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菲菲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汕尾 516600)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还局限于为到馆用户提供图书借阅、检索、咨询等服务,而信息化、智慧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则能够开展“自助服务”“集群协同服务”“移动开放服务”,以Web2.0 和智慧技术搭建基于RFID 技术的自助图书馆,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都存在思维固化、服务单一的问题,所提供的服务局限于图书检索、借阅、基础参考咨询,而在信息化、智慧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必然会趋于多样化、专深化、整合化和共享化,并且能够延伸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咨询服务、虚拟参考服务等,完成由基于场所的资源服务向基于智能空间、第三空间的内容服务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围绕图书馆信息中心提供资源服务,其理念呈现出传统、封闭、被动的局限性特征,而在信息化、智慧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能够转变“重藏轻用”的理念,关注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性参与和协同,倡导可持续创新发展理念,并在新型理念的驱动下全面开展IC 信息共享空间、学科服务、“智慧图书馆”等服务。
在资源方面,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面向学生用户、教职员工提供服务,直接反映出资源服务用户对象的局限性。 而在信息化、智慧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用户得到延伸和拓展,将企业科研人员、社会群体等用户吸纳其中,更好地适应新信息环境,逐步实现个性化、即时化、交互化的信息服务。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表现出资源服务利用形式单一化、纵向深度挖掘不够充分等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局限于短信服务、馆务查询、文献查询等基础性服务和利用,没有将移动云、流媒体、统一知识门户引入图书馆资源服务中,缺乏知识发现平台的建构,无法实现基于位置情境的图书馆资源服务和利用。 同时,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和服务的信息加工整合存在缺陷,缺乏对知识服务利用的深度挖掘,专业情报服务利用能力也有所欠缺,停留在自助借还的资源服务利用等层面,对RFID 图书查询三维导航服务利用的开发力度不足。
现有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与服务相对分散,缺乏对图书馆资源的有效整合,尤其是在图书馆资源的知识服务、云服务、虚拟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和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模式大多是传统的树型模式,这种模式注重竖型发展,而缺乏横向发展,习惯于原有的惯性思维和惰性经验模式,组织结构设置相对保守,业务流程过于单一,各部门及业务之间缺乏双向互动和链接,缺乏创新意识和理念。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创新造成阻碍。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与服务对象局限于在校师生用户群体,而对企业科研人员、社会用户群体的开放力度不足,没有充分承担起文化传播机构的使命和责任,使广大社会群体无法享受到高校图书馆的场所开放和网上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开发过程中,阅读平台建设还存在一定不足,具体表现为:①阅读检索平台不够完善。 高校图书馆阅读检索平台缺乏指导性和动态性,直接呈现出相对固定和静态化的阅读检索效果,不利于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 ②阅读共享平台不够科学合理。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阅读共享平台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馆藏资源阅读共享和沟通明显不足,显现出阅读共享平台科学性不足的问题。 ③阅读服务平台缺乏规范性。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收集有限,在阅读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不够规范,无法为社会群体提供全面而丰富的阅读服务。 ④阅读交流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现有的高校图书馆阅读交流平台缺乏成熟先进的信息交流技术,导致用户间的互动交流受限,呈现出阅读交流平台滞后性的缺陷,无法与新时期图书馆阅读的信息化、数字化要求相适应。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要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通过高校图书馆的统一知识门户、自助服务平台、用户终端设备,向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自助式的资源利用和服务,鼓励用户自主参与,开启面谈式服务、网络虚拟式服务、读者自主式服务等模式,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 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和完善自助服务系统,实现图书检索、借还、文印、缴费、座位管理的自助化服务,利用RFID 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定位和网络移动优化自助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利用流程的一站式、一体化、全方位智能化服务,加强高校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互联共通。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包括大量的特色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 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高校图书馆要整合信息资源库,打造以整合共享服务为核心的创新资源利用模式,以跨部门的深度整合、跨时空的资源共享为前提,进行集成化的跨平台服务,实现馆际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整合和共享。 其中,集群服务模式应基于平台和基于空间两个维度加以实现,完善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的一站式检索、信息导航、个性化定制和推送、移动空间服务、网上虚拟社区互动等。
高校图书馆要结合用户所处的不同环境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实现信息资源服务的无障碍接入、无障碍沟通和无障碍交互,将图书馆实体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衔接,构建用户信息模型,自动识别、感知用户的具体位置、个性特征、需求特点,为他们实时主动地推送信息资源,实现全方位、一站式的定制化服务,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无缝接入、用户参与交互和价值创造特征。
在个性化、开放性的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可开展以下两种服务:①个性化知识服务。 该服务模式整合集群的个性化知识发现平台,针对用户个人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学科背景进行信息资源的搜索、查询和排序,同时针对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并通过RSS 技术进行信息定制和推送,构建用户分析模型,分析用户的阅读偏好、阅读习惯主行为,形成用户需求管理数据库、信息资源数据库、个性化数据库,定期向用户推送高校图书馆最新动态、电子资源变化情况、服务内容的调整及方式。 ②个性化移动图书馆服务。 高校图书馆利用基于位置和情境的移动信息服务,获取资源及用户需求的聚类参数,实现图书馆虚拟空间及实体空间的立体互联和融合。
高校图书馆要进行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升级,使其成为图书馆用户、资源、设施、业务流程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间的统一服务和共建共享;利用无线局域网络、传感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形成多网融合、立体化、泛在互联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基础架构,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服务创新和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要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服务平台和存储中心,优化高校图书馆的智 慧云服务,并通过当前的信息资源发现渠道,帮助用户快速便捷地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推行馆员行业准入制度和资质认证制度,培育图书馆服务研究和推广队伍,建设创新型的学科馆员团队,组建知识工作者社区,通过智慧协作加快知识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高校图书馆要构建完善的阅读检索平台,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引导性的检索参考指导,增强阅读检索平台的动态性,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阅读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数据库开发技术、Web 数据检索查询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共享和整合利用。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搭建规范的图书馆阅读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实现多元化的阅读交流和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