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娜,李翠翠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群体。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及亲情关怀,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联合学校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主动承担起指导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责任,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家,其中绝大多数的隔代监护人为小学文化甚至从未上过学,无法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致使家庭教育弱化。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完全根据个人喜好度过课余时间。 由于缺乏自制力和有效监督,他们大都以自由活动、看电视、听音乐及利用智能手机玩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打发时间,很少把课余时间用于阅读。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课业负担重及教育辅导缺失,没有额外的时间阅读书籍。
家庭阅读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创造格外重要,是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水平的前提。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场所、阅读设施等硬件环境并不理想,有的孩子甚至没有几本像样的书籍,翻来覆去的阅读容易造成“阅读疲劳”,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与硬件环境相比,阅读陪伴、阅读引导等软环境更为重要。 但是,由于祖辈与儿童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且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方式落后,他们不能承担起陪伴、引导孩子阅读的责任。 祖辈们意识不到课外阅读对于儿童课内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意识不到阅读对于儿童性格塑造、素质提升、情感丰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只关注儿童的温饱、人身安全和学习成绩,并不会主动引导儿童利用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移动有声App 等途径开展阅读。 此外,农村地区很少有公共图书馆,即使有图书馆也存在距离较远、书籍陈旧、种类单一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较小,不具有主动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的意识。 由于阅读渠道不畅通,监护人不能对儿童进行恰当的引导,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无法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
阅读指导不仅能激发人们的阅读热情,还能使人们在阅读中加深对真理的认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隔代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 如果学校和相关单位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即使进行课外阅读,也难以采用正确的方法,他们只会简单浏览,而不会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在选书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会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些娱乐性较强、知识含量较低的漫画、故事、笑话类书籍,很少主动阅读文学艺术类、科普类书籍及经典名著等。
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接班人,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大力倡导阅读,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为他们提供正确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目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这种文化发展滞后的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如果长期处于文化落后的环境中,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可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阅读社会要从娃娃抓起。 目前,我国儿童的阅读现状,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 公共图书馆是倡导全民阅读、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对于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可联合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等举办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的持续开展,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为了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书香社会,我国颁布了一些政策法规,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阅读的立法,更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区域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在已有法律条款的框架下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及指南,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配置相应的服务设备和图书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他们提供规范的阅读指导和法律保障。 此外,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基层公共文化机构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阅读场所。
公共图书馆可基于“图书馆+”思维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联合学校建设儿童阅读空间。 学校既是推广儿童阅读的重要场所,也是儿童阅读书籍的理想场所。 因此,公共图书馆可联合乡村学校建设图书室,并配备一定的图书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 此外,公共图书馆还要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二是联合农家书屋实现阅读资源覆盖到村。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使符合条件的农家书屋成为图书馆分馆”。基层公共图书馆在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可利用这一政策优势构建总分馆服务系统,将农家书屋纳入该系统,并对本区域的农家书屋进行统筹管理。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中心馆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不仅要为农家书屋分馆合理配置资源,增加适合儿童的文学艺术类、科普类书籍及经典名著等,还要为农家书屋分馆提供业务指导,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 “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的总分馆模式能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而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 三是联合社会组织开展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 儿童阅读推广的主体是多元化的,除公共图书馆外,还有教育、出版、传媒及阅读公益组织等,他们都是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儿童阅读空间、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设计儿童阅读项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截至2018 年,“担当者行动”已在全国30 个省市区的3,000 多所学校实施了“班班有个图书角”公益助学项目,建立了25,000 多个图书角。 公共图书馆可加强与这些社会组织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让阅读推广活动走出城市,深入农村地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
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还要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主动阅读、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联合学校举办与学习相关的阅读活动。 公共图书馆可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内容,联合学校举办与学习相关的阅读活动,如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引导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图书资源。 二是利用节假日开展少儿活动,吸引农村留守儿童参与。 公共图书馆可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如:在“世界读书日”开展送书进校园、主题讲座、阅读分享会等系列活动,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传统经典阅读活动,引导他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周末、寒暑假举办共读一本书活动、小图书管理员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引导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不能及时补充图书,造成图书种类少、更新速度慢、图书总量增长缓慢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儿童的阅读积极性。 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指导基层阅读机构合理开发利用阅读资源。 在纸质资源方面,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可利用总分馆服务体系,与基层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深圳市宝安区利用“紧密型垂直管理”的总分馆模式,对全区的公共图书馆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了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通借通还,为基层儿童的阅读提供了保障。 在数字资源方面,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优秀文化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农村留守儿童可通过电脑、手机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获取内容丰富的儿童有声读物、视频资料等,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公共图书馆可联合妇联、学校,利用送爱心活动、教师家访等契机,深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向他们宣传推广阅读,引导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公共图书馆还可在寒暑假、节假日等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吸引家长与儿童积极参与。 东莞图书馆大朗分馆的“朗读亲子馆”亲子阅读推广品牌获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为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儿童阅读提供了借鉴。 该馆利用讲故事、阅读交流等形式面向12 岁及以下儿童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近4,000 个家庭、1.6 万人次参与,让儿童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接班人,阅读是儿童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因此,改善他们的阅读环境,对于开展阅读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阅读,加强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改善他们的文化生活环境,促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