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萍
(福建商贸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信息改变时代,随着社会进步,为了有效利用资源,越来越多企业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资金作为企业的命脉,必然让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会计人才的信息化能力成为重要职业素质。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信息化思维的一线会计人才。但目前越来越多中职会计毕业生,信息化知识匮乏,难以适应岗位需要。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就要引入信息化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福建省二十多所中职校和三十多家企业进行调研,经过数据统计与预测,深度分析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中职会计专业课程顺利开展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教学状况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部分中职校的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80份,采用四个维度及三个结果的满意调查。
从表1所示,四个维度处于满意的平均比例不到16%,说明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满意度并不高,通过与老师交流和学生访谈,深入调查研究,初步得到以下主要原因:
表1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
1.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忽视能力培养
会计电算化学习应该要融入整体全局的理念,目前的教学现状却是将各个教学知识点孤立对待。一方面,学生看不到知识点间联系,被动参与学习,只是对财务软件缺乏理解,不能理解知识点在财务处理中的应用,缺乏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整个电算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的道理,依旧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2.实训教学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核心课,包括大量实操训练,但从调查中发现中职学生的实操成绩普遍较差,原因有以下四点:其一,实训课时比重偏低。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比例失调,学生缺少仿真训练,只是将财务资料输入计算机,直接影响动手能力培养。其二,实训资料缺乏。利润核算集中在期末,但目前电算化实训通常只提供一个月的模拟资料,学生难以掌握与理解财务成果的连续性,不能综合处理会计核算,导致学生背离工作岗位需要。其三,专业教师往往都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造成自身实训教学水平偏低,影响实训教学质量。其四,教学设备更新缓慢。目前电算化教学软件都是随着最新财务政策指南实时更新,但由于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欠成熟,教学软件单一,设备无法及时更新,以致学生实操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提高。
3.教学策略落后,考核评价不合理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的电算化课程教学策略落后,依旧是教师讲、学生上机练,课堂枯燥,师生缺乏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厌学情绪。机械的教,被动的学,学生既不能体会到仿真的工作环境,也不会独立思考,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低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背离了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另外,在教学考核上,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理论考试为主, 但电算化是针对软件操作和实务训练的课程,因此评价考核方法应适应应用型学科标准,形成全面的、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4.忽视学生个性特征,缺乏职业方向指导
目前中职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学生,他们年龄偏小,加上义务教育阶段从未接触过专业学习,故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能力较弱。虽然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上述学习劣势,但他们思维活跃、重塑性好、动手能力强,这些个性特征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重视。中职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首位领路人,对将来学生职业规划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却缺乏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职业指导。教师如果没有认识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没有进行充分的职业方向指导,就无法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迷失电算课程的培养方向。
随着信息化产业结构变化,企业加大了能力型人才需求,但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此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与能力培养相融合,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入手,培养具有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人才是研究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
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需具备一定条件,它的前导课程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学生有了这些基础知识作铺垫,才能更好通过电算化信息系统学习处理会计数据,完成实务操作。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课程,是知识应用与实际工作接轨的课程,必然要求课程教学应该以能力培养为主。
会计工作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需要会计人员高效掌握资金活动,并能用会计信息系统将其进行计量、核算和分析。为了让学生具备能独立运用所学会计信息系统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信息系统的载体,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学习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了教师能力主要两方面。职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素养等;专业能力则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教学评价有效落实等。教师能力的提升需要关注可评可测的教学目标、个性的教学对象、合理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策略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更需要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利用课堂高效授课,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中职学校需要定期开展市场调查,关注人才需求变化,充分考虑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向,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内容密切贴近岗位需求,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努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建立课程调节机制,避免教学内容偏离就业要求。
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职业素养基础的学习,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价值观教学目标中,引入思政育人元素,将会计职业道德凝聚为“诚、精、勤”,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模块,并进行拓展延伸,以实现专业能力逐步深入培养。中职学校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明确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基础性内容多、专业技能反复训练、培养时间较长的实操训练才适宜开设,如表2所示,将会计电算化知识体系按能力培养要求划分成三个方面:在基本素质能力模块,掌握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系统管理初始设置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认真准确的职业素养;在专业技能能力模块,掌握总账系统、薪酬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处理,能够独立完成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实务核算操作,熟悉购销存模块基本业务流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在综合分析模块能力,了解财务报表的数据来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表2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模块
