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
普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云南普洱 665000
胃癌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该病发病隐匿,容易转移和复发,同时其预后不佳。在临床中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为胃癌根治术,常规的开腹手术容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后恢复效果缓慢,若免疫力较低的患者采取该种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风险。在现阶段,微创外科领域逐步得到发展,初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方式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在当今临床医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微创手术方法。在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能够充分利用电子和光学技术对患者进行实际操作。进展及胃部主要是指患者癌细胞浸润到患者胃部黏膜下层组织,并且进入到患者肌层组织,或者已经穿过肌层组织达到浆膜[1-2]。为了能够找寻出一种治疗进展期胃癌疾病的有效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该文对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患者治疗进展期胃癌疾病中应用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最终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且使用奇偶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5例。对比组中男 22例、女 23例;年龄 35~67岁,平均年龄为(52.24±1.35)岁。研究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3.35±1.1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排除合并心、肝、肾脏等重大器官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和语言障碍患者;且所有患者在该院检查均确诊为胃癌。所有患者或家属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该次实验已经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对比组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后,医护人员在其腹部上方中间位置进行切口,探查患者胃部肿瘤基本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提起患者横结肠后对其肠系膜前叶切除,而后对患者右侧进行分离,且暴露出十二指肠以及胰尾,寻找以及切断患者胃部网膜右动脉、右静脉,对患者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最后缝合。
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同时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保持患者头高脚低,首先采用常规三孔法为患者创立二氧化碳气腹,而后向患者腹腔内植入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实际情况进行探查。而后切开患者大网膜,沿着胃部大弯处向贲门方向进行淋巴结清扫,充分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对患者胃部短血管分支数保留情况进行明确,之后向幽门区进行清扫,再切除患者胰腺被膜,沿着患者胃部小弯位进行小网膜取淋巴结清扫,对患者胃部左右血管进行结扎,清扫完毕后关腹。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站立时间以及留置管引流时间4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患者十二指肠残端出血、创口出血和残胃无力种3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其评估指标包括MDA、SOD、IL-6以及CRP。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的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留置管引流时间(d)首次下床站立时间(d)研究组(n=45)对比组(n=45)t值P值10.5±2.7 14.8±3.6 6.410<0.001 149.5±23.7 196.8±29.5 8.385<0.001 13.6±1.8 17.7±2.4 9.168<0.001 3.4±1.6 4.2±1.3 2.603 0.011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低于对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在术后7 d,研究组的MDA、SOD、IL-6以及CRP水平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stress respon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stress respon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MDA(mmol/L)SOD(U/mL) IL-6(ng/L) CRP(mg/L)研究组(n=45)对比组(n=45)t值P值6.87±0.79 6.03±0.26 6.775<0.001 79.72±8.48 84.78±7.62 2.977 0.004 13.43±3.85 22.55±4.69 10.082<0.001 17.92±2.52 22.47±3.85 6.633<0.001
胃癌是一种消化道类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若进展期胃癌患者未能及时接受针对性地有效治疗,其病情发展严重后会出现癌症转移,淋巴转移是其中较为多发的转移方式,同时会伴随患者淋巴结转移至其他脏器中。进展期胃癌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癌组织浸润深度超过了黏膜下层,通过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其手术时长过长,直接提高了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同时会导致患者在术中发生过多的出血量,容易导致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甚至会出现失血性休克。此外,其在术后引发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缺乏较高的安全性,不利于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增加了手术负担。另一方面,若实施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治疗,则需要对患者的D2淋巴结实施清扫,但由于血管过多,分布比较密集,其解剖面过于繁杂,淋巴转移方式较多,从而会增加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实施难度,因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当遵循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治疗准则,同时在术前如何把握适应证对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也起到直接作用。
腹腔镜手术主要是利用一种带有摄像头的微型器械置入到患者体内,同时充分利用冷光源照明技术对患者体内实际病情进行探查。当下,腹腔镜手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手术医生对于该项技术的掌握已经越发成熟[3-4]。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都是在临床中治疗进展期胃癌疾病的常用方法。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疾病中应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最终治疗效果相似[5-7]。但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方法对于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胃癌病灶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病灶周围组织术后出现粘连现象,从而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通过腹腔镜实施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腹部带来的损伤性,在术后患者也不会出现瘢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腹腔镜手术能够帮助医师提高手术视野,有助于全面、清晰地对恶变处进行针对性处理;能够更好地借助超声刀对患者的淋巴结处实施全方位清扫,进一步防止在手术中过多地对患者胃部进行抚压,防止患者产生感染。而腹腔镜手术要求医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因此临床医师需要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技术能力,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另外,在使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进展期胃癌疾病时,医护人员需要充分确保其对肿瘤以及周围组织进行整体切除,同时还需要严格遵守肿瘤实际操作非接触工作原则,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淋巴结能够得以彻底清除,以此保证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治疗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8-9]。不仅如此,临床中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时还需充分考虑患者气腹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气腹压应当控制在10~12 mmHg,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心肺功能减退情况适当降低气腹压,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生命安全。
在张义龙学者[10]的研究中,将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纳入观察,结果发现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低于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同时,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6%(P<0.05)。由此说明,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较,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通过该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的对比组 (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低于对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1%(P<0.05)。同时,在术后7 d,研究组的MDA、SOD、IL-6以及CRP水平均低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疾病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