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温针灸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改善效果

2020-11-24 09:15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330800熊珊珊李鹏谢小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呼吸肌数组附表

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330800)熊珊珊 李鹏 谢小娟

作为一种多由环境污染、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性以及反复感染等多方面因素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等诸多不良症状[1]。医学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肌疲劳多以呼吸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救治严重时易引发呼吸衰竭,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为进一步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症状以不断改善其呼吸肌功能,本文就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开了深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2019年1月~12月接受诊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奇偶数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n=31)与偶数组(n=31)]。其中,奇数组女11例,男20例;年龄48~76(58.19±7.13)岁;合并血气分析异常14例,合并肺功能异常17例。偶数组女12例,男19例;年龄49~75(58.18±7.12)岁;合并血气分析异常15例,合并肺功能异常16例。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吸氧、平喘的基础上遵医嘱采用氨溴索、多索茶碱、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其他抗生素药物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可遵医嘱采用40g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对其进行静脉滴注。而后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前提下以温针灸法对偶数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依次取患者主穴(足三里、膻中、肺俞、肾俞、定喘、风门)与配穴(尺泽、血海、列缺、丰隆)[2],在无菌操作原则下将2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将艾绒搓团裹于针柄上并点燃(注:与患者皮肤保持约2.50cm左右的距离),而后逐渐将热力传入穴位;在针刺的同时于双侧足三里穴位处施灸(各15min),并于膻中穴处隔姜灸;3~4壮/穴,1次/d,每次留针30min。

1.3 观察指标 由参与本次研究的观察小组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与标准仔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肌指标与血气指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予以客观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分析,利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通过卡方值对比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性质。

2 结果

2.1 呼吸肌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肌指标数值均有所增加,且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偶数组患者治疗后的均值明显高于奇数组患者,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1。

2.2 血气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差异性治疗后在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中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偶数组优于奇数组,P<0.05)。见附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奇数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84%明显高于偶数组的6.46%,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呼吸肌疲劳主要是指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且导致人体呼吸肌舒缩活动不能产生维持一定肺泡通气量所需要胸腔压力的不良症状,同时是导致慢阻肺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致死的一大主要因素。氨溴索、多索茶碱、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等常规药物的应用以及供氧、平喘和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治疗措施的应用虽暂时可改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病情,但综合疗效并不十分理想[3]。温针灸法又称针柄灸,主要是指一种同时结合针刺与艾灸的中医治疗方式,即在治疗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并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患者穴位。通常情况下,温针灸法在明确患者病情本虚标实的基础上以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通过对足三里、膻中、肺俞等穴位的针刺与热力传入,能够着重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进而不断优化其呼吸功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其中,针刺膻中穴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全身气机;针刺肺俞穴有效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针刺肾俞穴有利于增强纳气、补益先天元气等,诸穴合用可起标本兼治之效,加之同时借助艾灸火的热力促使毫针发热,进而对患者机体穴位产生一定的温热性刺激,共奏行气活血、温经通脉的作用。

附表1 比较奇数组与偶数组患者的呼吸肌指标情况(±s)

附表1 比较奇数组与偶数组患者的呼吸肌指标情况(±s)

注:较之治疗前,*P<0.05,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奇数组相比,△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性质。

组别 例数 治疗阶段 FVC(L) MIP(kPa)奇数组 31 治疗前 2.36±0.63 5.05±1.67治疗后 2.55±0.65* 5.62±1.40*偶数组 31 治疗前 2.37±0.62 5.06±1.66治疗后 2.85±0.72*△ 6.13±1.44*△

附表2 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气指标情况(±s)

附表2 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气指标情况(±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性质;较之奇数组,△P<0.05,两者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治疗阶段 PaCO2(mmHg) pH值 PaO2(mmHg) SaO2(%)奇数组(n=31)治疗前 43.74±1.23 7.40±0.11 62.32±1.32 86.36±1.47治疗后 41.28±1.15* 7.38±0.13* 65.15±1.35* 91.25±1.37*偶数组(n=31)治疗前 43.28±1.24 7.42±0.15 61.78±1.27 87.78±1.52治疗后 39.17±1.16* 7.37±0.12*△ 72.37±1.29*△ 95.41±1.39*△

此外,上述两种治疗方式联用还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具安全性。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偶数组均优于奇数组,P<0.05),从而进一步表明了温针灸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肌疲劳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呼吸肌数组附表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JAVA稀疏矩阵算法
基于运动员呼吸肌训练技术分析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JAVA玩转数学之二维数组排序
更高效用好 Excel的数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