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原,李安增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传染病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在生产力社会化程度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互动频繁,这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增加传染病的风险。2020年伊始,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当地相当数量的民众成为受害者。然而,疫情的蔓延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之后不久,全国各个地区都陆续发现了数目不等的确诊病例,武汉乃至湖北省成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疫情发展到高峰时,有超过八万民众成为确诊患者,更有几十万的民众接受医学隔离观察。来路不明的未知病毒、超强的感染性、相对不足的医疗资源,这一幕幕不禁让人惊慌失措。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正遭受着严重威胁,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面临重大挑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领导、精准施策,发挥了高超的领导艺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筑起了阻击疫情蔓延的钢铁长城。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不仅仅考验中国的医疗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也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的挑战。经过中央与各级政府、各类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文化并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这一制度体系是维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从这一制度体系的确立到各项具体制度的执行都是在党的科学领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渗透在该体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因此,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
疫情防控,不只关乎医疗卫生部门,而且涉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人民群众和相关产业部门密切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实证明,只有党的科学领导,才能驾驭这一切。“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2]这是党领导疫情防控的基本理念,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的集中体现,它贯穿疫情防控工作的始终。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3]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不断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广大党员“核心意识”不断增强,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也只有如此,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党中央的决策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事业,需要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和集中统一领导。疫情防控过程中,党中央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总体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执行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服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调度,由此形成了全面动员、多级联动、群策群力的联防联控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施行了一系列科学举措:(1)国家领导人亲临疫情前线。在2020农历新年初一,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担任组长并亲临武汉一线指导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之后,党中央持续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并进行科学研判,习近平多次主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下达重要指示、批示。3月10日,习近平亲赴武汉,对坚守抗疫岗位的医护工作者表达深切慰问,同时,深入武汉市多个社区,考察社区网格疫情防控的日常工作与民众的生活情况。(2)党中央对领导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1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对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的总体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与部署,做到令行禁止;广大党员要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携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3)建立 “对口支援”机制。湖北省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对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的需求极大,为此,党中央授意国家卫健委统筹安排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6个市州及县级市。这一举措迅速调动了各方资源和积极性,有效缓解了湖北人民的燃眉之急,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4)在外交层面,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4]中国共产党具有心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既对本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负责,也关爱世界人民。在防控疫情期间,习近平与多国政要通电话,交流疫情信息以及中国应对疫情的防御之策;同时,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保持密切沟通,始终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分享新型冠状病毒的多项研究成果和中国的疫情防控进展情况,为各个国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提供“中国经验”,积极同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战胜疫情。目前,中国已经向100多个国家提供了数量不等的医疗物资援助并向世卫组织捐款2 000万美元,向意大利、韩国等十几个国家派遣了专家医疗队,同时,中国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积极提高产能,协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
这一系列科学举措的施行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凡的领导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全体党员吹响了“集结号”,为广大人民群众建造了安全避难的港湾,让国际社会吃了一颗“定心丸”,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国共产党拥有9 000多万党员,有460多万个党组织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党”。何谓“大”?“大”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大责任”与“大担当”上。《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5]44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要靠每一位党员发挥建设性作用。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的科学决策、能否体现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性,关系到人心向背,影响着党组织的团结稳定与战斗力,决定着党的执政根基是否坚不可摧。
习近平强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6]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面动员、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把疫情防控当作头等大事;基层党组织把是否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事业当作检验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竭尽全力应对疫情。
