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25 00:16永登县武胜驿镇富强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作业

○ 永登县武胜驿镇富强小学

古语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永恒的动力,它能够从情感层面满足学习者探究未知,获得成就感的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升学习探究效果。趣味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教学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灵活运用趣味教学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根据阅读文本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雪孩子》的阅读指导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童话故事,理解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师要求学生通读童话,并结合故事情节的推进设计思考问题:默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句子,并结合想象说一说小白兔和雪孩子还能怎样玩?如果你是雪孩子,小白兔给你跳舞、唱歌,你会怎么想呢?小白兔在睡觉前感觉冷,就往火堆里添了把柴,这一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吗?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根据你的阅读,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包含对童话内容的理解,也包含对学生想象的引导。在有趣的问题中,学生进一步体会文本,并在交流与互动中理解了雪孩子的勇敢善良[1]。

由此可见,巧妙的设疑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地回应或回答,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当然,设疑的目的不仅在于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的质疑精神。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能够带领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智慧。在趣味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着眼,为学生创造主动提问的时机,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从而调动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

二、丰富素材,构建趣味化学习情境

丰富的素材是学生阅读的依托。在教材文本阅读中,文本内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探究需求。基于此,教师应根据趣味教学要求,依托文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苗族人民与周总理共度泼水节的激动心情,展现出苗家人对周总理的热爱与祝福,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泼水节的相关素材。其中包括泼水节的由来的各种传说故事,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到故事氛围中,在一个个生动、惊险的故事中感受泼水节的历史厚度;为学生讲述泼水节的相关活动,让学生通过与春节的对比,了解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理解泼水活动中蕴含的除旧迎新的祝愿;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在图片、视频中感受傣族节日的欢乐。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教材中的文字用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实现了延伸,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

再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影像资料为学生讲述恐龙家族的故事:六千六百多万年前,地球上生存着一种庞然大物,它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繁衍出不同的分支,有的恐龙继承了祖先强大的四肢,能够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影像的辅助下,教师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为学生接下来的趣味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置游戏,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

游戏是趣味教学法运用中最为典型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游戏过程,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游戏的教育性,强调寓教于乐的本质。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快乐,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应打破“为了游戏而游戏”的偏见,避免学生在游戏中陷入无序嬉戏打闹的状态,利用游戏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的游戏行为,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和教育。第二,找准游戏教学的切入点,确保学生能够自然、主动地融入游戏活动之中。游戏教学的切入要找准时机,例如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计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主题,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此外,教师还抓住某一方面进行教学。例如,拼音教学、识字教学、成语知识学习、拓展阅读、写作技巧指导等,设计有趣的游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完成任务。第三,注重游戏的可操作性,优化游戏教学过程。游戏的设计不能想当然,应该具备实际操作性。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应制作游戏材料,反复推演,做好各环节的预设,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参与游戏,保证游戏教学目标的实现[2]。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为指导学生复习“民、挺、禁、灯、明、很、朋、真”八个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准确区分前后鼻音,教师设计了“词语接龙”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准备了四张声母卡:in、ing、en、eng,并做八辆小汽车纸质模型,车身写上“民、挺、禁、灯、明、很、朋、真”八个生字以及相关的偏旁部首、词汇的卡片;在游戏中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卡片准确读出“民、挺、禁、灯、明、很、朋、真”八个汉字,每一次正确读准读音,就找到了闯过第一关的钥匙,然后在词语接龙中不断进入更难的关卡,并根据关卡的难度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游戏教学将学生所学的拼音、识字、组词等学习内容设计成游戏情境,并以涂上小红星作为最终的奖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效果,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巩固知识。

再如,在写作课堂上,教师以“描写一种小动物”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在课堂指导中,为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表达的技巧,教师设计了游戏环节。在游戏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若干关于常见的小动物的卡片放进封闭纸箱里,然后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个代表抽取卡片,做出小动物的动作,同组学生进行猜测,猜对的得1分,在有限时间内得分最高的队获胜。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小动物的神态,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并不断润色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表达。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表达积极性,促使学生彼此交换观点、启发思路,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四、设计作业,引导趣味化课后学习

作业是学生完成课后知识巩固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学生在无趣的作业模式中倍感身心压力,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做作业也成为教师、家长颇为头痛的一件事。针对此类情况,在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写作业热情的重要意义。探究设计富有创意、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写作业的环境,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体现作业的真正价值[3]。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趣味教学法应对作业作出如下调整:第一,设计多种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自己支配写作业的过程中发展个性。例如,在学习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后,教师结合童话题材的特点,为学生安排了各种开放性的作业。其中包括开放性编创,即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续写,说一说老屋的最终结局;开放性表演,即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设计道具、服饰、台词等,表演课本剧;设计综合性作业,用美术、手工制作等方式呈现故事内容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一种作业形式并进行汇报记录,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选择作出安排和指导,确保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互动完成作业任务。第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到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思维发散与创新探索中发展语文能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放开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权利限制,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自己设计作业,以促进个体学习目标达成。例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自己设计作业。通过汇报,有的学生自制学习卡片,总结基础知识,并拓展相关文学作品知识;有的学生观看了《三国演义》影视片段,结合片段内容对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进行了分析;有的学生拓展阅读,完成了《草船借箭》前因后果阅读,并形成了读书笔记……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出了评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趣味教学法对于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趣味教学的实现方式有很多,教师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应拓展思维,从多角度分析趣味教学与语文课程构建之间的契合点,为学生设计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方式,从而形成趣味化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法作业
午睡的趣味
作业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我想要自由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