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不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2020-11-24 08:48罗智文陈疾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外旋髋臼股骨头

罗智文 陈疾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上海200040)

因为股骨头和髋臼的良好的骨性匹配和周围关节囊韧带等结构的坚强支持,髋关节被认为是人体最稳定的关节之一[1]。但实际上,髋关节不稳仍然存在,而且常常被漏诊[2]。漏诊后可能会导致髋关节过度磨损退化和骨关节炎等继发病变[2-4]。因此,近些年来髋关节不稳逐渐受到重视,有关髋关节不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涌现[5]。

Safran 等定义髋关节不稳是一种股骨头无法与髋臼保持稳定匹配,并导致髋关节半脱位和疼痛的功能异常性疾病[6]。髋臼覆盖不足[7]、股骨扭转[8]和软组织稳定结构不足[9]等因素可能与髋关节不稳的发生有关。

总体来说,髋关节不稳可以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髋关节不稳多由急性的损伤所致,并且其范围包括从半脱位到脱位,可能有伴发的损伤。非创伤性髋关节不稳可能是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导致,这点在高尔夫、体操运动员身上尤为显著[2]。根据具体的病因,Safran 等将髋关节不稳分为6 种类型,分别为创伤性不稳、微不稳、发育不良性髋关节不稳、医源性髋关节不稳[10]、结缔组织疾病和特发性不稳[11]。

本文回顾近年来报道髋关节不稳的文献,对髋关节稳定性的解剖学因素、髋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等进行综述。

本文以“髋关节不稳”或“髋关节微不稳”或“髋关节发育不良”或“髋关节镜”,以及“治疗”或“诊断”或“影像”或“分类”或“定义”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并以“hip instability”OR“hip microinstability”OR“hip arthroscopy”AND“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AND“treatment”OR“diagnose”AND“radiography” AND “classification”为 关 键 词 在PubMed、Web of Science 和Cochrane Library 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本研究选择文献的纳入标准为:①文献内容涉及髋关节不稳;②文献类型为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综述;③时间跨度自1996年1月至2020年1月;排除标准为:①与本文主题相关性不高的文献;②质量较低,证据等级不高的文献,结论缺少创新的研究;③勘误、评论及病例报告。最终86篇文献纳入本研究。

1 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

髋关节是一个高度限制和同心旋转的球窝关节,本质上是一个固有的稳定关节。维持髋关节稳定的力学因素包括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机制。

1.1 静力性稳定机制

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率约为球体的40%,即大概170°的半球覆盖率[12]。髋臼骨性覆盖率对于髋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股骨头的骨覆盖不足可导致异常的应力分布、边缘受力过度继而导致盂唇损伤和骨关节炎,最终导致髋关节不稳[13]。

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相关解剖特点对于髋关节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包括髋臼倾斜角[14]、股骨颈干角[15]和股骨前倾角[16],它们的有效结合提供了良好的髋关节后方覆盖和稳定性。因此髋关节前方的稳定性更加依赖于关节周围韧带,特别是对于髋关节的旋转[17]。髋臼前/后倾容易导致前/后方的股骨头覆盖不足,因此髋臼后倾易导致髋关节后方不稳,而髋臼前倾易导致前方不稳[14]。同样,由于股骨过度前倾会导致股骨头前方覆盖不足,因此大于20°的股骨前倾角容易发生前方不稳[15,16]。股骨颈干角过大也可能造成髋关节不稳,大于140°时可能导致髋关节镜手术失败[10,18]。

髋臼盂唇是一种围绕髋臼边缘的纤维性软骨环,它使髋臼体积增大约20%,表面积增大25%[19],通过扩大股骨覆盖增加了稳定性。盂唇的作用是封闭髋关节的中心间室和周围间室,限制了软骨的活动范围,并在髋臼关节内维持稳定的流体动力状态[20]。

