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持续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11-24 09:15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中心卫生院513400李玉兰张栖邓文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双面黄疸胆红素

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中心卫生院(513400)李玉兰 张栖 邓文辉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未满28天的新生儿因为自身胆红素异常代谢,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患儿的特征为皮肤、虹膜以及黏膜出现明显黄染现象[1]。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药物治疗、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方法,其中,光照疗法是治疗的首选方式,有方法简单、易控制、效果确切等优点[2]。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光照疗法是持续蓝光照射,有单面和双面两种照射方式[3]。本次研究对2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使用单面和双面持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分析双面长时持续蓝光照射对患儿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按蓝光照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性患儿分别为68例、57例;年龄2~20d,平均年龄(10.78±3.08)d;体重2.2~4kg,平均体重(3.21±0.17)kg。研究组男、女性患儿分别为64例、61例;年龄3~22d,平均年龄(10.84±4.87)d;体重2.5~3.98kg,平均体重(3.24±0.14)kg。将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临床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1.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中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标准:患儿面颈部或全身皮肤呈浅黄色,黄疸指标超过205,黄疸胆红素含量增高且持续时间长。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均为单胎、足月新生儿;③无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④经医院伦理协会同意,且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产后感染或其他器质性疾病;②在研究中途转院或死亡;③临床资料不全;④对蓝光照射存在过敏现象。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蓝光照射治疗,具体措施为:将患儿置入保育箱中,保育箱中安装波长为420~470mm的蓝光治疗灯,温度为25℃~28℃,对照组患儿采用单面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每次蓝光照射持续时间为12~16h,1次/日;研究组患儿采用双面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每次蓝光照射持续时间为12~16h,1次/日。蓝光照射治疗时,主要会用防护罩保护患儿眼部、生殖器等脆弱敏感的部位,同时密切关注其生理状态,及时为其补充水分。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含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情况。在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d后抽取静脉血,分离出血清后检测其中的胆红素水平;疗效评定:①治愈:患儿全身黄疸表现以及其他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皮肤、虹膜完全恢复正常,血清中胆红素水平<90umol/L;②有效:患儿黄疸表现基本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皮肤、虹膜黄染现象明显减轻;③不符合上述两项的疗效标准。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进行研究结果和数据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使用卡方值检验计数资料[n(%)],若结果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d后,两组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8.00%(110/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0%(89/125)(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25/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10/125)(P<0.05)。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住院时间的比较(±s)

附表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住院时间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胆红素水平(umol/L) 住院时间(d)治疗前 治疗3d后对照组 125 298.65±52.59 117.12±10.52 5.26±1.57研究组 125 299.46±51.26 63.42±10.21 3.25±0.78 t - 0.03 9.81 5.73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暂时性的,在患儿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后自然消退,除了早产儿因为体质较弱而出现轻微食欲不振外,基本没有其他并发症;病理性黄疸在患儿出生24h后出现,血清中胆红素水平以每日超过5mg/dl的速度上升,持续时间较长,患儿除全身黄染现象明显外,还会伴随反应迟钝、厌食、肌张力异常、精神萎靡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疾病,威胁患儿生命安全[4]。有临床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通过清除患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单面和双面照射两种方式,目前,在临床关于哪一种照射方式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尚无明确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3d后,研究组患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42±10.21)umol/L、(3.25±0.78)d,对照组为(117.12±10.52)umol/L、(5.26±1.57)d,两组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双面持续蓝光照射能增加患儿身体接受照射的面积,比常规单面照射所需的照射时间更短,胆红素水平降低效果也更加理想[2]。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为71.20%,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8.00%,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实践后发现,新生儿双面持续蓝光照射因为皮肤长时间直接接触玻璃面,所以容易出现、皮疹、脱水、腹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单面持续蓝光照射则在新生儿与育儿箱之间垫了一张棉垫,除了能减轻患儿的不安、焦虑情绪,也能减少光照对患儿体温的影响,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因此,临床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使用双面持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时,需要时刻关注患儿胆红素水平,及时调整蓝光照射时长,尽可能降低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双面长时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能明显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双面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双面威尔逊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