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县龙台初级中学
微课作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微课对本节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一定要把握课堂设计环节,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生物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1.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借助微课展开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理解力和总体特点为核心的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与学生、教师经验的有机结合。在整合微课素材的过程中要把生活化教学和微课的优势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微课内容适当地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体系,同时优化教学设计[1]。
例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一课时,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开花与结果普遍较为熟悉,但是花开之后内部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并且在花谢之后如何结果的这一过程却并不了解。这个时候,教师应结合相关知识仔细分析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微课设计,通过微课让学生体验、感受和探索绿色植物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感悟绿色开花植物生命的奥秘,增加了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和认知。
2.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借助微课实现智慧生物课堂。课本内容是一切教学的核心依据,为课堂教学提供基础和方向。教师在进行微课素材整合时也要抓住课本的基本内容,围绕课本要求进行深化和拓展,为学生寻找与课本知识网络相契合、与课本内容相呼应、在课本内容基础上进行延伸的微课素材,构建生物智慧化课堂,达到知识来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的目的。
教师可以把微课设置在课前预习和导入环节,在新一节知识学习开始前为学生播放一个2-5分钟的知识导入视频,为学生梳理章节内容,指出主要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自主预习时难以分辨知识侧重点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新课学习上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微课,在讲解到难以理解或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借助微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帮助教师加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教师讲授与视频辅导的有机结合;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小节环节发挥微课的作用,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播放一小段知识拓展类的微课视频或者问题引导类的微课视频,一方面为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另一方面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2]。
微课教学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整体化,而学生的学习则是有个性化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化一般是指学生性格特征的个性化。如何将微课教学的整体化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综合分析微课的形式优势与内容优势。从学生的课堂整体效果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所适应的环境中去学习,这就是因材施教的体现。例如,对于在课堂上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借助内容丰富的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在上课时围绕生物知识为大家进行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的生物学知识,而对于在课堂上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辅导、提问、谈心等方式了解他们对本节所学知识情况的掌握,从而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例如,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结合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环保问题,搜集相关环保资料。随后,由教师将这些搜集到的资料整合起来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学生的性格特征也是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值得考虑的问题,微课教学的设计和呈现都离不开学生的性格特征。有效利用微课,就能把“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与智慧课堂的高效教学优势相结合。
学生对生物学习投入的兴趣偏好影响着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效果不太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生物教师拘泥于枯燥的教学方式之中,缺乏对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创新。学生对学习生物学不感兴趣,更不会主动地去探索生物学知识,最终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会提高学习效率。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起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短小精湛的特点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微课视频的牵引下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之中[3],并且以主人公的态度去学习,进而发现生物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教师、学生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授课时要把学生的生物兴趣偏好与课本知识总体相结合,创造合适的知识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兴趣促学习,以引导促思考。
例如,教师在进行“动物细胞”的授课时,可以在课前首先询问学生是否对动物世界感兴趣,是否曾经有过探究人体和动物细胞的想法;在引发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科学家提取和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视频,向学生展示动态镜头下细胞的具体形态,让学生产生对动物细胞结构的大体认识;然后结合课本展开授课,一方面以视频内容为牵引,围绕视频中科学家的实验步骤和内容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回答;另一方面以专业的知识讲授作补充,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动物细胞的组成和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保证生物教学进度的正常实现,还能够借助课堂情境和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生物探究意识。
通过一系列的整合把复杂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辅助性教学资源是微课的一大特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的知识点是比较零碎、抽象的,而这些知识中却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学的重难点。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特点和优势突出重难点,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认真备课,并在上课时进行细致讲解[4],通过对抽象知识的具体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微课教学的目的。
例如,讲解“血液”相关知识时,血细胞的特点以及种类是很难让学生通过单纯的语言去理解的,教师在进行“血液”的课堂授课时就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图片和视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种血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状态,便于学生观察其特点,进而掌握血细胞的种类及形态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血液组成的理解和记忆,把抽象的血液知识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直观印象。由此可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对教学质量的限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帮助学生强化生物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先前的生物实验课上学生基本上没有任何主动权,学习都是掌控在教师手上,教师为学生安排好实验的进展;并且教师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时间以及进度等都会受到课堂教学时间、课时的限制,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验创新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即便是进行实验,也是按照教师指导的操作方式、试剂的使用量等进行实验操作,对生物实验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探索,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微课结合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把规范、完整的实验步骤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对实验教学作出补充,有效应对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微课内容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流程等,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探索突破方法。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对微课内容的理解、掌握的生物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创建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生物实验课堂,或是将重难点知识列举出来,分小组讨论,并动手实验,以此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知识,让学生了解更为深奥的生物知识,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维。
微课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避免了一些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突破了教学时间、空间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一些局限性,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了学习目的,找到了学习切入点,丰富了学习内容。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运用微课构建现代化生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