髂股韧带、坐股韧带、耻股韧带、髋臼横韧带和圆韧带构成了髋关节主要的韧带静态稳定结构[21,22]。关节囊韧带围绕股骨头旋转并使髋臼周围纵向增厚,其中髂股韧带限制了股骨头的前移和控制髋屈曲外旋和后伸内旋。临床研究发现,髂股韧带的松弛可能会导致股骨头在髋臼内过度移动,从而造成髋关节不稳[21,23]。耻股韧带限制外旋,尤其在伸髋时[1]。坐股韧带主要是限制髋内旋和股骨头后移[24]。圆韧带在髋关节屈曲、内收和外旋时紧张[25]。

1.2 动力性稳定机制

关节面之间的粘合力、关节内负压和髋周肌肉共同组成了髋关节的动力性稳定机制[11,26]。

关节内负压由盂唇的密封圈样作用[27]维持[20,28]。Nepple 等[29]在尸体解剖研究中证实,髋臼盂唇撕裂时,分离股骨头所需的力减少60%。Crawford 等[30]和Lert⁃wanich 等[31]研究表明破坏髋臼盂唇的封闭性会导致平行和轴向的不稳定性,而盂唇重建可以使稳定性得到恢复[31]。

髋周肌肉将股骨头紧压在髋臼窝中,对于髋关节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32]。Spiegel 等[33]研究证实髋关节内收肌和屈肌的挛缩会引起肌肉失衡,导致脑瘫患者的髋关节不稳定。髂腰肌也是重要的髋关节动态稳定结构,髂腰肌切断术可能导致医源性的髋关节不稳[35,36]。

此外,近年有研究报道髋关节的运动范围对髋关节稳定性有影响。诸如职业芭蕾舞演员等专业运动员,长期反复的极端运动使股骨头移动过度并破坏了相关的稳定结构(盂唇、韧带和肌肉等),从而造成了髋关节不稳[36]。

2 髋关节不稳的分类

2.1 创伤性不稳

创伤性髋关节不稳往往是车祸和运动损伤导致的髋关节急性脱位,造成的髋部骨结构或软组织损伤,继发出现髋关节的反复脱位或半脱位、或过度的前/后向移动。大多数的创伤性和运动性脱位造成髋关节后方不稳,可能伴有股骨或髋臼骨折[37]、软骨损伤、盂唇撕裂和关节囊损伤[38]等导致髋关节不稳的伴发损伤。

2.2 发育性不稳

发育性不稳往往是由于在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髋臼过浅、股骨近端过度扭转、继发的软组织松弛,可能导致股骨头前方和外上方覆盖不足[16],从而出现髋关节前方不稳。作为髋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圆韧带损伤在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很常见,可能是由于髋关节过度松弛、不稳定或慢性刺激(如股骨髋臼撞击征)的慢性超生理负荷所致[39]。此类髋关节不稳也可能对关节外的结构产生影响,如在发育不良时,髂腰肌紧贴股骨头前方起到次级动态稳定结构的作用,力量代偿可能引起髂腰肌腱炎[40]。

2.3 微不稳

目前髋关节微不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不稳被定义为诸如芭蕾、杂技、体操运动中髋关节非生理性的过度活动,导致腹股沟深部的疼痛和髋关节不稳定[41]。在芭蕾舞演员和高尔夫球手中,下肢的反复过度外旋会导致股骨头相对于髋臼向前平移,拉伸髂股韧带并对前髋臼盂唇施加了过度的应力,可能导致髋臼盂唇撕裂和前方关节囊韧带松弛[11]。

Canham等[7]的一篇系统综述中总结了92例髋关节不稳患者的形态学特征,其中有89例中发现了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相关的骨形态学变化(74%凸轮型,64%钳夹型)。根据Safran的报道[11],这种FAI 导致的不稳定也属于微不稳,可能因为钳夹型和/或凸轮型病变导致后方撞击,造成髋臼后方盂唇损伤和后方关节囊的松弛,从而使髋关节易发生后方向的不稳定[42]。

