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2020-11-25 00:16山丹县第二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群文课外课外阅读

○ 山丹县第二中学

群文阅读就是一节课完成多篇文章的阅读,是架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方法之一,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进行群文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成长为有自信、有内涵、有梦想的人。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使学生在每一次的阅读中思考,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概述和意义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将几篇同类型或者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过程。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和开发有一定的要求,要以《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反映情况)、地域特色、文化氛围和社会生活等,找到有探究价值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部分进行教学。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课外积极主动地展开阅读,而课外的阅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课内阅读[1]。如,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之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学完她的两首词以后,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李清照的其他词分发给学生。因为学生对词人很感兴趣,所以争相阅读,甚至有学生课下自主搜集李清照的其他故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量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多读书多看报,才能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外化于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教师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需要学生同时阅读几篇甚至几本书,对于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非常有效。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大量的群文阅读,自然而然能够发现文章中的一些写作规律,在以后的阅读中,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学完柳永的《雨霖铃》、刘禹锡的《竹枝词》等诗词后,学生知道自古“柳”有送别的意思,多用在送别诗中,表达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今后在阅读到有关诗词后,能够很好地掌握感情基调。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传统观念落后。部分教师长期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不够了解,在运用过程中有抵触和质疑心理。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会下意识采取之前的单篇阅读教学方式,依然是自己处于主体地位,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选文内容不一致。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在选文时没有细细琢磨文章内容,存在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和课外拓展的文章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使课外阅读没能实现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两者没有办法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链的断裂,没有在系统和契合度方面对群文阅读产生积极影响。

3.阅读指导不到位。群文阅读的目的就是通过课内文章的精学,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但是,部分教师的课内阅读指导不够到位,没有将一些重要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无从下手,摸不清头脑,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可是收效甚微。

4.不理解群文阅读的内涵。个别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群文阅读的内涵,仅仅停留在文章的叠加上,将其当成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手段,没有实现群文阅读的授课目标,这对学生来说也是思维受限的原因。还有部分教师在群文阅读的主题设置上不专业,多数主题是凭空想象,没有预先进行实践性活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认知的偏差。

三、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要明确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文章的理解要高于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恰当指导,使学生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群文阅读[2]。群文阅读一般要求学生阅读几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集中放到课堂上学习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阅读。学生是群文阅读的主体,如果没有在课外积极主动地阅读、探究,必然没办法实现群文阅读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对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群文阅读计划,课前组织学生预习,课中传授阅读方法,课后督促学生阅读同类文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课后阅读,然后在全班展开分享讨论,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和想法。这样一方面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明确朱自清作为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2.吃透教材,准确选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对此,教师应该吃透语文教材,从不同主题选择文章,并根据这些文章主题划分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阅读价值。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后,教师可以“鲁迅先生不同时期人物的塑造”为主要议题,给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祝福》等相关文本,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对比分析鲁迅笔下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所处背景、描写手法等,从而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又如,在教学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先秦南北朝诗歌时,笔者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氓》《离骚》和《孔雀东南飞》都是爱情为主题的诗歌,教学时将三篇文章组成群文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后发现,不管是《氓》中的痴情女子负心汉,屈原无法追求到的“香草美人”,还是《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勇和刘兰芝,都向我们表达了一种情愫: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伴侣的美好愿望,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尽如人意,这些困难都将成为我们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古人有那样的做法,现如今我们会怎样做呢?由此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引导学生探讨当今的爱情观。

3.对比阅读,融会贯通。对比阅读是群文阅读中高效又重要的阅读手段,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多篇文章,找出这几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更上一层楼的目的。对比阅读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读物,实现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被“困在套子里”,及时总结阅读经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陆游的《咏梅》时,教师可以找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明确他们虽然都是在歌颂梅花,但是《咏梅》是通过赞誉梅花,说明自己和梅花有着同样的品质,《卜算子·咏梅》则是表达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以及刘著的《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找出这几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4.引入文章,拓展思维。在初中阶段,倘若只是凭借着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作品进行群文阅读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因此,教师需要在保证学生可以掌握教材中知识的基础上,将一部分课外文章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阅读。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在课外进行相关文章的自主阅读。

例如,在讲解《藤野先生》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反映的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等精神,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如《朝花夕拾》等。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3],使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逐渐理解鲁迅先生笔下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拓展。

5.科学引导,循序渐进。为了保证群文阅读达到预期中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掌握科学的引导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阅读的难度应当是由浅到深、逐渐增大的,而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也一定要根据梯度特点合理布置,保证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慢慢拥有自己的阅读思路,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文章的顺序进行合理调整,或者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读文章。目前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提出问题这一方法。通过对众多文章进行分析并科学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最终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在进行这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入门培养,也就是说应当先为学生提供一部分独立的文章去阅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再将内部具备相关联系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循序渐进,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较好的提升。此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问题,设置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给学生的阅读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长篇文章进行分章节阅读。不同的章节有着一定的独立性[4],但是章节与整篇文章又具有一定的整体联系,让学生能够找出章节中存在的独立性和整体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多思考、多实践,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群文阅读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群文课外课外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群文活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