在此次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广大党员无悔付出,充分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党旗在防疫一线始终高高飘扬。在执行党中央的科学决策方面,以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各个地方和部门相继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根据当地疫情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方面,广大党员、基层干部冲锋在前,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早出晚归、坚守岗位、细致服务,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方面,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牢记习近平的嘱托,纵使前方道路艰险、充满未知,却义无反顾、奋不顾身,争当“最美逆行者”,弘扬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与英雄本色,使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动员能力,团结所有民众对抗疫情。在广大党员的带动下,人民群众的战斗力被彻底激活,积极配合基层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战线。
在战胜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党员的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共产党员的党性始终熠熠生辉,如火神山医院工地270人的“党员突击队”、84岁高龄仍挺身而出的钟南山院士等。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光荣的队伍、能打胜仗的队伍。正是由于广大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强大执行力,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才能落到实处、显示威力。
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5]19-20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不能脱离群众或凌驾于群众之上;危机时刻,更要果断勇敢、奋勇向前,首先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能够代表并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的利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之一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1]3这一制度优势的重要来源就是党一心为民、领导一切而且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这样就可以形成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的最大合力,应对一切风险与挑战。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有目共睹:从快速分离病毒毒株、检验病毒基因序列到果断封城隔绝病原体,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采取了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一系列超常规防疫措施,其中,多项措施远超《国际卫生条例》的疫情防控要求。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显现:(1)政府拨款助力疫情防控。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联合拨款,对于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民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免费住院医疗,以便最大限度地收治患者,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对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免费提供快捷便利的病毒核酸检测,力争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2)尊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疫情,没有旁观者,每一名群众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如果提高治愈率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那么努力降低感染率、遏制疫情蔓延,则需要每一个民众从我做起。在党的组织领导下,人民群众群策群力、联防联控,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3)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网格化”管理在战“疫”期间发挥关键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1]30“ 网格化” 管理模式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会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科技手段,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对网格内的民众实行全方位“地毯式”搜索、排查,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例确保“零疏漏”。(4)对于医务工作者的特殊保护与关爱。医务工作者虽然属于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却是挡在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美战士。他们勤劳勇敢、日夜奋战,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医者仁心的高尚道德情操。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与政府高度重视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防护,加强受感染医务人员救治力度,最大限度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疫情过后,落实医务工作者各项待遇,对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的先进标兵给予表彰与奖励。
在抑制疫情蔓延方面,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显现。事实证明,各级党委和政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战胜疫情的内在力量,这一内在力量的发挥依托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并且它不断与时俱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制度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1]3中国之所以能集中各方力量办大事,是因为有一套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服务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导和社会团结和谐为特征,以全国强大物质和精神资源为后盾,依照宪法、法律授权和行政程序,在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施全国性的集中统一协调行动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应对洪水、地震及传染病等重大灾害中显示了巨大威力,多次使党和人民化险为夷。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上强调:“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6]政令一出,中共中央与各级政府加紧组织动员各方有效力量,举国体制发挥其独有的优越性:(1)各级党委与政府响应速度快、执行能力强。各级党委与政府积极响应习近平的指示,相继出台各种政策、法规,保障各地区的疫情防控落实到位。(2)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抗疫。武汉作为中国疫情的“震中”,是全国防疫的重中之重。在中央政府的统一调配下,多种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星夜驰援武汉,同时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用品企业春节期间放弃休假,加班加点、争分夺秒,为身在前线的医疗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3)人民群众个人防护到位。广大人民群众作为防控主体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春节不串门、不聚集、少外出,主动远离感染源,切断病毒传染途径。(4)人民军队是战胜疫情的硬核力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人民子弟兵牢记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宗旨,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在党中央与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军队调拨大量救援物资保障疫情防控,派出多批次4 000多名医护工作者支援武汉,其中,军队医疗队全面接管专门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体现了人民军队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作用之下,“中国速度”让整个世界叹为观止:每天有数千万个口罩在加急生产(复工后每天产能达到1亿多个),9天内17款检测病毒核酸的试剂盒被研发出来,10天7 000多名工人不舍昼夜、不停奋战建成火神山医院,中央以及各级政府组织300多支医疗队共计4万多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中国速度”为何惊世骇俗?“中国力量”为何源源不断?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它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疫情防控。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对此赞不绝口:“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展现出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令我印象深刻,这正是中国制度的优势!”[7]