2.4 医源性不稳

医源性不稳大多是由不恰当的髋关节手术技术导致的[43]。如关节镜下髋关节囊切开和髂腰肌腱切断可能损伤维持稳定的髂股韧带和髂腰肌腱,从而增加了股骨头的平移和关节松弛[44,45]。因此,对于髋关节不稳的患者,应谨慎或避免进行髂腰肌腱切断或延长术。Yeung 等[40]回顾了9 例术后出现髋关节不稳的病例报道,发现未修复的关节囊切开、髂腰肌切断等与术后的髋关节脱位相关。Frank等[46]的队列研究表明髋关节镜手术中T 形关节囊切开后,关节囊完全修复比部分关闭的预后更好。Duplantier 等[39]的meta 分析报道了盂唇清理[47]、关节囊切开或髂腰肌肌腱松解等手术后会继发髋关节不稳定。此外有研究报道股骨头颈过度的骨软骨成型术和圆韧带清理术也可能导致髋关节不稳的发生[34]。

2.5 结缔组织疾病源性

结缔组织疾病源性髋不稳往往是由于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结缔组织疾病通常是一类软组织弹性过强/僵硬过度的遗传性疾病,其中有部分疾病已经被报道与髋关节不稳有关,如Ehlers-Danlos 综合征[9],马凡综合征[48]或唐氏综合征[49]。结缔组织病患者随年龄增大引起的关节囊韧带松弛和肌张力低下等可能导致髋关节不稳的发展。

2.6 特发性不稳

特发性髋关节不稳定的患者没有明显的骨结构异常、结缔组织疾病、外伤史或髋关节手术史,但是可能存在轻度全身性韧带松弛(或亚临床结缔组织病)、不符合影像学诊断的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轻度股骨髋臼撞击、其他骨性异常,以及局部的关节囊松弛等临床上不易发现的因素[41]。

3 髋关节不稳的临床诊断

3.1 症状

髋关节不稳最主要的症状就是髋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6],此外,部分病人的主诉可能为髋关节不稳或感觉到髋关节即将脱位。微不稳的症状一般不明显,患者很少有髋关节不稳的感觉,而是主诉关节深处的疼痛并且可能因为疼痛而放弃某些运动[1]。应仔细询问疼痛的具体位置和引起疼痛的动作,以及如咔嗒声、爆裂声和交锁等机械性症状。对于结缔组织病如唐氏综合征导致的全身性韧带松弛和肌张力低下的患者来说,被动抬腿时可能会出现非疼痛性髋关节爆裂声。随着症状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跛行或外展肌疲劳,而疼痛往往在患者接近失去独立行走能力的时候才会最后出现[14,49]。

Wilkin等[12]根据不稳发生的方向,将髋关节不稳分成了前方、后方、侧方和整体髋关节不稳。①前方不稳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步幅缩短、长时间站立时髋前方疼痛,以及所有使髋关节过度后伸、可能导致股骨头向前平移的动作(如穿高跟鞋行走)会导致疼痛加重。髋关节镜手术中未修复切开的关节囊可能导致或加重髋前方不稳。②后方不稳在临床上表现与髋关节后方股骨覆盖率过低、坐骨韧带和后关节囊松弛等结构异常有关。爬楼梯或在斜坡上行走等屈髋活动可能会加剧髋关节后部疼痛。患者可能有较长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史,并且在坐骨神经分布的区域存在模糊的神经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前方钳夹型撞击征可能与髋臼后倾引起的后方不稳共存,所以前部疼痛并不能排除后方不稳。③侧方/整体不稳最符合典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特征,即髋臼上外侧覆盖不足。患者通常有静力超负荷状态下,如长时间站立、长时间步行或慢跑时疼痛和外展肌疲劳。也可能同时出现前方和后方髋关节不稳的症状。

3.2 体格检查

在体格检查中,一般应从评估步态、髋关节活动度(ROM)和肌力测试开始。髋关节不稳定的患者通常表现为避免极度伸髋的恐惧步态或跛行。髋前方不稳时髋外展外旋时会产生不适;后方不稳时屈髋并施加向后的轴向负荷时会引起不适。怀疑结缔组织病或特发性髋关节不稳造成的软组织松弛可通过Beighton 关节活动度评分(Beighton Hypermobility Score)进行评估[49]。激发试验可能会引起患者疼痛或恐惧的症状,多数的激发试验主要是针对髋前方不稳。

