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群文阅读能让学生思想飞翔、语言飞跃。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最终培养其观察力、思考力;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猜想、思考、修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亲历自己、亲历生活、亲历成长,为学生终身阅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广泛阅读,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媒介进行阅读,并能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强调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则要重视启发、讨论。统编教材强调阅读策略的应用,一定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去读更多的书,通过读书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阅读者,有思考的阅读者,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为厚实。而群文阅读就是凭借多文本教会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去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人物的思想以及作品背景带来的思考等。
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的思考更具“思考含量”呢?最关键的因素是问题。只有问题才能够引出更强的思考动力,引发更强的追究意识,引导出更多的疑问与探究功能。在群文阅读中,问题的设置是进行群文阅读的关键,是课堂行进的主心骨。问题推进课堂,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回归文本,拓展思维,形成最为有效的课堂生成,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了五本童话——《“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鲤鱼跳龙门》《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师生共读《一只想飞的猫》时,笔者利用“因为谁,猫有了第一次想飞的念头?”“是谁让猫没法再装睡?”“这只猫飞起来了吗?”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一定的想法:“这只猫与平时见到的猫有什么不一样呢?”“它都有哪些奇遇?”……这样的阅读,让学生发现普通的事物来到童话的世界就会变得与众不同,顺势进入另外四个故事的阅读,学生自然就明白童话世界的绝妙所在。
当然,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应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学生能进行全面观察、深入思考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由《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组成。“改变”是四篇故事的主题指向。精读课文后,将四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设计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这些童话故事有哪些地方是让人“想不到”的?
2.你在这些故事中还发现了哪些“想不到”?
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会有许多惊叹:“哇,这个想法好奇妙!”“咦,怎么会这样呀?”“啊,和我想的不太一样”……阅读中,这样的“想不到”越多,学生的思路就越宽,思维就越活跃。
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阅读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诱发”学生的表达。“猜读”是我们常用的策略,在《邋遢大王》《长鼻子匹诺曹》的群文阅读中,设置“读名字,猜形象”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名字提问:“邋遢大王究竟会邋遢成什么样?后来他改正这个毛病了吗?匹诺曹的鼻子会变成什么样?他的鼻子是怎么变长的?”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更有阅读“欲望”,并通过在文本中印证自己的猜想,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再比如,阅读《孤独的小螃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活动:“小螃蟹”也给你准备了几个“词语漂流瓶”,他把它们藏在了故事里,请你边读边找,试着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想想这些词语(孤独、水淋淋、呆头呆脑、模糊、胆怯、安慰)的意思,并和同学交流。这样,把激趣和读书策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享受了阅读的乐趣,又掌握了读书的策略。
表演是低年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群文阅读中恰当地运用角色表演,既培养了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大象的耳朵》群文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积极尝试分角色演一演故事,让学生在表演中有所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快乐学习。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不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阅读者,而是一个有主见的阅读者、一个会思考的阅读者。这样的阅读,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渐渐提升,而表达的过程就是言语升华的过程,是亲近母语的过程,学生与语文的距离也就拉近了。
群文阅读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经历的有一定高度的探究性阅读。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猜想、思考、修正,思维不断地推进,越来越有深度,会辩证地思考:自己想到了什么?这个过程同样要的不是结果,要的是学生的思考。
明显的异同点,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强烈的认知冲突,也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栏目中的童话故事《小喜鹊加加》,读到小喜鹊用孔雀毛装饰自己的尾巴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阅读:大家都觉得小喜鹊加加的孔雀毛尾巴不好看,加加伤心极了,快来安慰安慰它吧。在安慰加加的过程中学生们有了自己的思考:什么才是最美的?从而也有了自己正确的认识:做好自己最重要。关于故事的结尾,教师还可以这样引导:故事的结尾,老鹰安慰了伤心的加加,最后加加快活地飞回家去了。它回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胆猜想一下。就是通过这样的阅读,建立学生自己读书的意义,用自己的思考去判断、评价,用自己的视角去反思书中的人物,与作者视角做一个对比,把自己的思想加入到文本中去,让读书带给学生更丰富的思考力,让思考力带动表达的提升。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里不能只关注记忆力,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学生往往可能是很有才华的人。反观我们的课堂——缺少思考、缺少探索、缺少发现。群文阅读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想象,重点不是让学生表达看到的客观存在,而是对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象加以表达,强调主观思想的建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习作中让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因此,首先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力,达到读写结合。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介绍了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蒲公英、豌豆等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等科学常识,课文以生动、活泼以及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故事或形象解读,正确理解所蕴含的科学常识,从而喜欢科普类童话,产生热爱、探究自然的兴趣。上完这个单元以后,笔者以“童话里的科学知识”为主题,选了《小动物过冬》《骄傲的丹顶鹤》《小猫刮胡子》《大海不都是蓝色的》四篇文章引导学生们阅读。首先,笔者做了这样的引导:一说到童话,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有学生说“有趣”,有学生说“好玩”,也有学生说“有用”……这些都是学生最直接的观察与感受。接下来引导学生们快速浏览,说说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复述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发现:几篇童话中隐藏了不少科学知识——动物要冬眠;河里的水和河岸有摩擦,越靠近岸边,水流得越慢;猫的胡须能丈量老鼠洞洞口的大小;大海不都是蓝色的,有红色的、黄色的……有的学生还联系生活实际,说到了生活中的小发现:星星会一闪一闪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快……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借着学生们阅读的热乎劲儿,笔者让学生们就身边的发现,自己创编一个好玩的童话故事,用喜欢的形象承载自己的想象,用有趣的故事述说自己的发现。故事中,每个学生的想象都有他自己生活的联想,自己生活的情感,这样的想象是有情感的想象、有温度的想象。
在学完《绕啊绕的诗和故事》后,总结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后,笔者带领学生们进入了“我是小诗人——合作创编诗歌”环节,请学生们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绕的方式,小组合作创编一首儿童诗。学生们顿时诗兴大发,迅速创编起来:“书包里有书本,书本里有文字,文字里有知识,知识里有未来。”“大楼旁边有自行车,自行车旁边有个我,我旁边有只小狗,小狗旁边有块骨头。”“蓝天下有白云,白云下有大树,大树下有你和我。”……一首首环绕诗,绕得开心,绕得有趣,绕出了知识,绕出了道理。当教师找准一个激发点,催生了表达的生发,学生的表达就有一个高度,他们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语言的运用。
总之,群文阅读更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以提升学生思考力等为出发点,运用各种策略提升阅读“效率”,使课堂更具生命性、生成性、全体性、全面性,让阅读教学更富有“效益”。在这里,学生建构了个人智慧与他人智慧的共享智慧,建构了多文本的思考群,建构了丰富的表达意境,学生的思想在飞翔,语言有飞跃,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