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治疗脑梗死所致感觉障碍和用药安全性观察

2020-11-24 09:15:42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414000谭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安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414000)谭颖

脑梗死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会出现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一般会出现中枢性感觉障碍[2],以头面部、单侧肢体、半身、四肢等部位感觉异常为主,同时还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表现。为了促进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临床上一般会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干预。甲钴胺为内源性维生素B12,本文就其治疗脑梗死所致感觉障碍的效果、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正文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1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6月~2019年6月。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同《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的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合;②经颅脑CT、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均为首次发病,感觉障碍发病时间<1周;③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的患者;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存在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③存在视听觉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④存在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的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研究期间失访的患者。

对照组62例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45~74岁,年龄平均值(61.08±2.43)岁。脑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12h,平均时间为(5.85±0.91)h。观察组63例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46~75岁,年龄平均值(61.14±2.50)岁。脑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13h,平均时间为(5.93±1.02)h。研究对象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附表 两组的CNS评分、FMA评分比较(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降糖、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舒血宁。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250mL中加入舒血宁20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甲钴胺。于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中溶入甲钴胺1000μg进行静脉滴注,注意避光,1d/次,疗程为2周。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时应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值为45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总分为100分,以得分高为优势。(2)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10项内容,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自理能力越强。(3)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感觉障碍消失,恢复正常;②显效:感觉障碍较治疗前改善;③有效:感觉障碍与治疗前相比稍有好转;④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临床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4)评估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体现。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明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CNS评分、FMA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NS评分、FMA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的CNS评分、FMA评分存在较大的区别(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N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FMA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附表所示。

2.2 Barthel指数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为(40.70±7.41)分,与对照组的(40.65±7.35)分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为(84.64±8.53)分,比对照组的(73.46±8.07)分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比对照组(77.42%)更高(P<0.05)。

2.4 用药安全性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与对照组(6.45%)进行比较数据相近(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发病突然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情况[3],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经过治疗或康复干预后仍可能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情况,给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脑梗死所致感觉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脊髓丘脑束、脑干内侧丘系等感觉传导通路、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受损有关[4],故以往临床中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微循环等治疗措施,如舒血宁,虽然可起到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等效果,但在修复受损神经纤维、神经细胞方面的效果一般。

甲钴胺属于内源性维生素B12,其可直接进入到神经细胞中,通过甲基转化反应促进体内叶酸利用以及核酸、蛋白质、脂质的代谢,促使神经细胞运动增强,将受损的神经纤维进行修复[5];此外甲钴胺有利于轴突再生、轴浆转运,防止轴突变性,能够促进神经元髓鞘恢复速度加快,且可促进磷脂合成,对神经递质恢复有利[6]。同时甲钴胺口服给药后3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其吸收呈剂量依赖性,在临床中注意在开封后立即使用并避光,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以减少对药物疗效的影响,防止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NS评分降低,FMA评分、Barthel指数升高,且具有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充分说明了甲钴胺能够有效消除感觉障碍,修复受损神经,因此可改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预后效果的提升;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不大,表明甲钴胺的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甲钴胺能够较好地改善脑梗死所致感觉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安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跨越障碍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