(1)屈髋外展外旋试验(flexion abduction external rotation test)。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屈膝后小腿置于对侧膝关节上,患侧膝关节外缘到检查台面的距离小于8cm为试验阳性,可能提示髋关节前方结构松弛。

(2)髋关节拨盘试验(hip dial test)。病人取仰卧位,双侧下肢伸直并放松。检查者将患侧足充分内旋,放松内旋应力后患足自动外旋程度大于对侧或最终足外侧与台面夹角小于20°为拨盘试验阳性;或者检查者将患足最大程度被动外旋时没有硬性终点感、突然松开后下肢没有自动内旋等也提示拨盘试验阳性[50,51,23]。

(3)髋过伸外旋试验(hyperextension-external ro⁃tation test),又称髋关节前方恐惧试验(anterior appre⁃hension test)。患者取仰卧位,检查侧下肢自由悬垂并屈曲对侧髋关节,检查者将检查侧髋关节过度后伸外旋,出现恐惧或髋前方疼痛为阳性[52]。

(4)髋外展过伸外旋试验(the abduction-hyperex⁃tension-external rotation)。患者健侧卧位,患侧膝屈曲,检查者将患侧髋关节外展至30~45°位时,过度后伸外旋髋关节,同时向前推大转子,髋关节前方出现疼痛为阳性。

(5)俯卧位髋关节不稳试验(prone instability test)。患者取俯卧位,检查者外旋髋关节同时下压大转子,出现髋关节前方疼痛为阳性。

(6)髋关节轴向牵拉试验(axial distraction test)。患者取仰卧位放松,屈髋和屈膝30°,检查者向远端轴向牵引患侧下肢并评估髋关节的紧张程度,出现恐惧或疼痛等为阳性[53]。

(7)足推进角行走试验(foot progression angle walking test)。患者分别在足内旋15°、外旋15°和中立位时向前行走,在某种旋转情况下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为试验阳性。

(8)圆韧带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在屈膝90°屈髋70°位保持骨盆中立位,检查者将髋关节被动外展到最大程度,然后将髋关节内收30°再充分内外旋髋关节,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圆韧带撕裂[54]。

关节镜检查证实了圆韧带试验预测圆韧带撕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85%[54]。Ranawat等[55]的一项包括199名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对比使用足推进角行走试验和屈髋外展外旋试验诊断髋关节不稳,发现足推进角行走试验对于诊断髋关节不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和70%,而屈髋外展外旋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和90%。Safran 等[5]在194名患者中应用髋过伸外旋试验、髋外展过伸外旋试验、俯卧不稳试验等三种方法诊断髋关节微不稳,发现髋外展过伸外旋试验最准确,其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89.4%;俯卧不稳试验的敏感性较低(33.9%),但特异性很高(97.9%);髋过伸外旋试验敏感度为71.0%和特异度为85.1%。当所有的三项测试都有阳性结果时,患者有95.0%的可能性存在微不稳定,因此,联合使用这三种检查方法对于微不稳的临床诊断很有帮助。

3.3 影像学

X线骨盆正位片和髋关节侧位片可以评估髋关节的结构和可能存在的骨折;CT 有助于发现关节内骨折;髋关节的MRI 或MRA,有助于评估软骨盂唇的损伤和股骨头或髋臼的骨挫伤等[56]。