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一线会计人才,中职毕业生职业方向应该为出纳员、收银员、基础核算员等,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有较强基础知识和实操能力。本课程针对电算会计岗位职业需要开发,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将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再合理规划模块化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以基础版用友T3软件为主,侧重基础设置和日常模块学习,再根据实际工作流程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调整:第一环节先学习各个模块的关系,从全局上把握信息系统;第二环节介绍各个模块期初设置,尤其是总账模块中期初数据借贷平衡关系与其他模块数据的联系;第三环节根据日常业务资料,在各个模块同步学习实务操作,尤其是薪酬模块和固定资产模块记账凭证与总账之间的关联;最后环节,各个模块期末记账、对账和结账,进行财务报表模块学习。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让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横向上相辅相成,纵向上前后贯通、上下衔接。
图1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规划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为了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本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实训课时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标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重要的核心课,为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需要,就应当充分开展基本素质能力模块和专业技能能力模块的实训教学。首先应加大实训教学比例,课程中有许多实操知识,为了保证电算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2/3左右。
2.完善实训资料
单独月份的实训资料满足不了整体知识构建,应该增加到两三个月份,包括跨年资料,以便掌握跨年度的账务核算流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整年会计核算的直观理解,使实训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的实际核算业务。此外,实训资料还应包括企业供应链案例,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企业资金流的运行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各种电算化岗位的实践操作,从而全面地认识和学习电算化信息系统。
3.组建职教集团
为适应社会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老师应该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做起,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熟练最新的、常用的财务软件操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办学优势组建会计电算化职教集团,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举办讲座等方式交流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经验,掌握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方向。此外,还可以由职教集团牵头,建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培训基地。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学习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理念,能够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4.共享实训资源
在实训设备方面,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与高职院校结成专业扶持,高职院校专业设施一般比较先进,一些实训条件薄弱的中职学校可以利用高职学校实训基地,解决教学设施落后问题,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比如开展实训周,利用专门时间在高职学校统一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趁高职学校实训基地闲置,安排中职学生前往实训。二是校企间的共享实训基地,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企业将最新的实训设备和企业导师投入学校,学校为企业定期培训员工,双方达到共赢目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以此来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求,调整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把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状况,让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职业能力,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1.岗位模拟体验
可将全体学生分组,组内再按模块岗位进行划分,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通过财务软件、Excel使用和用友T3财务系统管理完成采购、库存、销售等会计工作,制造仿真工作环境,完成出纳、制单、审核、记账和主管岗位其他会计任务。小组成员可以轮岗,以便于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岗模拟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重点,掌握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感受企业沟通协作的工作氛围。
2.任务驱动教学
在分岗实训中,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内容分解为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完成知识内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总账模块出纳岗位为例,具体见表4。
表4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范例
3.考核体系全面
明确课程评价标准,是促进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教学效果需要课程评价来衡量,才能不断改进。职业能力是课程评价主要衡量尺度,即课程满足主体职业能力需要的程度,包括课程内容能否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对于注重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来说,考核评价既要注重质化指标,也要注意量化指标,确保考核全面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考核体系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任务考核,主要指学生完成任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二是能力考核,主要指完成任务中表现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三是团队考核,指团队工作效率和合作交流的表现;四是素质考核,指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等职业素养,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从专业教师方面,职业素养培养应该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到岗位任务中,通过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会计素质能力。二从学校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实践,让他们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感受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双线培养。三从班主任方面,班主任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理念。首先,班主任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职业习惯。例如在班会中强调诚实守信对会计人员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要求融入操行评定管理中。其次,班主任可以联合家长,通过家校沟通,共同指导学生职业方向,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