。 有助于高效学习:在获得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即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完成上述几步后,进行成果检验,将所有单词打乱分组,第一步看单词、读单词,检测读音,然后联想猜词,强化词根词缀的记忆与理解,最后,借助例句填空或是造句练习,以检测对单词所在语境的理解程度。第二步通过学习词根词缀会扩大词汇量,从而有助于课本阅读,而在阅读课本过程中会巩固这些词汇和所学的词根;再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安排复习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同时继续大量阅读,生词会反复出现,学习者反复复习,最终实现词汇量的螺旋提升;同时,通过图像记忆和深度的情境回忆,形成对大脑的反复刺激,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单词记忆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最终形成潜意识里的心理表征。 通过潜意识里的心理表征更快地找出规律,进而组织信息,解释信息,结合本研究第二阶段设计出来的单词记忆App,提供实时反馈,以此更能提高刻意练习在单词记忆中的应用度,并证明上述单词练习技巧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刻意练习是在反复专注的单词记忆中采取即时反馈的方式,建立高质量的心理表征,从而建立一个积极记忆的正向循环:即在单词记忆过程中,要保持持续专注,因为一旦中断就会从专注状态中脱离出来。 持续专注一段时间会得到一个积极的反馈,这个反馈又会促进下一次的专注,进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这个正向循环更像是一种投资,通过刻意练习得到反馈成果,反馈成果提供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导出刻意练习,跨越停滞阶段,刻意练习就会在单词记忆中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