有关评估髋关节不稳的影像学参数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1)LCE 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在骨盆正位片上,绘制经过股骨头中心的两条直线,一条垂直于骨盆纵轴,另一条连接髋臼最外缘(图1A)。两条线的夹角角即LCE角[10]。正常的LCE角大于25°,小于20°代表髋关节发育不良[13]。18°~25°被归类为临界性髋臼发育不良[57]。(2)ACE 角(anterior center-edge angle)。在髋关节假斜位片上,经股骨头中心作垂直线、股骨头中心与髋臼最前缘作连线,两线的夹角即ACE角[57],正常范围是20~45°(图1B)。ACE角增大者提示存在髋臼过度包容的钳夹型撞击征;而ACE 角减小提示存在髋臼发育不良[13]。如果出现前壁/股骨头的重叠小于股骨头直径的20%[16],那么就可能出现发育不良导致的髋关节前方不稳。(3)Tönnis 角,或source 角。由Clohisy 等[58]提出,是经髋臼顶负重区硬化带的内下缘画两条直线的夹角,一条与骨盆水平线平行,一条经过髋臼顶外侧缘(图1C)。Tönnis 角>10°和<0°分别表示倾斜度增加和减小,髋臼倾斜度增加与髋关节不稳定相关,倾斜度减少说明髋臼过度覆盖。(4)髋臼后倾的评估,包括Crossover 征、后壁征和坐骨棘突出征[59][60]。Crossover 征即骨盆正位片上髋臼前壁位于髋臼后壁的外侧;后壁征即髋臼后壁缘位于股骨头中心的内侧;坐骨棘突出征是坐骨棘突入骨盆内(图2)。髋臼后倾是导致钳夹型FAI 的因素,同时可能导致后方的股骨头覆盖不足。(5)髂关节囊肌-股直肌(iliocapsularisrectus-femoris)比值[61],是通过股骨头中心点的MRI 轴位片上,髂关节囊肌厚度与宽度之和,与股直肌厚度与宽度之和的比值,如>1即为阳性(图3)。髂关节囊肌参与构建髋关节前内侧关节囊,有稳定髋关节的作用[62],比值增加提示髋关节不稳时髂关节囊肌代偿性增生。(6)髂股线(iliofemoral line,IFL)[63]。以骨盆正位片上髂骨外侧内皮质缘上的点和股骨颈外侧最凹陷的点构成髂股线。再以股骨头中心做水平线与IFL相交,并止于股骨两侧。被髂股线分割的外侧水平线段长度与整个水平线段长度的比值>15%则为阳性(图4)。采用此参数可以在出现髋部疼痛的年轻人中早期发现临界性和直接的髋关节发育不良。(7)FEAR指数(fem⁃oro-epiphyseal acetabular roof index)[64]。髋臼顶硬化带最内侧和最外侧缘点的连线与股骨头中三分之一骺线的夹角(图1D)。夹角顶点指向内侧为正数,指向外侧是负数。FEAR 指数大于5°对髋关节临界性发育不良人群诊断髋关节不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80%[64];大于-5.0°对非发育不良人群中髋关节微不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8.9%和92.4%[65]。(8)眉弓外侧上仰征(upsloping lateral sourcil,ULS),即中到外侧的髋臼缘失去正常的向下凹陷并出现如眉毛般的向上倾斜(图5)。Wong 等[6]发现在一些DDH 的病例,如果存在ULS,那么经过眉弓外缘测量的LCE角会高估股骨头的有效髋臼覆盖范围,因此应该使用上扬眉弓的内缘来测定LCE 角。(9)悬崖征(cliff sign)。骨盆正位片,沿股骨头周围画一个圆,如果外侧股骨头没有完全填满该圆形,即为悬崖征[66](图6)。据报道大约89%的微不稳定患者存在悬崖征。在32岁以下有悬崖征的女性中,100%存在髋关节不稳定。(10)“真空”征。患侧髋关节在直立和劈叉状态下分别拍摄骨盆正位片,如关节内出现真空征像,且髋中心位置差值(从股骨头最内侧边缘到髂坐骨线的最短水平距离)增大,则说明髋关节有异常的分离,提示存在髋关节微不稳[25,70](图7)。

图1 LCE角、ACE角、Tönnis角和FEAR指数

图2 髋臼后倾的评估

图3 髂关节囊肌-股直肌(iliocapsularis-rectus-femoris)比值

图4 髂股线(iliofemoral line,IFL)

图5 眉弓外侧上仰征(upsloping lateral sourcil,ULS)

图6 悬崖征(cliff sign)

