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天木
(福建长汀实验小学 福建 长汀 366300)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对习作内容和写作方法设置了过多的条条框框。习作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模式。学生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为使习作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我在教学中通过优化习作教学策略,让学生喜欢上习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探索与创新。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激趣。
1.1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1.2 品尝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我举办作文竞赛,办手抄报,推荐学生习作发表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给学生送去快乐,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常言道:“厚积薄发”,唯有丰富的积累,习作时才能文思如涌,解决“无米之炊”。积累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训练学生养成观察、阅读的习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日记、读书笔记、小练笔等形式进行积累和内化。我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将“习作”之树植根于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习作资源引进习作教学中来。
2.1 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丰富多彩,是学生习作永不枯竭的沃土,可以说事事皆素材,时时为契机,处处有学问。关键是老师有一双慧眼,也给学生一双慧眼。因此,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让他们跟小金鱼谈心,和柳树拉家常,……学生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2.2 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尽情游戏。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学生来说,酸甜苦辣皆有营养,喜怒哀乐都是文章。学生自身独特的经历往往能够令他的作文也别具一格。我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和游戏,带领学生进行调查、采访,举办讲故事比赛、画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文娱表演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我及时引导学生把活动的过程、感受记录下来。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习作的土壤越积越肥,习作兴趣也随之浓厚起来。
《语言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指导学生习作,鼓励大胆想象,学生才会文思泉涌,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因此大胆想象就是“快乐作文”的翅膀。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
3.1 教材拓展延伸,进行想象练笔。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主,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猎人海力布》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乡亲们会如何纪念海力布?学生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编写了许多不同于他人的故事。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权利,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3.2 借助插图,观察想象。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若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开渠导“源”,鼓励学生放飞想象,我们定能顺利地带领孩子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让习作焕发勃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