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

2020-11-25 08:16吕抒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效能河南省

吕抒原

(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0)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发展任务。 2015 年,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河南省出台的《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均明确提出,到2020 年要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意见》第二十二条指导标准和河南省《实施意见》第七十条实施标准就是2020 年河南省公共文化建设的总目标。 围绕这一总目标,河南省2015—2016 年要重点完善各项政策制度,2017—2018 年要重点强化推进落实,2019—2020 年要重点整改提升。 过去5 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但进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面临新形势,呈现新特点,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难题更多更集中,这就需要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新问题。 本文梳理了近五年河南省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归纳了在推动提升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并提出提升建议。

1 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1 进一步强化了顶层设计

一方面,河南省建立并完善了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副省长等任副组长的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本职、融合发展的“大文化”格局。另一方面,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如:《河南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办法》《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河南省“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河南省“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河南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方案》等。 这些制度设计形成了河南省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政策框架,有效提升了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水平。

1.2 进一步完善了设施网络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建成各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334 家,公共图书馆160 家,公共文化馆205 家,公共美术馆7 家,乡镇(街道)文化站2,412 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9,000 多个。 近五年来,河南省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各地广筹资金、聚合资源,在全省行政村和社区新建、改建了一大批以“七个一”为主要标准的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为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必要的设施网络。

1.3 进一步叫响了品牌活动

河南省持续打造了“春满中原”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百城万场”系列广场文化活动、“群星耀中原”、“出彩河南人”群众文艺精品展演活动和“书香河南”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等。 2019 年,河南省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为主题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其中,文旅融合后首次开展的“春满中原·老家河南”活动在全省开展7 万多场,参与活动300 多万人次;“我和我的祖国·群星耀中原”活动开展合唱展演、群众艺术精品展演和广场舞展演3 个全省性展演活动,先后有1 万多支团队、30 多万群众参与进来,通过全国文化志愿者平台、百姓文化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观看人次达到了2,000 多万。

1.4 进一步彰显了示范效应

2011 年以来,河南省创建了4 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8 个示范项目,创建了24 个省级示范区和24 个省级示范项目。 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文化机构提供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体现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和趋势,有效提高了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带动和影响了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形成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样板,树立了标杆,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化水平。

2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5 年来,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推进,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2.1 在设施建设方面

河南省市县乡村四级网络都存在空白点,尤其在乡村两级,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不高、管理不规范、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影响为群众服务的效果。

2.2 在服务效能方面

目前,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手段陈旧、形式单一,基本性服务、阵地式服务创新不够、吸引力不足;数字化服务、点单式服务应用不多且效果不好。

2.3 在服务保障方面

各级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人均文化事业费常年倒数的情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机制和渠道仍不完善,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3 提升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建议

3.1 突出重点,进一步推进改革任务

2019 年6 月15 日,文化和旅游部在重庆召开了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暨旅游“厕所革命”推进会,明确了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6 月底,河南省在新县召开的脱贫攻坚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会议对这项工作也进行了专题安排。 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市、县两级基本完成了服务标准和服务目录的制定,各地应根据标准和目录加快落实推进,标准和目录里各项要求要逐一落实,消灭漏项和服务空白。 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截至2019 年9 月底,河南省还有1,189 个村和326 个社区没有建成文化服务中心,各地应按照应建必建的原则集中力量做好冲刺阶段建设工作,市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压实责任,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对于建成率已达到100%的地区,各地应按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标准》,力争在2020 年6 月前全部达标。 在县级馆总分馆制建设方面,目前河南省大多数县(市、区)都已有挂牌成立的分馆,但根据实地调研和暗访情况,各地仍然存在标准和认定不统一的问题。 在认定总分馆制的问题上,河南省应严格执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基本标准》,发现不达标的应按照虚假填报扣除相应分值。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方面,目前多数省辖市已经完成,仅南阳市和信阳市尚未组建理事会。

3.2 把握形势,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设施,核心是效能。 截至目前,河南省5 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心工作已经转移到效能建设上来。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效能建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凌同志多次到省文化旅游厅调研,多次提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各地应进一步探索、创新提升服务效能的新方式、新途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优质文化需求。

3.2.1 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 一方面,河南省应提升免费开放服务质量,加大对当前实行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工作的督查和考核,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免费开放配套资金政策,指导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按照服务标准和服务目录落实要求,提供相应种类服务,达到相应标准,推动服务效能提升。 另一方面,河南省应扩充免费开放服务总量,逐步将行业博物馆及有条件的民办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推动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3.2.2 进一步提升服务品牌内涵。 结合“百城提质”“乡村振兴”“扶贫扶志行动”等中心工作的要求,河南省要推动优秀公共文化资源下沉,整合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戏曲进乡村”“春满中原”“群星耀中原”“出彩河南人”“全民阅读”等全省性品牌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实现全省性的品牌活动从省级机构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全覆盖。 将活动阵地建到村里,将活动内容推到村里,将文化服务送到村里,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 焦作市的“百姓文化超市”、漯河市的健康舞项目、安阳市的“321”公共文化共建项目、平顶山市的“文化客厅”项目、洛阳市和许昌市的“城市书房”建设、汝州市的志愿服务项目等。 这些好的做法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发展趋势,结合了本地实际,满足了群众需求,提升了服务效能,在全省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河南省开展相关工作探索出了好的路径。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各地要以服务效能提升为重点,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在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数字化服务、菜单式服务、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继续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径,为全省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3.2.3 进一步扩充公共文化供给总量。 一是抓好群众文艺作品创作。 河南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大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支持,鼓励创作一批短小精悍、内涵丰富、适用性强、易于传播推广的小戏、小品、歌曲、广场舞等群众文艺作品,有效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总量和质量。 二是抓好公共文化资源整合。 河南省应利用覆盖广泛、影响较大的戏曲、书法、魔术、杂技、曲艺、美术等优质资源,利用民俗非遗文化、节庆庙会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地方资源,有效整合宣传文化、科教体育、工青妇等部门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更多面向全社会的公共空间,把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由各部门、各系统内部微循环融合提升为全社会大循环。 三是应引导具有文化服务能力的私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培育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力量,逐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组建一些业余演出队、兴趣组等社团,用好用活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3.2.4 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一是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配送机制,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侧改革,探索、建立各级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采购平台,多方面了解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产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 二是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群众点单、专业组织或社会组织接单、政府买单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做到上下打通、相互贯通,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集聚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是应大力推进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整合现有各类数字文化平台和资源,建成集场馆体验、文化展览、文化演出、文化讲座、艺术培训、共享工程、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服务功能和阵地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功能为一体的全省性数字平台。 四是利用新媒体手段,联合有影响力的数字阅读、“两微一端”平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3.2.5 进一步激发基层群众的文化热情。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文化资源大省,民间大量的文化能人还没有被充分发掘,成为散落民间的文化宝藏。相对于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河南省要更加注重发挥民间人才的作用。 例如,许昌市通过每年举办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发现了襄城县青年农民许会峰,并聘请他为市群艺馆正式的专业创作员,他创作的歌曲《小村人的婚礼》《小村微信群》先后获得中宣部第十三届、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9 年以来,河南省相继开展了以“寻找村宝”为主题的文化志愿者进乡村活动,依托村宝在全省开展“唱响村歌、擂响村戏、同绘村画、共享村晚”等系列活动,各地应继续发掘更多的民间文化人才,成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扩充基层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效能河南省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送伞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