3.4 术中检查

不少研究表明仅通过术前的静态成像并不能充分判断患者的髋关节不稳[11,41,68,69]。如果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对患者髋关节不稳有强烈的怀疑,那么在麻醉下进行检查(examination under anesthe⁃sia,EUA)通常对确认髋关节松弛非常有意义[68]。动态应力检查通常在髋关节镜检查时进行,目前已经有不少此类技术的应用报道。动态透视可用于评估在查体中发现的疼痛部位的髋关节稳定性[2]。在术中透视中,与牵拉前相比,牵拉状态下关节间隙内侧明显变宽为阳性,提示髋关节不稳[68]。术中也可以直接评估关节内的损伤以评估髋关节不稳,包括直接向前或向外侧的髋臼盂唇撕裂、盂唇与软骨的分离、髋臼边缘从内向外的软骨磨损、股骨头中央软骨损伤和圆韧带的撕裂/肥大等[11,41]。

4 治疗

4.1 非手术治疗

髋关节脱位患者应紧急进行髋关节闭合复位,以尽量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70]。复位后的影像学评估对于确认髋关节完整的复位和有无关节内骨碎片很重要[10]。大多数急性创伤性半脱位患者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限制负重进行非手术治疗。Nho 等[71]建议对急性半脱位进行4 周的限制负重;如果症状在受伤后3 个月仍然存在,则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探究原因。

保守治疗还包括患者教育、调整运动方式、物理治疗和应用抗炎止痛药物。对于微不稳病人,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物理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髂腰肌,臀肌,髋内收肌群、髋旋转肌群、核心肌群等[11,51,79]。

4.2 手术治疗

急性创伤导致髋关节脱位在复位后,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相关的骨折或关节内骨碎片时,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0]。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或关节镜手术进行骨碎片的清除,或者复位内固定[72]。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评估并处理髋关节不稳的相关病理变化,如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或者髋臼盂唇撕裂等[73]。

对于非急性损伤导致的髋关节不稳,通常经过8到12 周非手术治疗而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11]。髋关节不稳的手术治疗包括软组织修复重建和骨结构重排列两大类。

Ortiz-Declet 等[74]通过系统性回顾发现所有生物力学研究均证实关节囊是髋关节的重要稳定结构,因此对于有症状的关节囊松弛,建议进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75-77]。Wylie 等[78]对33 例髋关节镜术后有髋关节不稳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髋关节囊修复的翻修手术,在术后至少1~2年中患者达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Kalis⁃vaart等[79]报道了32例髋关节不稳病人进行关节镜下关节囊折叠缝合术后至少1年的随访中,疼痛和功能得到了改善。对于关节囊缺损难以缝合的病例,则应考虑开放或关节镜下进行关节囊重建[76,80,81]。髂股韧带被认为是髋关节前方的主要稳定结构。Mei-Dan 等[76]描述了使用异体跟腱进行髂股韧带重建,治疗因前方关节囊缺损而导致髋关节不稳的患者。

应尽可能修复撕裂的髋臼盂唇[29]。Domb等[82]在一项包含26 例临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两年之后关节镜下关节囊膜折叠术和髋臼盂唇修复术已经产生了有利的结果。Larson 等[9]在一项包含15 例Ehlers-Danlos 综合征引起的软组织松弛患者中,发现关节囊膜折叠术和盂唇修复可以显著改善主观髋关节稳定性。如果无法修复,应考虑进行髋臼盂唇重建术[29,80]。

尽管髋关节置换手术日益成熟,但是其随后出现的一系列后遗症也十分严峻。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全髋置换术并不是理想的选择,而保髋的手术更受青睐。保髋中的骨结构重排列手术包括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和/或股骨去旋截骨术(femoral derotation osteotomy,FDO)。Upasani 等[52]的一项包含91 个髋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随访调查中指出,对临界性髋关节不稳的病人进行PAO手术后,在短期的随访中取得了功能和疼痛的改善。Sheean 等[83]的一项关于医源性髋关节不稳首次运用PAO进行治疗的病例报告发现,对髋臼前覆盖不足或者医源性髋关节不稳的患者在髋关节镜下进行PAO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年龄大于8 岁、股骨前倾(>40°)或后倾(<-10°)且相关症状明显的患者应进行FDO[16,84,85]。

猜你喜欢
外旋髋臼股骨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肩周炎患者康复锻炼小妙招
保留外旋肌群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特定肩关节康复运动对肩外旋肌的激活效应
少林小武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