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颖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新时代,师生对知识和信息的要求更高,不论是在知识获取的成本上,还是在信息阅读的效率上,都需要有更优质的学科服务作为支撑。 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信息聚集地,应当对新时代师生的新需求有敏锐的感知,对提供智慧化服务的理念有清晰的认识,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智慧化学科服务,助力高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获得新发展,助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智慧化学科服务是基于新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其智慧化主要体现在服务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采用先进模式、优化服务方法。 总体而言,智慧化学科服务指的是运用数据挖掘和信息检索等新技术,准确捕捉用户需求,寻找自身差距,提升服务水平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满足新时代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促使图书馆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 目前,高校图书馆实现智慧化学科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灵活做好资源配置和服务管理,精准提供学科服务,最终实现学科服务过程中人与物的互联互通、服务内容的精准和专业、图书馆与用户的深层互动。 基于这一目标,高校图书馆只有将精力放在满足用户需求上,以用户需求为着力点,统筹资源、教育、内容、用户四个方面内容,才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化学科服务模式,助推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继而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提供智慧化学科服务的基础,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数据智能为用户提供智慧资源服务。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新技术,充分聚合自有资源、网络资源、共享资源、开放资源,为学科服务提供多元化、多领域的资源服务,满足不同专业师生的教学、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需求,科学划分不同的资源种类,梳理包括课程资源、学科资源、特色库资源、院系分馆资源在内的众多资源类型,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智慧检索系统便捷搜索这些资源,实现资源和学科的无缝对接。 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用户反馈的有关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最终形成用户使用资源的数据报告,并根据报告的各项数据指标进一步优化智慧资源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教授课本知识,还需要调动一切资源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整体信息水平。高校图书馆在这项工作中具备较多优势,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可以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奠定资源和技术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能够获取前沿信息理念和信息文献,为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教育服务主要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加以实现,根据师生的信息素质现状,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需求的信息教育课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图书馆可采用实地参观馆内信息技术、为不同专业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开展研究方法及数据素养相关培训等方式,提高师生信息获取、利用及评价能力。
学术研究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而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资源也是重要的馆藏资源之一。 因此,在学术研究方面,高校图书馆仍然可以采用智慧化手段,为高校师生提供智慧内容服务。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现有的馆藏资源和不断更新的资源,采用大数据计量分析理论和专业软件对文献资源进行分析、整理,为高校的学术研究提供情报分析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情报分析和研究实际,结合本校的学科建设水平、竞争能力、论文质量、基金资助等因素,对今后的学术研究方向和选题进行研判,辅助决策者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人才引进、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助力院系及科研人员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虽然都是本校师生,但不同专业的教师因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不同,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服务也必然存在差异。 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大数据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进行数据刻画,准确捕捉他们在资源参考、信息获取、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需求,并通过数据处理最终得出用户需求模型数据,纳入服务数据库,以备提供后续智慧化服务;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模型进行归类,按照标签化管理原则动态识别用户的资源信息需求,利用追踪、定制、推送等方式实时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利用通信工具、社交网络与用户构建及时沟通交流体系,通过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与不同学科的图书馆员进行信息的碰撞和交流,提高高校图书馆智慧用户服务的敏锐度和针对性,提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效率和效能,推动知识创新与知识创造,
在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从用户需求出发构建智慧化学科服务模式,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服务观念,紧随“智能+”的时代趋势,利用数据化思维、嵌入式思维、个性化思维引领图书馆打造智慧化学科服务体系。 首先要具备数据化思维。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对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和模式,应将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资源服务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使数据成为重要的资源内容,依靠智能检索、情报分析、知识发现等服务功能,提供智慧化资源探索。 其次要具备嵌入式思维,从用户需求出发提供智慧化学科服务,改变以往“一网撒鱼”的服务模式,转而采用嵌入式服务模式,深入教学教研的一线阵地,一对一提供教学科研服务,从教学环境、科研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着手,使服务更加细致、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 再次要具备个性化思维。 高校图书馆基于用户需求的智慧化学科服务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搭建反馈、沟通、交流体系,利用网站、数据库、图书App 等平台,实现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真正做到全面跟踪、获取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智慧化学科服务的实现有赖于先进技术的支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为智慧化学科服务提供全流程支持。 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资源的获取和分类阶段,高校图书馆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定期更新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实现分类存放和检索。 二是在资源的推送和利用阶段,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用户的需求,结合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平台资源,在电子阅读器、图书馆书报阅读器、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搭建数据服务端口,为用户提供更具权威性、专业性、前瞻性的学科资源。 三是在服务反馈提升阶段,要充分体现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智慧互联互通,在宏观层面上实现学科服务与学科建设、科研项目间的对接,在微观层面上完善数据、信息、文献、知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科研、服务教育、服务用户的水平。
高校图书馆提供智慧化学科服务需要一支富有智慧的馆员队伍,“智慧化”包含了信息素质素养、学科服务能力、决策支持能力等三个方面。 在信息素质素养方面,馆员要具备符合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科服务的必备知识;在学科服务能力方面,馆员要能全方位服务于对接的学科专业;在学科决策支持方面,馆员要能对本校学科建设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并提供决策支持。 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对馆员的资源信息检索、分析、挖掘、服务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要结合服务的学科专业,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学科专长和专业能力提升训练;要注重对馆员沟通能力的培养,挖掘用户需求,推进学科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
顶层设计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智慧化学科服务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服务效果的根本措施。 为完善顶层设计,高校图书馆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智慧化学科前瞻性的架构体系,即围绕本校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聚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从理念、资源、服务、品牌、机制等多方面设计架构体系,合理规划组织,灵活安排资源,提升服务体系的前瞻性。 二是智慧化学科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用户的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和流程,定期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动态完善服务内容,实现内容的不间断优化。三是智慧化学科持续性的运维机制,即围绕智慧化学科服务需求,对资源信息、组织团队、系统工具等内容进行优化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奖惩分明,进而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