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樱祝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云南曲靖 655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子宫颈癌[1]。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随着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改变呈现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病理分型中最常见的一种[3]。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生活质量和治疗预后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乳腺肿瘤疾病的重要方式,超声、X线、CT、MRI等均具有不同的优势。随着超声设备技术不断改进,超声分辨率不断提高,二维图像更加清晰,对于正常乳腺和乳腺病灶的细微结构显示更加清楚,尤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显示肿瘤组织血流信号情况。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该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0例,主要探讨超声检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44.8±7.2)岁;其中38例为乳房无痛性肿物就诊,12例为超声体检发现,其中左侧乳房34例,右侧乳房16例,有45例发生于乳房外上象限。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病历完整;②该研究知情同意书均经患者同意签订,说明相关风险患者愿意承担,并能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工作。排除标准:①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等肿瘤性疾病患者;②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重度躁狂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③合并严重的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患者;④合并急性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⑤合并乳腺皮肤炎症溃疡难以进行超声检查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使用同一台超声检查仪器进行。检查时嘱咐并协助患者平卧位,抬高双臂,充分暴露两侧的乳腺和腋窝,检查中根据检查需要可以让患者适当倾斜身体。检查时超声探头由乳房外上象限开始进行,采用超声探头扫查乳头周围,超声探头在扫查过程中保持和乳腺导管垂直的角度。常规扫查胸骨旁淋巴结和两侧腋窝,采用彩色多普勒测量收缩期动脉血流的峰值流 (PSV)及阻力指数(RI)。超声检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肿块需要详细记录肿块位置、大小、形态、回声情况、包膜以及是否存在微钙化、毛刺征、腋下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观察肿块内的血管数目、血流形态,记录收缩期动脉血流的峰值流及阻力指数。
观察患者二维超声图像特点、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点以及腋窝淋巴结检出情况。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相关指标,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0例患者中毛刺征、周围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例数分别为31例、24例、32例和34例,分别占比62.00%、48.00%、64.00%、68.00%。 见表 1。
表1 患者二维超声图像特点Table 1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50例患者中星点状血流、穿入型血流、分支状血流、不规则血流例数分别为50例、31例、28例和20例,分别占比100.00%、62.00%、56.00%、40.00%。 见表 2。
表2 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点Table 2 Patient color Doppler blood flow image characteristics
50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共有26例检出转移增大的腋窝淋巴结,表现腋窝淋巴结椭圆形肿大,边界清楚,内部低回声,中央回声稍强,大小0.2~0.3 cm,可探及星点或线状血流信号。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对女性健康威胁严重,且好发于中老年妇女。早期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是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延误诊治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癌细胞穿过导管的基膜浸入间质是病理上的主要表现,超声图像上具有较为典型的特征,包括:①肿块边缘呈毛刺征。即表现为长短不一的毛刺状低回声[4]。毛刺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典型的超声表现,主要因为周围正常组织被肿瘤浸润导致,通常由肿瘤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近端粗远端细。②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周边由于癌细胞浸润间质导致炎症反应、结缔组织反应等,通常伴有新生血管或周围组织血肿的现象,超声图像成像为肿瘤病灶周边高回声晕[5]。③微钙化。微钙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息息相关,癌细胞由于恶性程度高,生长增殖迅速,容易出现组织坏死,钙盐沉积,超声图像上呈现为低回声[6]。④后方回声减弱。肿瘤组织的间质含量比实质含量高,引起声能的衰减,形成后方回声减弱的超声征象。彩色多普勒对于肿瘤血管的显示效果良好,尤其是微小血管和末梢血管的血流。恶性肿瘤的血流多呈穿入型、不规则型、分支状等,表现为高速高阻型。肿瘤滋养血管直接来自较大管径的宿主,当流动到分支血管时血流速度逐渐减小,阻力逐渐递增。最大峰值流速的测量应该选择靠近宿主血管的起始部位,而相应的最大阻力的测量应该选择血管的末梢部位。淋巴结转移的判断需要采用腋下超声进行,超声征象呈现为椭圆形淋巴结肿大,肿块周边光滑,内部为低回声,通常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腋下超声检查的淋巴结情况可以帮助临床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制定和治疗方案选择。50例患者中毛刺征、周围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例数分别为31例、24例、32例和34例,分别占比62.00%、48.00%、64.00%、68.00%。50例患者中星点状血流、穿入型血流、分支状血流、不规则血流例数分别为50例、31例、28例和 20例,分别占比 100.00%、62.00%、56.00%、40.00%。50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共有26例检出转移增大的腋窝淋巴结,表现腋窝淋巴结椭圆形肿大,边界清楚,内部低回声,中央回声稍强,大小0.2~0.3 cm,可探及星点或线状血流信号。潘红[7]研究结果表明68例患者超声图像中,41例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2例周边出现高回声晕,42例内部有微钙化,45例后方回声衰减,该研究结果与其相似。研究表明,乳腺癌病理类型的差异在超声图像中的表现也不同。例如,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的髓样癌超声图表现为肿块体积较大,达4~6 cm,界限清晰,质地较软,内部呈中等或低回声,后方多不衰减。超声检查过程中注意不要使用探头对乳腺组织进行较重的加压,否则容易导致肿瘤内部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虽然X线和CT、MRI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乳腺肿物的检查手段,但都具有一定的不足。X线在三者当中是较为经济的检查方式,可以显示乳腺癌的典型征象。X线对钙化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该检查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主要表现为肿块、毛刺征、钙化征、局限致密浸润等,凹陷、漏斗征、乳头内陷、皮肤增厚为次要征象。这些征象虽然较为典型,但具有该征象的患者大多已是癌症进展或癌症晚期,不具有临床早期诊断意义。CT同样为检查乳腺肿物的重要方法,CT检查相比X线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成像更加精细、清晰。然而CT检查具有辐射性,同时价格较高,不利于临床推广尤其是乳腺肿物筛查的应用。乳腺MRI检查能提供常规成像方法不能获得的临床重要信息。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能力高,可以通过乳腺肿物病灶的形态、强化特点等作出相应的较为准确的诊断,临床价值好,被认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MRI同样具有价格高昂的特点,不利于早期筛查的使用。结合该研究结果,超声检查具有明显优势,超声对于肿块毛刺征、周围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等征象显示较为明显,同时对于肿瘤血供的情况优势明显,有利于分辨星点状血流、穿入型血流、分支状血流、不规则血流等肿瘤血流信号,这是其他检查方式无法做到的。直观动态地观察肿块并对肿块血流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对肿块性质作出相应地判断,同时检查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检查费用经济实在,尤其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意义。超声检查还可以着重观察腋窝区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从而辅助乳腺癌的临床分期,为临床医生进一步制定详细的临床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避免导致错误治疗而影响患者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价值高,超声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对于血流信号的显示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