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子和大人物的教育故事

2020-11-24 09:03彭艳梅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陈鹤琴鼓楼丛书

彭艳梅

鼓楼幼儿园(原名鼓楼幼稚园)是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创立的。创立之初的鼓楼幼稚园园舍是陈鹤琴先生自家住宅的客厅,当时只招收了12个孩子,园舍、硬件设施、课程、教师队伍等一切都有待建设。如今的鼓楼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福地,是江苏省乃至全国幼教领域的榜样。而这一切离不开陈鹤琴先生终其一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也离不开每一位耕耘其中的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比如,曾在鼓楼幼儿园做课程实验的张宗麟先生,1932-1937年任园主任的钟昭华先生,1960-1995年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的闵传华先生……他们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使鼓楼幼儿园成为幼教领域的榜样,也使中国幼儿教育走上了科学化、中国化的道路,促进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而了解他们的教育实践故事、追寻他们的教育理论创立的源头,会让幼儿教育工作者获益匪浅。

“鼓楼幼儿园走出的大教育家”是一套关于这些儿童教育家们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丛书。该丛书共4本,分别为《小园子里的大人物·陈鹤琴》《小园子里的大人物·钟昭华》《小园子里的大人物·闵传华》《小园子里的大人物·张宗麟》。作者团队由鼓楼幼儿园现任园长崔利玲领衔,集结了鼓楼幼儿园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他们深入研究4位教育家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又多年扎根于鼓楼幼儿园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撰写这套丛书便水到渠成。该丛书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体会到该丛书有以下3个特点。

●以“人物故事”和“人物警句”分篇,结构简洁明了

该丛书中每本书的结构简洁,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人物故事”和“人物警句”。“人物故事”是“过去的故事”,讲述了教育家的出生背景、求学经历、教育实践故事等,叙事线索单纯,语言极富感染力。在“人物故事”里,读者可以看到很多至今仍在探讨的教育理念,教育家们在当年是如何进行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比如,如何开展游戏活动和选择游戏材料,如何进行家园合作,如何观察和记录儿童……这些问题,近百年前教育家们已经在进行相应的教育实验研究。“人物警句”是“现在的故事”,是教育家对自己几十年教育实践研究的理论总结。该篇以教育家们的教育警句为章节名,先简要阐述“警句”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或理论,再辅以鼓楼幼儿园现在的教育实践故事或案例,具体、形象地解释了“警句”的意思,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

●以故事讲述教育实践和理论,内容引人入胜

无论是从教育实践到教育理论,还是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都以真实而具体的教育故事表述,可读性强,也易为读者所理解、接受和运用。“人物故事”:从实践到理论的故事,生动具体。该丛书没有抽象的教育理论论述,只有关于“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循环往复的教育故事,而教育理论流淌于教育故事中,“润物细无声”,让读者不知不觉就理解了。例如,《小园子里的大人物·陈鹤琴》一书中,“三大计划与课程试验”一章详细地讲述了陈鹤琴第一次课程实验研究的过程,读者可以看到课程实验研究三个时期的课程内容是如何确定的、幼儿园环境是如何布置的、教师的指导方式是什么样的,每个时期分别出现过哪些问题,是如何调整的,接下来实验研究又是如何进行下去的。在这章里,可以看到幼教界一直在探讨的一些问题,如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如何平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等。第一次课程实验研究对“活教育”理论的创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阅读这一章,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活教育”理论,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人物警句”:从理论到实践的故事,鲜活形象。理论只有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才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人物警句”讲的是4位教育家的理念和理论如何在鼓楼幼儿园里实践、传承、创新的故事,是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实践的故事。例如,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张宗麟总结为“对于各种设备,一切以儿童生活为攸归”(这里的设备指儿童所需的游戏材料、生活用品、工具等具体的物质环境),即“以儿童生活为目的和必要来准备环境和设施,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需要中寻找设备的来源”。《小园子里的大人物·张宗麟》一书中,“一切以儿童生活为攸归”一章讲述的就是张宗麟关于幼儿园环境和设备方面的教育理论如何在鼓楼幼儿园实践、传承和创新的。这一章里有3个案例,分别讲述了游戏材料、环境布置、自然资源要根据儿童的需要、视角、兴趣等来设置、调整。用案例来解读张宗麟的“对于各种设备,一切以儿童生活为攸归”,鲜活形象,极易为幼儿园教师所理解、接受和运用。

●丛书是一个有机整体,展现了两幅教育故事画卷

该丛书是按人物分册的,每本书都是独立的。4位教育家都曾与鼓楼幼儿园结缘,为鼓楼幼儿园的创立或发展添砖加瓦;也都曾投身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中国化、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阅读该套丛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幅教育故事画卷。第一幅教育故事画卷展现了鼓楼幼儿园成为名园的历程。这幅画卷是全景式的、立体的,在纵向上可以看到鼓楼幼儿园的创立、发展、成名、闭园、复兴、扬名的历史,在横向上可以看到现在鼓楼幼儿园的全貌,包括课程实施与改革、教育研究、游戏材料投放与更新、环境布置、幼儿园管理等各个方面。幼儿园园长可以从中借鉴幼儿园管理方面的经验,教师可以从中借鉴具体的教育教学经验,幼儿教育研究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研究素材。第二幅教育故事画卷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幼儿教育患了3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一方面,他们在全国各地创办幼稚园,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幼儿的幼稚园教育。比如,1923年,陈鹤琴用自己的私人小院创办了鼓楼幼稚园,开创了中国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先河。陈鹤琴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对幼稚园的课程、教材、教法、玩具、设备、日常管理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实验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幼儿需求的课程、教法、教学具等,张宗麟、钟昭华、闵传华等相继加入。他们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如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等,为中国培养幼儿教育师资。另一方面,他们一边进行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一边进行理论总结,著书立说,如陈鹤琴创立了“活教育”理论,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张宗麟出版了《幼稚教育概论》《乡村教育经验谈》《乡村小学教材研究》等。同时,他们还创办了很多期刊,发表、推广幼儿教育实验研究成果。

该丛书非常自然地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有可读性和思想性,表现形式为故事。这些故事是幼儿园教师每天都在经历的事,为他们所熟悉,适合幼儿园教师阅读。不同的教师阅读该套丛书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你是一名刚进入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可以从该丛书里获得理论如何运用在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和经验;如果你是一位扎根实践多年的骨干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想从中总结、提炼出一些教育经验或规律,该丛书也能给你以指导。同一名教师在不同的心境下阅读该套丛书,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当你因面对众多“活教育”理论的解读而感到迷茫時,读一读《小园子里的大人物·陈鹤琴》中“活教育”理论创立的实践故事,会有拨云见日之感;当你在幼儿园日复一日的教学现场感到疲累时,读一读《小园子里的大人物·闵传华》中的教育记录故事。在20世纪80年代,她为了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独创“卡片”记录方式,为她班上的孩子做教育成长记录,把孩子们每一天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察记录,积累了上万张儿童记录卡片。这些为闵传华了解儿童、认识儿童、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提供了实践基础。当你读到这儿,会对她的执着和探索精神肃然起敬,然后又精神抖擞地重回孩子之中……当然,该丛书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这些教育故事里传递的实验研究精神、教育家们对教育和儿童的热爱之情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猜你喜欢
陈鹤琴鼓楼丛书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鼓楼颂
到肇兴侗寨看鼓楼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