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潭县第二中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面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这个问题,教师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大胆的革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个别教师依然未去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和基本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因素,致使语文课堂索然无味[1]。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偏远地区的语文教师,笔者想根据教学实际,谈一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目前,由于大多数教师有两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兼任着杂乱无章的班主任工作,再加上学校各个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等等安排的其他繁杂事情,基本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虽然说这一代人几乎都受过应试教育的煎熬,对课程改革怀有浓厚的热情和美好的期许,但因为只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安排部署下,参加过几次“蜻蜓点水”式的课程改革培训,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只是皮毛,所以真正践行课程改革难度很大。再加上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们也不可能全部走出去观摩,学习他人之长,切实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想境界。因此,教师很难真正将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体现课改的实效性,反而有可能在课改中迷失自己。
2.课堂授课方法陈旧。当前,不少教师备写教案千篇一律,他们备写的教案只是将《教学参考》或者其他的教辅资料简单地抄写,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各类检查而备写教案,或者直接带上《教学参考》及其他教辅资料上课,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这样备写的教案大多缺乏实用价值,且这种只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形式主义备课,只会导致教师在上课时只有任务,没有目标,只按教学进度讲课,而不注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单一。不论是什么课,教学都是程序化的: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一直到写作特点等等。如此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日积月累,教师自己厌倦了教学,学生更厌烦了听课,使原本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负担。
3.作文教学有待改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曾说:“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写”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为之努力践行[2]。但现实是,由于受升学率、合格率、教学成绩等评价标准的限制,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不能不靠繁琐的讲授和频繁的练习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以至于有的教师把作文课拿来讲课文,搞基础训练,搞阅读训练。个别教师即使是上作文课,也只是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立意……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在考场上出现写不够字数的情况,甚至对学生“当堂训练”。实际上,这样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对“怎么写”缺乏正确的引导,致使大多数学生作文写得平平淡淡,个别学生的作文还有抄袭的情况。
4.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在农村学校,部分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根深蒂固,始终想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堂课仅仅“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的。个别教师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依然凭着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走上讲台,辛辛苦苦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自己所讲内容“细致入微”:从生字的正音到新词语的解释,从难句的含义到修辞的妙处,从段落层次的划分与概括到主题思想的归纳。一堂课下来,学生被动地学习,成为了“记笔记的机器”。有的教师停留在对课程改革片面的理解上,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很多问题,从表面上看,学生不断地举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似乎实现了新课改追求的“合作、民主、探究”的教育目标,但实际上教师提问的作用不过是牵着学生的鼻子,促使学生逐项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而授课教师在评价学生抢答的问题时,凡是符合自己认定的“标准答案”就给予肯定,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凡是不符合或超出自己想法之外的答案,就给予否定。这样下来,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学生却一脸茫然,抓不住学习重点,感觉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缺乏课堂参与意识,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首要任务就是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及缺陷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实施教学,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点的教学,而且要结合相关课外知识进行延展性教学,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更好地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方式。对于一节课而言,虽然知识的传授十分重要,但教学方式更加重要。个别教师“照本宣科”,没有新的知识,缺少自己的思想,缺乏教学的激情;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虽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却忽略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使教学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课堂;有一些教师不重视教学艺术性,自始至终“一言堂”,使学生成为远离教学的主体,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毕竟它比传统的讲授教学有更多的优点。一方面,教师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创造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在多媒体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形象地展现语文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保证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实符合实际教学需要,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最终实现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3.加强学生写作指导,优化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摒弃套路作文模式。语文教师一定要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在作文教学时,自己应该先审清题目,写下水作文,体验一下写作的感受。作文教学不只是将写作技巧教给学生,关键是要让学生自然地释放内心的情感,用真实的语言来抒发真切的情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更好地体验生活、认识自我。
教师应教给学生深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一篇作文不可能将个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全部表达出来,但是总结所有内容,将其浓缩出来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任意选择自己认为好的生活细节,将细节内容用充实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要带着问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在写作文时贴近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各种事物、事理,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不断总结生活经验,从而写出好文章。
学生在写作文时要讲真话、诉真情。如果缺乏生活经验,就难以形成真情实感。我们要鼓励学生说真话,也只有说真话,才能让作文内容变得真实可信,才会更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心。我们写作中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就是要求学生要用自己的真话、真情,把事、理说出来。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都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办“爱我中华、兴我文化”的手抄报,在班内进行评比。在课本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课本剧表演,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笔者还特别注意做了以下几点:第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上尽量控制自己的讲授容量,以丰富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说、写、读、唱、动手操作等,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第二,巧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在教学中,笔者不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积极参与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习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会上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4]农村中学经济相对落后,信息比较闭塞,学生学习动机欠缺,这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教学胆识和气魄,勇于打破那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大胆创新,让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