事实再次证明,越是到生死关头、关键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越能集中各方力量,快速调动所有资源来应对各种困难、风险,也更能彰显其独特的优越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法宝。
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1]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法治各项工作,以法治思维推进社会建设。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疫情防控必然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种防控措施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执行。习近平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8]贯彻习近平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力,提高依法防控疫情的能力,为全方位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为此,2020年2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这是一部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临时法律,使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对依法防控疫情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为使依法防控落实到位,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在科学立法方面,完善了疫情防控相关配套制度、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捐赠受赠行为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一部特别的法律《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也制定并颁布出来;在严格执法方面,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督,严格执行依法防控,对于在非常时期妨碍疫情防控人员展开相关工作的犯罪行为从重处罚;在公正司法方面,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的司法力度;在全民守法方面,积极宣传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组织基层开展普法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引导民众增强法治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手段。它规范了防控参与各方的行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打击了违法犯罪,维持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党和政府采取了史上最严的防控措施,其中一条就是非医疗物资或非重大民生部门停产歇业,以进一步减少人群聚集。这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受到疫情的较大冲击,有一部分民众甚至产生了悲观情绪、抵触情绪。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各级党委与政府维持医疗和市场秩序、坚决打击违法犯罪、加强群众的心理疏导与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工复产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建成,关系到民生物资保障。
从事生活物资生产的经济活动是社会成员的必要历史活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9]在生产社会化日益增高的今天,整个社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致、劳动协作越来越紧密,因此,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循环的大系统,需要其各个环节每天不间断地运转起来,而不能长期停摆。
为统筹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并行不悖,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1)实行差异化复工复产。政府部门首先对该地区疫情发展形势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疫情,制定不同的复工复产措施,避免“一刀切”的粗糙做法。低风险地区全面复工复产,中风险地区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继续以疫情防控为重中之重。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地区,要打通物流、人流通道,推动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运转和产销精准对接。(2)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是:对冲疫情对当地经济的不良影响,防止经济链条断裂带来趋势性变化的负面效应。采取积极货币政策,对规模以上企业减税、降息贷款,扶植小微企业壮大做强,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业加大帮扶力度,实行延长贷款期限、加大续贷力度等,防止服务业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对防控疫情中发挥优势的智能制造、无人配送、线上消费等新兴产业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3)全面推行稳定就业优惠政策。推行企事业单位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对困难企业发放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减负、稳岗、扩大就业多管齐下;对于低风险地区农民工返岗问题,采取“点对点、一站式”周到服务,免费乘坐返岗交通工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失业保险金发放,应保尽保。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采取线上招聘等“零接触”招聘方式,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战必须完美收官。在部分贫困地区,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后,又迎来脱贫攻坚战。各级政府维持疫情发生之前的扶贫策略不变,特别注意因疫情影响返贫致贫的群众。当前,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正加班加点,以最大限度弥补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党中央与各级党委、政府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政策使遭受疫情而一度冰封的中国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中华大地再次充满勃勃生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历程从来不是笔直的直线,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曲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是荆棘密布、挫折随行。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0]病毒压不垮中国人民,困难、挫折是我们成长的契机。经过疫情的洗礼,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必将更加完善,治理能力必将更加强大。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挡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肆虐,已经有200多个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数目不等的确诊病例。相比较某些国家疫情防控的混乱之象与其政府的运转低效甚至不作为,中国疫情防控始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下有序开展、步步推进。
2020年3月26日,习近平在G20特别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11]病毒无国籍,疾病无国界,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敌人。目前,该病毒的来源还不明确,它的追根溯源工作正在推进,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还有待加强。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挑战,中国式“战疫”为其他国家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借鉴,为世界争取到时间与机会窗口,为传染病的防控树立了典范,必将载入人类史册。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增高的当下,世界公共卫生领域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我们呼吁国际社会与中国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未来的风险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