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城县人民医院(344700)万婷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主要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十二指肠黏膜和基底层损伤所致。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研究显示,胃酸过高是导致溃疡发生和出血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将控制胃酸作为治疗的目标。目前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比较常用,过去,奥美拉唑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其疗效逐渐下降。兰索拉唑是继奥美拉唑之后又一有效的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能很好地抑制H+-K+-ATP,阻止H+进入胃壁细胞进入肠胃,能强烈而持久地抑制胃酸分泌,它具有更持久的抑酸作用和更显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探索了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药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共50例,入组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14,年龄23~78(45.21±2.2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2∶13,年龄23~76(45.78±2.44)岁。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给予40mg注射用奥美拉唑混合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7天。观察组采取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给予30mg注射用兰索拉唑混合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溃疡出血停止时间(从治疗至内镜下检查无出血的时间)。②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炎症因子(TNF-α、Hs-CRP、IL-6)。③总有效率:显效:内镜下显示出血停止,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有效:内镜下显示出血减少70%以上,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无效:不满足以上标准。100%-无效率=总有效率[2]。④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取x2统计,计量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1 两组溃疡出血停止时间比较 观察组溃疡出血停止时间(6.21±1.21)h短于对照组的(9.51±2.91)h,差异显著(P<0.05)。
2.2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二组病患相关指标比较,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炎症因子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改善程度,P<0.05。如附表1。
2.3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附表2。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均1例出现恶心,发生率4.00%,x2=0.00,P>0.05。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它具有起病快、危重、病情重的临床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起源于十二指肠上动脉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动脉及其分支。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呕血、黑便。多数患者大便呈黑色,无呕血。如果出血量比较大,呕血和黑便可以同时存在。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四肢冰冷潮湿、血压下降和休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精神状态有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黑色大便和呕血,不及时止血会导致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4]。因此,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控制出血。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炎症因子比较(±s)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炎症因子比较(±s)
组别 时期 血红蛋白(g/L) TNF-α(ng/ml) Hs-CRP(mg/L) IL-6(pg/ mL)观察组(n=25) 治疗前 89.13±6.91 3.75±0.31 13.84±3.23 162.21±16.71治疗后 113.56±13.21 1.56±0.25 7.21±1.02 61.11±2.16对照组(n=25) 治疗前 89.14±6.58 3.71±0.33 13.27±3.55 162.55±16.11治疗后 105.72±4.53 2.45±0.21 9.22±1.21 121.21±2.11观察组前后 t/P 6.587/0.000 9.556/0.000 7.251/0.000 8.521/0.000对照组前后 t/P 4.155/0.000 7.247/0.000 5.895/0.000 6.146/0.000两组治疗前 t/P 0.424/0.523 0.524/0.413 0.356/0.673 0.254/0.673两组治疗后 t/P 5.524/0.000 7.924/0.000 6.894/0.000 6.578/0.000
附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目前常用的溃疡止血药物有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本研究的结果中,观察组溃疡出血停止时间、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炎症因子、整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见兰索拉唑效果更好,主要是因为与奥美拉唑相比,兰索拉唑是苯丙咪唑衍生物,它通过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的活性来抑制胃酸分泌,对基础疾病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它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的一种新的强质子泵抑制剂[5][6]。注射用兰索拉唑是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之一,属于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作为苯丙唑衍生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极强的亲脂性使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能迅速通过壁细胞膜转化为磺酸和磺酸衍生物,从而显著发挥其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的高抑菌活性显著抑制了患者的胃酸分泌。兰索拉唑对胃酸的抑制作用比奥美拉唑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对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当胃酸pH值较高时,该药能有效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当胃酸pH>6.5时,可缩短出血时间,促进溃疡愈合[7][8]。该药脂溶性高,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对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药效确切,可有效控制炎症,加速止血,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