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2020-11-25 02:01舒成平
读与写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阅读教学

舒成平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适之中学 安徽 宣城 245300)

阅读是指人从文字、图片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而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过程,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通过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感知,使其对文章的含义、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

1.注意适当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都会符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影响规律,鲜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案例,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就得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出发,尽量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我自己的教学案例作分析,在教学《未选择的路》时,我一边按照教材讲解,一边插入自己的解读。在解读第一节时,我特别指出了“黄色的树林”,突出强调这是秋天的景象,并引用《蝉》中的语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强调了这种环境的塑造其实是预示了时光匆匆,很多事情已经禁不起等待,必须要做出选择。在解读第三节的时候,我引用了《列子》中“歧路亡羊”的故事,向学生说明,先秦的中国哲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了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不同的选择,当今社会的选择更是必然,虽然谁也无法认清选择的后果,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否则只能在匆匆的时光中浪费我们的人生。在这里,教师可以应用典故和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并且还加强了互动,为学生塑造了一个比较愉悦的学习环境。

2.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提升教学效果,往往还需要从具体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多样化发展,尽量促使初中生可以具备较为理想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多种手段实现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化。这也就必然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该促使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多方面思考,更好了解阅读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内容以及呈现方式的设计。比如在《说“屏”》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直接针对相应课文进行阅读教学,而应该首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学生提前搜集有关于屏风的相关素材,可以划分小组,利用小组学习模式进行素材的汇总和整理,要求形成较为完整的屏风介绍框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展示,可以在一个小组介绍完成后,由其它小组进行补充,进而也就必然可以较好提升教学效率,为后续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3.注意因材施教

学生与学生之间并不是大同小异的,而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不同类型的区别划分,教师喜欢将学生分为优生、中等生和差生三个类别,并对三个类别的学生持有着鲜明的区别态度。所有的教师都喜欢优生,并对他们格外关照,而对于差生则是“置若罔闻”,这种差别对待是不符合一名合格教师的规范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有差别心理,但是不应该将其实际体现出来,应该同等重视,并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不对的,教师应该实际了解每位学生的困难和喜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尽量照顾到更多的学生。

4.尝试评论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升入步入中学,大部分初中学生在阅读中还是喜欢情节,喜欢形象。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预习课文,一般他们就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情节,“阅读期待”便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因此,阅读时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那就是让学生尝试阅读评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当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

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读者,成为语文课堂上、语文学习中的主人;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阅读教学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阅读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提升其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从人文性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丰富学生的经历与陶冶学生的情感,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阅读教学“六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