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摄影术自诞生之日起,不仅在视觉观看习惯上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几乎重新塑造了我们记忆与传递信息的方式,其影响力不亚于人类文明史上文字的发明。这确实是一次重大的文化变迁,我们将表达的中心由小说、诗歌、戏剧等偏向了图片。图片逐渐成为我们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我们通过观看与解读一张张显示在各式介质上的图像来了解事情发生的始末,来感受人物的悲欢,来知晓时代的更替。
18 世纪30 年代,约翰·亨里奇·舒尔兹(Johann Heinrich Schulze)证实了光线对银盐能够产生暗化的化学作用。18 世纪中叶,陶瓷商人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通过接触印相制作的物影照片短暂地留存了影像,但是韦奇伍德并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法让他的图像永久保留下来。塔尔博特(William Heinrich Fox Talbot)、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é Daguerre)和约瑟夫·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以及后来的试验者得以在韦奇伍德成就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古典摄影工艺也在摄影元年之前就已起步,1826 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里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白蜡版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8 小时,再经过薰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托马斯·韦奇伍德肖像
19 世纪30 年代各类摄影术纷纷出现。达盖尔在法国用碘化银和汞蒸汽在金属板制作出图像;在海峡的另一边,英国人塔尔博特用氯化银(后改进为碘化银)在书写纸基上制作出图像。塔尔博特的光绘成像流程、盐纸印相工艺和碘化银负片成为19 世纪20 年代制作照片的标准流程。达盖尔摄影术带给人们的是想象不到的细节和信息,而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不仅带来了复制的观念,还呈现出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由此人们渴望出现一种能够结合两者优点的成像技术的出现。
1851 年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Frederick Scott Archer)发明了湿版火棉胶工艺,在19 世纪50 年代末几乎完全取代了达盖尔式摄影法。湿版法可以得到一张用于印制照片的负片也可以提供正片,由此又衍生出正片成像的安布罗式摄影法,和将正片放在金属板上进行曝光的锡板法。
与此同时,在1850 年由路易斯·德西雷·布兰夸特-埃瓦德(Louis Blanquart-Evrard)发明的蛋白印相法,成为了当时的热门摄影工艺,一直被广泛使用到1900 年左右。法国摄影艺术家尤金·阿杰特(Eugene Atget)一生都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创作。时间的流逝使得蛋白质变质而产生的褪色及黄化再加上工艺本身的光泽感给蛋白印相照片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铂金印相工艺产生于蛋白印相成功取得商业应用的时期,即在1873 年由威廉·威利斯(William Willis)和阿尔弗雷德·克莱门茨(Alfred Clements)发明。铂金印相工艺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摄影是一种艺术的尝试,由此形成的照片有着哑光的质感,中性而深沉的色彩呈现,相比于其他工艺有着更为宽广的影调,且铂金工艺的成像是永久的。但由于高昂的成本价格,并未实现真正的广泛使用。
19 世纪乃至20 世纪的古典摄影工艺大部分是基本银盐的成像工艺。早在1842 年,英国的约翰·赫歇尔爵士(Sir John Herschel)发明了非银盐成像工艺 —— 蓝晒印相工艺,这是一种铁盐成像工艺。其制作出的照片带有独特而耀眼的蓝色和白色。
碳素印相工艺于1855 年被路易斯·普瓦提埃(Louis Poitevin)发明。碳素工艺是基于重铬酸盐和胶体混合进行感光的。他的发现不仅仅可用于碳转移,也对后来画意摄影家所推广的很多其他一项工艺,包括树胶重铬酸盐工艺、珂罗版工艺起到导作用,并在1859 年获得专利。然而直到很多年之后才由约瑟夫·斯旺(Sir Joseph Wilson Swan)推出一种实用的方法来制作碳转印。
1864 年沃尔特·伍德伯里(Walter Woodbury)发明了凹版印相工艺,凹版印相工艺不是通过化学试剂成像,而是通过类似从重铬酸盐工艺晒板,进行腐蚀模具制作而成的。这种工艺出现时,突然间可以制作看起来像是照片的东西了,他们有可信度有细节和真实感,只要你相信,这就是一张真实的照片,但他们可以通过印刷机制作工艺更简单,数量更多,价格也更便宜。
古典摄影工艺发展变革至此,湿版成像工艺仍然需要大量繁琐的步骤,一个阻碍摄影发展的极大原因是不可便携。当时人们期望一种涂布能“干”用的材料,在商店可以买到,并可以随时装入照相机拍照。1868 年W. H. 哈里森(W. H.Harrison)提出了使用明胶来代替胶棉乳剂的设想,摄影要进行普及,必须具备轻便、价廉、操作简易的照相机和感光片。经过多年的奋斗,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于1888年成功制造了第一架“柯达”(Kodak)照相机,次年生产了成卷的软质胶片。
不同光线下图像表面浮雕效果的差异
如今人人都是摄影师,我们使用着完全不同于古典摄影工艺的方式保存下自己的照片。数码摄影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对摄影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古典摄影工艺的重新兴起的趋势让大多数甚至不了解胶片摄影的使用者了解到了摄影还有着关于时间和手工的一部分内容。除去历史沉淀和繁琐步骤为古典摄影工艺带来的神秘感,那些经由人手工艺和漫长时间才得到的影像,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们留下了反思的余地。照片不再是电子屏幕上的一张张图像了,当用手接触到精心制作的影像时,人们会发现摄影的呈现过程本身或者这种呈现形式本身也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内容和展现的一部分,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更多来自于艺术家的思考与情感。
所有的历史都是现在的历史,人们对于古典摄影工艺热情的回归,并非止步于重操古典工艺技法。以现代人的时间观念来看,繁琐以及耗时似乎是传统工艺面对数码摄影应用层面的主要失败的原因,然而任何古典工艺在不断改进和实验的过程中,都可以赋予艺术的摄影无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