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020-11-25 03:08:30李立志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灌篮 2020年1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院校

李立志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我国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中曾强调,职业院校教学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以服务社会为教学宗旨,同时以就业为教学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然而,在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尤其是体育教学,更多采取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绝对地位,以教材为唯一的教辅工具展开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虽然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实践技能进行一定的锻炼,但是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和未来岗位的适配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体育教学和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丧失了职业性这一特点。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教学观念也和过去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过去对于成绩的重视,使得教学模式更多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以大量的题目练习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课堂学习实践,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在考试测评中的表现,但是对于学生在实践技能上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也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常言道,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也同样如此。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稳定的学习效率。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不能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还要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保持较高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坚持长期的锻炼,以此才能实现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教学内容深化,避免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只停留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上,更应该强调的是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以确保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能有一副健康的体魄。

(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都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针对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中能够看到,我国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后,往往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随时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来自学校生活和企业生活之间的落差太大,学生往往在第一时间内难以完成身份角色的转变,因此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并且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从过去的专业技能拓展到包括学生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不仅在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岗位生活,也能在学生成长发展的历程中提供帮助。而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往往也涉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通过体育课堂上的拓展训练来培养学生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得学生在面临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以消极颓废的状态坐以待毙,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体育运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体育竞赛,在激发学生活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尤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于成功和失败的正确看待,未来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总有表现不好的时候,在这些时候学生要有始终能够秉持良好的心态,对成功不骄傲,对失败也不气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为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较为落后的现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虽然会按照当前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规划的设定中缺乏创新性的内容构建。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研究上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探究,忽视了对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导致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上缺乏深度和广度,更有甚者还会使高职体育教学沦为形式主义。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体育教学在质量上的提升,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乃至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其目光仅仅局限于对体育学科知识的教学,缺乏将体育教学和学生所选专业的融合,使得体育教学在内容上略显空洞,缺乏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削弱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使得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学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活动,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没有较大帮助,继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限制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依赖于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清晰的教学思路,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如此。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仍然秉持着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诸多限制,例如教学中更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详细、深入地了解。并且,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基本以单向的形式呈现,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观念的输出者,而学生仅仅扮演被动地接受角色。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师生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沟通,致使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并且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反馈,教师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获知,导致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对于教学对象的分类较为模糊,错误的以统一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在体质上和个人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这种教学方法长此以往也逐渐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教学模式有局限性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大都以教学大纲作为出发点对体育活动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予以了贯彻,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会局限于大纲中所提到的内容,导致教师缺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一个成功且高效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对教师在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上的锻炼。然而,在当前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少有体育教师会主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仍然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热情。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少量的高职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其教学活动基本都在校园内完成。这样的教学形式,忽略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也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加强对教学理念的创新

如果教师秉持着落后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那么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仍然秉持着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由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学生能够支配的自主活动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突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自然就无法得到激发,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开展效率的决定性,培养教师对于教学策略的主动改进意识。当前高职院校应该首先加强对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通过对课程改革的推进来促使教师丰富其教学理念。教师要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去通过狠抓学习继而实现在理论知识的测评成绩上得到提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思路已经不再适用。当前时代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该以就业为核心目标,因此除去高职教学体系中专业知识的教学外,其他在公共基础知识上的教学活动也要和就业相融合。教师要加深对学生所选专业就业情况的了解。切实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主动进行创新以配合教学改革。比如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前已然进入信息化时代,一些信息化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如多媒体设备和微课等教学辅助工具的诞生,这些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选择,也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高职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对新型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来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信息化技术发掘更多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为接下来在教学模式中的改革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学体系和教学制度的建设依赖于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说,首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应该多加关注,对于学生在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深入了解,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能够对学生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方法,继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知识和锻炼活动的参与热情,构造一个活跃、积极的教学氛围,从而能够带动更多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自身的体育实践能力和体育水平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对标准动作的示范,这种以知识讲解为唯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薄,难以在综合方面帮助学生得到进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科学评价、鼓励表扬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等方式来提高学生整体的体育学习水平,让表现良好的学生继续保持这一势头,让表现稍差的学生能够在态度上和方法上得以摆正,继而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尤其要避免将测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结合就业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为构建体育教学的新模式达到促进作用。

(三)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师生关系作为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板块,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前文提到,过去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教师和学生之间呈现单向的交流,即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而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对教师所下达的教学任务予以完,完全跟随教师的课堂节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削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大幅度的削减,对于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时代下不仅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构建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想使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能够切实对学生的就业带来帮助,也需要构建师生之间的沟通平台。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以及对于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构建更加贴合学生意愿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建立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开始前与学生展开一小段时间的对话,通过畅谈理想和人生规划等,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朋友,而非上下级。教师也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经验,对学生作出指导。这样既能提高教学内容在和学生实际需求上的紧密联合,也能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并且这种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需要习得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搭建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交流平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提升都有巨大的帮助。

(四)以就业为基准制定教学内容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内容的规划和选择上,也是对自身执教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体现。在当前时代下,优秀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会在教学内容的规划上加入对就业导向的研究,为学生制定符合其专业知识和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内容,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的体能素养进行培养,而学生在体能素养上的良好表现,也能增加其在职业岗位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长远上来看,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率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清楚该专业在未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因此他们在初入校园进行学习时,对于专业学习以及未来规划往往都较为迷茫,甚至很多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时间过半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这时的学生无论进退,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十分巨大,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锻炼,在这一培养过程中,结合就业导向,针对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中需要用到的体育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更加具有职业特色,向就业方向靠拢。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在教学模式上的构建已经刻不容缓。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和过去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要明确意识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在新时代下加强就业和高职体育教学之间的结合。通过加强对教学理念的创新,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及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和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等形式,促进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在身体素质上的提升,也包括在心理素质上以及抗压能力上等各方面的综合提升。加强对学生在角色观念上的转化,提高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的认同感,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院校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